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反射地震学科组  页数:250  字数:350000  

内容概要

  今年6月是马在田先生逝世一周年。日前,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开通了马在田先生纪念网站,并拟将马先生辞世后朋友、同事、学生写的纪念文章集成一册付梓,嘱我为序。作为与马在田先生共事20多年的同事,回忆起与马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下笔成文,忍不住要借用陈寅恪先生痛悼王国维的诗句--敢将私谊哭斯人!
  马在田先生是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忠于事业是他学术生涯的本色。
  作为一位长期奋战在生产、科教第一线的科学家,马在田先生的论文并不特别多,但仅仅“马氏方法”一个成果就为他赢得了陈嘉庚地球科学奖。科学研究本当如此,研究成果应该是重“质”不重“量”的。比如唐朝诗人王之涣一生只留下几首诗,就被尊称为大诗人;乾隆皇帝写诗几万首,后世没人当他是诗人。一篇有足够原创性的论文对人类的贡献,多于千百篇没什么创见的平庸之作。马先生关于波动方程高阶有限差分偏移成像的论文发表后,一举解决了大倾角偏移成像的问题,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先生长期潜心研究这个问题,一出手便是世界级的成果,说明他治学是有大定力、大气魄的。科学研究要甘坐冷板凳,然后才能厚积薄发,马在田先生的学术经历给我们启示,对于今日科学研究的浮躁之风,无疑是一味清醒剂。
  与在科学研究上孜孜以求不同,在科学之外的领域,例如很多学者不得不应付的评奖投票、学术政治等等,马在田先生往往淡然处之。在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之前,他在同济大学内并不广为人知,而先生自己也甘于寂寞,致力于学术。1991年是中国科学院时隔十年以来第一次增补学部委员(院士),马先生没有找人推荐,学校也没有想到要推荐他,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动提出要推荐马先生作为学部委员候选人。马先生的推荐材料也是由系里帮助整理的。

书籍目录

序:敢将私谊哭斯人
跨世纪的君子之交--怀念马在田教授
怀赤子心,唱满江红--怀念马在田院士
追求优秀,不断进取--怀念马在田院士
风范永存,常在我心--怀念马在田教授
在田,安息吧!
马老师的创新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
我记忆中的马在田院士
我和马在田院士的交往
回忆马在田先生在石油物探局
永远的纪念
深切怀念马老师
创新的精神 高尚的人品
一生的追求
前辈--心中的楷模
一位科技管理者对马在田院士的怀念
良师楷模--缅怀马在田老师
怀念马在田院士
纪念马在田院士
若能忘记
纪念马在田院士
拳拳报国心浓浓物探情--追忆与马老的五次见面
忘不了的马院士鼓舞着我们前进
怀念马馆长
怀念马在田先生二首
老师教我读与悟
马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他乡那片云彩--忆我生命长河中至亲的人马在田老师
师从马老师求学记
马老师的包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忆马老恩师
追念恩师马在田先生
为了难以忘却的纪念
怀念我的老师马在田先生
在天堂的河流洒满花瓣--怀念导师马在田先生
老师为我夯实专业研究的基础--深切怀念导师马在田教授
忆马老师
恩师永在我心间
满江红·缅怀恩师马在田
马老师的最后时刻--追思导师马在田
追忆恩师马在田院士
忆往事如昨怀思念情深--缅怀敬爱的马老师
永远的怀念--纪念马在田教授
我心中的导师
导师的心愿
追思恩师点滴事心存敬畏步林蹊
人格魅力光芒永存
怀念我的博士导师--马在田老师
静水流深润泽无声--深切怀念马在田先生
追忆马老师
心中永远的遗憾--纪念我的导师马在田院士
波动方程的史诗
点点滴滴在心头
与马老师的点滴往事
忆马老师
先生之风--缅怀导师马在田先生
怀念敬爱的马老师
十五载的教诲,永难忘的恩情
仰沾时雨之化--怀念我的导师马在田先生
为人师表,做人典范
感念师恩
怀念马老师
缅怀导师马在田先生
怀念马老师
我与我的导师
缅怀马老师
忆马老师
回忆马老师
追忆马在田老师
回忆祖父
附录
马在田先生生平
马在田先生年谱
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前缘》(THE LEAD/NG EDGE)杂志刊登的纪念文章
国际友人来信
致谢
后记

章节摘录

  自从1985年马在田教授加盟同济到2011年长逝,我们共事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并肩带领着同济海洋与地球科学的团队。回顾逝去的岁月,尽管我们各自的业务方向不同,然而志同道合、配合默契。如今老马离我们而去已经一年,雪泥鸿爪,往事缠绵;其中我们跨两个世纪的共事关系,回想起来,尤感珍惜。  同济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自从1975年建系到2002年建院,长期以来是校园里最小的一个系。1991年,中国科学院时隔十年后增选学部委员(院士),同济人选的三人中两人出自海洋,马在田和我同时人选,成为一大新闻。这一方面引起了国家教委的重视,派两位处长前来考察,让我们成立“国家教委重点实验室”去参加全国实验室评比竞争;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学校个别主管人员的误会,以为“地球科学的容易选上”,到下次选举时追逼着要报候选人,结果得了零票方肯罢休。老马和我的专业方向有相当的距离,他从地震数据处理人手研究地球物理,偏重应用;我以微体古生物为基础研究的海洋地质,偏重基础,表面看来似乎很难相互结合。成立“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时,有位部里来的干部认为两个方向无法兼容,干脆建议“要么两位里调走一位”。其实老马和我一贯主张从不同角度来推进海洋地质的总方向,他始终要求技术为科学服务、地球物理与地质结合,1999年的南海大洋钻探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从地质角度提出南海大洋钻探建议书,追溯东亚季风的演变;而老马则指导地球物理的队伍,配合地质需要处理地球物理资料,得出的地震剖面比德国的更好,有力地保证了南海大洋钻探的站位论证。二十多年来,同济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各有千秋,发展的势头也此起彼伏、互补互助。20世纪90年代初,老马以地震偏移成像方面的创新成果接连获得多种荣誉,同济的地球物理学科在我国学术界和石油界都十分红火。相形之下,南海大洋钻探之前的海洋地质却缺乏高潮、相对平静,两个方向的科研经费也悬殊。但是老马一贯低调,从不宣扬。记得有一次采访,问起海洋两名院士的科研经费,他回答说:“我们两人加起来三百多万。”其实当时我手里的经费比他低一个数量级。进入新世纪,海洋地质在深海方向上加快发展,老马对此由衷地高兴,不止一次地在大会上强调我们学科的总方向,并且鼓励地球物理向深海的方向发展。老马比我整整大六岁,但都曾是1950年代派往前苏联的学生,属于同一代人。老马身体一直很好,满头乌发,当年学校里开会还有人问:“你们两人究竟谁的年纪大?”如果不是恶性疾病.相信到今天依然是老当益壮的学坛健将。即便在与疾病斗争的最后三年多时间里,老马的坚定勇敢也令人钦佩。面对绝症,还能够如此冷静地坚持工作、谈笑风生,内中隐含着的是多大的毅力!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对此书无论是印刷质量还是内容都很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