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军 主编 页数:216
前言
1984年以来的25年,是我国经济建设发生巨变的25年。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推进,城市建设也随之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目标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事业走过了临危受命、艰苦创业、完善提高和不断开拓前进的25年的光辉历程。 当前新一轮大规模、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的建设工程建设高潮又将来临。建设工程特别是住宅工程的质量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用户投诉的焦点、领导关心的重点、监督工作的难点。伴随着工程质量监管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推进,政府工程质量监督将迎来新的挑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任重而道远。 时值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建立25年庆典之际,作为中国工程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同济大学联合举办的“2009中国上海国际建筑科技大会”的组成部分,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共同主办的“建设工程质量国际论坛"即将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旨在探索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提高城市建设与发展质量水平,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设工程质量国际论坛论文集》收集了45篇国内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和技术创新的优秀论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作者们从多角度、全方位来论述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技术质量创新模式。 我们衷心希望《建设工程质量国际论坛论文集》的出版,能为广大勘察、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建设单位提供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创新的先进理念,为上海市的城市建设贡献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内容概要
本论文集是从“2009上海国际建设工程质量论坛”大会论文报告和提交大会论文中精选辑成,共收集45篇国内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和技术创新的优秀论文。论文作者从多角度、全方位论述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技术质量创新模式。为广大勘察、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建设、质监单位提供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创新的先进理念,为城市建设贡献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本书适合勘察、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建设、质监单位质量管理和技术人员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质量论坛主报告 莲花河畔景苑#7楼倾倒破坏机理分析 台湾特殊结构建筑质量审查机制研究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提高工程质量 强化培训,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品质管理第二篇 工程质量监督 住宅工程质量情况分析和改进研究 建材质量对住宅质量的影响分析 建设单位质量监管研究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制创新探索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工作的探讨和实践 政府投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之我见 当前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思考 浅谈如何完善设计质量监管工作 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难点及对策建议 上海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探索第三篇 工程质量管理 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模式探索 建立新形势下的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体系研究 关于质量生态学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的研究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分析 引入6a原理,建立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关于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建议 引导监理提升建筑节能质量监管实效探索 制度建设是解决房屋质量投诉的根本保证 妥善处理工程质量投诉,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的现状、根源及对策 地铁深基坑工程突发事故分析与应急管理 提高监管技能,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玻璃质量 从设计施工一体化谈对工程质量的改进 论住宅的建筑设计质量 住宅装饰质量控制流程及要点分析第四篇 技术质量管理 上海光源“鹦鹉螺”形钢屋盖安装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结构阴极保护技术综述 玻璃幕墙的节能环保技术及展望 盾构过站实施方案研究 复杂地层降承压水对环境的影响 浦东国际机场道面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施工控制技术在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伸工程中的应用 卢浦大桥钢结构制造技术研究简述 超大型地下箱形基础有害裂缝控制 新建住宅外墙EPS板外保温工程面层裂缝防治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质量监控重点及对策 试析地震区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 汶川大地震后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思考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探讨 浅埋软弱地层双线大直径隧道风险控制技术 地铁旁通道抗震性能分析
章节摘录
(2)监管部门超负荷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总数保持相对稳定。专业技术监督人员在实现知识化、年轻化的同时,监督人员总量并未随受监工程数量增加而同步增加。80年代一名质量监督人员监督工程3万~5万m。,现在大城市一名质量监督人员监督面积已达50万~200万m2,非但监督工程总数上升,而且监督内容成培增长。 3.监督责任深化与监督费用淡化的矛盾 (1)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承担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管理的直接责任。目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有以下难点: ①任务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既受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还要履行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职能。涉及质量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执行,建筑节能的推进,高风险的轨道交通工程监管,检测、监理监管,行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行政区域工程质量水平的总体控制,各类质量事故的处理,包括用户质量投诉的解决以及诸多质量任务均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来承担,任务繁重。 ②责任大。按照现行的政府工程质量监督体制规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既要承担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责任,同时又要承担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区域范围内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质量监督机构都难以超脱。 ③人员少。作为事业性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编制受政府编委控制。25年来,各地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人员总量保持在编委批准的“常数”之内,监督人员少与承担监督任务的递增存在巨大的落差。 (2)取消监督费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收入减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①人才流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专业技术群体。作为事业单位,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后,不享受专业技术职务待遇,高技术、高学历人才难以引进,而前几年引进的博士生、硕士生有可能流失到其他高薪单位。 ②监督推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制以来,监督工作量与监督人员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如今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量与监督费收入脱钩,做多做少一个样,基层质量监督机构工程质量监管的积极性减弱,对政府与上级各类机构的委托监督任务缺乏主动能动性。 ③廉政风险。费用收入减少、不稳定,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易产生堤内损失堤外补误区,给工程质量监督队伍的廉政管理增添了难度。
编辑推荐
时值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建立25年庆典之际,作为中国工程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同济大学联合举办的“2009中国上海国际建筑科技大会”的组成部分,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共同主办的“建设工程质量国际论坛”即将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旨在探索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提高城市建设与发展质量水平,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设工程质量国际论坛(论文集)(2009.上海)》收集了论坛中45篇国内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和技术创新的优秀论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作者们从多角度、全方位来论述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技术质量创新模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