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建筑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祁嘉华  页数:215  
Tag标签:无  

前言

祁嘉华教授的俭朴、平实和执著奋进,给我的印象一直很深。我和他平时很少见面,一旦相遇,两人的谈话总是围绕着他的学术研究展开。他喜爱将美学与实际相结合,在上个世纪末就出版了服饰美学方面的专著。新世纪伊始,他又为自己确立了“与学校强势专业相结合”的科研意向,从美学的角度切入建筑学。短短的几年间,他便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建筑美学”和“人居环境美学”两门新课,同时为博士生开设了建筑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为学校与“中冶集团”、“海螺集团”、“酒钢集团”等企业举办的高层培训班讲授建筑欣赏。2007年12月,他的《中华建筑美学》出版发行,引起了建筑界的密切关注,此后,约稿、采访、联袂合作者不断登门。2009年,他创建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文化研究所,并任所长,组成了一支有实力的学术梯队。不久前,他给我送来了自己的新作《建筑的三个看点丛书》书稿,并嘱我为其作序。面对厚厚的一摞书稿和他那诚挚的目光,我能想象并体会到他所付出的辛劳,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涌起一种伴随着感动与敬佩的心绪。《美眼看建筑》、《醉眼看建筑》和《冷眼看建筑》,从名字上就能反映他对建筑的关注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平面,而是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更大视野。在他的眼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造型,其中体现着美的规律和形式;建筑还是一种艺术现象,同样可以陶醉人的心灵;同时,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有着说不尽的内涵与外延。能将建筑进行如此多角度的品鉴与思考,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底蕴,更需要大量的实际考察,绝不是坐在书斋里读几本书就能奏效的。

内容概要

  如果说,21世纪的建筑业竞争,说到底是文化力的竞争;那么,21世纪的建筑分析,说到底是建筑文化意义的分析。这里的文字,就是对身边各种建筑现象的文化评判。其中,有对古遗址开发过程中背离传统建筑文化,追求眼前利益现象的批评;有对完全西化的城市改造进程的担忧;有对古遗址进行“建设性破坏”的大声疾呼;有对使建筑成为“杀手”的原因分析;有对借“开发”名义涂炭传统的揭露与鄙夷;有对逐渐消失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痛心疾首……本书力图在冷静中摆脱功利的束缚与纠缠,得出比较公允的判断。

作者简介

祁嘉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中文系丰任。新世纪以来出版《中华建筑美学》、《设计美学》等专著200余万字,发表《中国古建筑的美学精神》、《文人园林的诗意之美》、《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等论文60余篇。自2005年至今,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省部、学校及其他级别的纵、横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个。

书籍目录

1 学习建筑,我们还缺什么2 怀念风水3 青木川的不可承受之“轻4 城市化不等于西化5 好房子,坏房子访谈录6 从城市与国际接轨所想到的7 大雁塔的叹息8 古遗址的尴尬9 同是古城的两种路径10 为陕西古建筑鸣不平11 还陕西古建筑之魂12 陕西古建筑的美学启示13 党家村,我想对你说14 读不懂的司马迁祠墓15 新旧黄帝陵16 这里的建筑静悄悄17 碑与广场的记忆18 建筑缘何成杀手19 县城建设,不能仅仅是漂亮20 在文字中细读建筑21 迷惑与忧虑——《大明宫之谜》读后22 建筑与权力23 建筑与写作24 建筑与哲学25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西安城市发展的两难抉择26 静看古镇辨喜忧27  “凤凰”涅槃28 孤寂的古城29 城市的品格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决定写这个题目是因为一次讲座。因为听众是研究生,而且都是学建筑的,主要内容结束后我安排了与学生们的对话,这样,作为一次学术性的活动就显得圆满了。但是,对话本身又使我产生了一些新感触,因为与场合不符,这些感受只好压在心里,无法当场表达。于是,言犹未尽的我便产生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想法。什么是建筑?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甚至许多从事建筑专业的人也并不清楚。凭心而论,专业从事建筑学习的研究生们确实不容易,他们要用整整八年的时间多角度地学习建筑方面的各种知识,比如,要通读一本本厚厚的建筑理论,通晓中外建筑的大体形貌和走过的不同路径;要学习一门又一门的专业课程,从结构、材料、布局等方面搞懂建筑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要通过书本和现场两个渠道,从环境、景观、造型等方面了解建筑的形式特点;再加上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文字、绘图、参观等方式完成的各种作业……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加强着学生们对建筑的理解,训练着学生从事建筑工作的实际本领,必要而且无懈可击。经过这样看似全面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说出中外建筑的发展情况,从物理、材料、结构等方面总结出建筑的不同属性,可以快捷地将老师给出的某个创意通过图纸描绘出来,甚至还可以对某个建筑项目说长道短……但是,如果你避开这些实际层面的问题,单刀直入地问他们:什么是建筑?哑言之后换来的竟是满堂的茫然!

后记

2007年12月,本人的《中华建筑美学——风水篇》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很快便有报社的记者找上门来,想了解一下学者眼里的风水与风水先生眼里的风水有何不同。参加这次访谈的还有建筑学院的王军教授。访谈结束,王教授邀我再给他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专门开一次建筑文化方面的讲座,我欣然答应了。记得那次讲的内容是“从居住环境选择,看中华民族的美学心理趋向”。可能是由于角度与观点的新颖,来了很多学生,反应也异常活跃,时间也只得一拖再拖。那次讲座以后,先后有不少学生到家里来讨教,其中有学建筑的,有学环境设计的。这其中,建筑学院岳邦瑞博士的来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我们谈了很久,从古到今,话题一直围绕着建筑。临走时他告诉我,以前建筑在他眼里是冷冰冰的,现在看到了温度。他认为我是在引导他用美眼看建筑。后来又听到和看到了不少有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字和图像材料,参加了一些古遗址开发方面的论证会。面对那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巨大投资,来自海内外的设计方案,铺天盖地般的广告宣传,眼花缭乱之余也不免产生了一种担忧——担忧古遗址的文化韵味被这样的操办变了味道。至今我还记得,在一次据说有几百亿投资的项目论证会上,我的一番关于古遗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不管是修建还是恢复,在征集各路专家意见的同时,切不可忘记了征求祖先意见的谈话,引起了主持人的一再追问。在他看来,有外国专家参与设计可以提高该工程的知名度,而我却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建筑设计人员会像祖先那样了解这些遗址。

编辑推荐

《冷眼看建筑》:这样看来,当“汇丰”、“东亚”银行占领南城门广场的时候,当“肯德基”的醒目招牌挂到了大雁塔广场的时候,当麦当劳、星巴克在西安城的中心地带抢滩登陆的时候,当然,还有那些通过各种手段在古遗址周边耸立的高楼大厦,我们难道没有感到古城的气息越来越弱了吗?面对被高层建筑和玻璃幕墙包围的历史“老人”,眼看着它的处境越来越“憋屈”,我们难道就没有一点儿传统文化“到了最危险时刻”的感觉吗?只有从文化入手才是保护古迹的根本,因为,离开了文化氛围,古迹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论如何是产生不了活力的,正是因为这方面的考虑,像法国的罗浮宫,意大利的罗马城,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对古遗址周边的环境都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甚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周边建筑的高度和色彩,更不允许在古遗址周边进行商业开发:可能正是因为周边环境的古色古香,巴黎、罗马、成尼斯、京都和奈良才以独有的文化气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冷眼看建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面很脏,像是二手书,而且有折痕。翻过几页了,内容一般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