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邵甬 页数:309 字数:53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城市和建筑遗产保护事业上,法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这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建筑精良,主要是法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些珍贵遗产进行了认真保护,井通过各种途径形成了全民共识。国家有政策、法令,资金有来源,民众有认识,修缮有技术保障,因而使法国的许多历史城市成为世界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楷模。法国最值得我国学习的经验,主要是其遗产保护由国家统一集中管理,有中央集权的机构,完善的制度和法令。中国现行政府管理模式与法国较接近,许多经验可直接借鉴。法国的遗产保护不排斥现代化,而是对城市发展进行有效控制。法国政府在理念、法规、体制上都充分考虑到历史城市管理和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具体保护工作中,国家建筑与规划师在历史城市和历史街区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市长促进历史城市和街区的整治和更新,并鼓励新老建筑和谐共存,适应现代合理的发展。因此,无论首都巴黎或其他著名的世界遗产地如里昂和波尔多等城镇都留存了法兰西历史的辉煌,同时这些城市也欣欣向荣,一派生机,新建筑与历史建筑和谐相处,新的城区也呈现着强烈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城市的人民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城市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这是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的。邵甬是我的学生,先是醉心于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研究,后因江南六镇申报世界遗产,结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中心的专家们,多次赴法游学.攻读博士期间,又专门到法国夏约学校学习,得到了著名教授阿兰·马利诺斯(现任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总监)的具体指导,对法国的城市遗产保护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以后又为准备遗产保护专业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多次赴法收集资料。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介绍法国建筑、城市及景观遗产的保护,系统阐述了法国早期保护制度的建立和以后保护政策的发展和演绎,及至20世纪末遗产保护新概念的产生与完善,详细介绍了法国遗产保护的法律、管理、政策、专业培训、公众参与等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由于作者长期参与中国历史城镇的保护实践,从而中肯地提出了法国的保护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保护遗产是促进国家统一,强化民族形象,提升人民素质的重要事业,法国城市与社会健康发展的经验就是明证.我国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建筑与城市遗产的珍贵价值,希望法国保护经验的“他山之石”能有助于攻取中国遗产保护这块璞玉。
内容概要
法国的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是欧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个代表,其特点在于不断寻求“平衡”,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和空间的平衡,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平衡;而其所采取的也是一种综合的,对不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不利于保护的现象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书籍目录
序一(阮仪三)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总监阿兰·马利诺斯给笔者的信(序二)第一章 法国现行行政体制 一、国土与人口 二、国家与地方政体第二章 法国遗产的概念 一、“Patrimoine”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词 二、“文化遗产”和“建成遗产”第三章 19世纪法国城市发展和建筑遗产概念的产生 一、法国大革命以前宗教、王权和家庭的力量 二、法国大革命中的文物破坏 三、浪漫主义运动和维克多·雨果的呼声 四、梅里美的保护政策 五、维奥莱·勒·杜克的“风格式修复” 六、19世纪下半叶奥斯曼主义城市改造 七、1887年第一部“历史纪念物”保护法律第四章 从文物建筑到历史环境 一、1905年政教分离和1913年《历史纪念物法》 二、20世纪初新的城市规划思想 三、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和勒·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 四、1930年《景观地法》 五、1943年《文物建筑周边环境法》第五章 城市和景观遗产保护制度发展 一、法国战后重建和大规模“城市更新” 二、1962年《马尔罗法令》建立保护区制度 三、1970年代遗产保护的国际运动和法国保护区政策转变 四、1980年代的建筑、城市和景观遗产保护区制度第六章 20世纪末法国遗产保护新趋势 一、法国的世界遗产保护 二、20世纪遗产保护运动 三、产业遗产保护运动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与21世纪法国遗产保护战略第七章 法国遗产保护体系 一、文物建筑保护 二、景观地保护 三、文物建筑周边环境保护 四、保护区制度 五、建筑、城市和景观遗产保护区制度第八章 法国遗产保护管理 一、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二、遗产保护管理体系 三、遗产保护管理公务员制度 四、咨询与监督机构第九章 法国遗产保护政策 一、从“国家集权”到“全民保护”的遗产保护政策体系 二、文物建筑修缮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 三、历史城市中心的居住建筑修缮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 四、保护传统手工业和小商业政策 五,遗产保护基金会政策第十章 法国遗产保护专业培训与大众普及 一、国家专业培训中心——夏约高等研究中心 二、建筑学校中的遗产保护课程 三、地方遗产保护修复培训学校——以阿维尼翁学校为例 四、遗产保护研究与宣传机构 五、遗产保护协会 六、文化遗产日第十一章 巴黎的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巴黎地方城市规划》解析 二、巴黎马莱保护区保护与价值重现 三、巴黎及其近郊区产业遗产再利用第十二章 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以波尔多和巴约纳为例) 一、波尔多历史城市中心有轨电车发展计划 二、巴约纳的城市中心复兴计划第十三章 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以圣米歇尔海湾和布列塔尼大区为例) 一、圣米歇尔湾“大海归来” 二、布列塔尼的自然和文化之旅第十四章 世界遗产地卢瓦河谷的跨区域合作策略 一、“活着的文化景观” 二、卢瓦河谷跨区域保护和发展策略尾声法文专用名词缩略语一览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每个省份由共和国任命的省长进行管理,其最主要职责是使每个人遵守共和国的法律和精神。②反君主政体这是针对王权的革命,如拆除国王的住所,捣毁国王的雕像、抹去王权的标记。大革命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占据并拆除查理五世1370年命令建造的巴士底城堡(图3-1),然后拆除万森城堡、破坏圣德尼教堂内的历代王室墓穴等。凡尔赛宫因当时成为学校而幸免于难,但其中的很多家具也都被变卖了。这些运动持续了将近十年。③反封建特权革命者废除贵族称号及特权,没收流亡贵族的财产,拆除贵族们的城堡,捣毁贵族们的墓穴及具有封建色彩的图像和标记.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大量艺术品流失,很多珍贵艺术品被带到英国、波兰和俄国。巴黎,作为1789年革命的酝酿地和爆发地,毫无疑问成为革命者铁锤下的第一个牺牲品。对1789年的那一代人来讲,首都的300多座教堂正是其反宗教运动的最好对象。大革命后,巴黎超过四分之三的老教堂消失了。今天,200万人口的巴黎中心城区只有87座教堂,而其中只有21座是老的。在小小的西岱岛上,原来有17座教堂,而现在只剩下2个:巴黎圣母院(N6tre Dame dc Paris)和圣礼拜堂(La Sainte-Chapelle)。当然,大革命不是这场大屠杀的唯一刽子手,后来的拿破仑时期、路易。菲利浦时期和奥斯曼时期都有破坏。但是,大革命的破坏是摧毁性的。即使幸存下来的西岱岛上这2座最美丽的教堂,革命者也并不吝啬他们的锤子。他们先铲除了巴黎圣母院西立面上的国王群雕,认为人们不应该向国王顶礼膜拜;192年,巴黎圣母院上的塔楼被认为是“平等的对立面”而被破坏,1793年,革命者决定出售大教堂。1794年,圣母院成为一个大仓库,用于储存葡萄酒……直到1802年,法国和罗马教皇签署了宗教协议后,天主教才重新在法国确立了宗教地位。但那时,这座伟大的建筑已是千疮百孔:大门的门廊上空空荡荡,雕像残破不堪,彩色玻璃零零落落,室内的祭坛、墓,还有许多金银饰品都不翼而飞。这时,葛里高利(Gregoire)神父创造了“Vandalisme”(破坏文物和艺术的行为)这个词来形容当时野蛮的场面。“vandale”(破坏文物和艺术的)这个词在启蒙运动时期就已是“barbare”(残忍的、粗野的、不文明的)的同义词了。但是,“vandalisme”虽然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却并不仅仅描述当时的情况,后来被广泛用于谴责那些无知、野蛮地破坏艺术品和文物建筑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着非常不同的特征,法国人认为至少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2)动机不明确的破坏仅仅为了一种恶意的快感而进行的粗暴破坏。很多时候是因报复或嫉妒而进行的破坏。破坏者往往具有很大权力,想要销毁前人的印迹,剥夺后人拥有这些财富的权利,目的是要显示出自己的伟大。因宗教、革命或政治狂热而进行的破坏,破坏者的共同点是偏执.因愚蠢而进行的破坏,这里指的是那些“涂鸦癖”们,他们认为其荒唐行为或“爱情”(涂鸦经常表现的内容)能随文物建筑、随着树干甚至广告等长久留存。
后记
行文至此,略觉轻松,心底还是沉重,就如咖啡的苦涩与醇香在舌尖胶着。付梓之时,恰应法国驻上海总领事Thierry Mathou先生之邀与法国前总统德斯坦(Valery Giscard d'Estaing)先生共进晚餐。席间,精神矍铄的德斯坦先生隔着邻座与我谈在平遥的难忘经历,以及去中国安徽查济小村的期望,可以体会到一位古稀老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文化危机的担忧。我想起曾经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巴黎和曾经游历的欧洲其他城市,那些城市的肌理、色彩、气氛都那么有个性,就像人一样。最难忘记的是那些曾经驻留的古老小城,在街头的落叶中散步,在黄昏的长廊下喝一杯咖啡,看夕阳落在古老的山墙上,在烛光中远眺窗外的精灵般的教堂尖塔……从第一次踏上法国的土地,一晃快十年了,本书才刚刚付梓。一方面,实在是因笔者的愚钝和无序的忙碌,以及偶尔偷懒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自己粗陋的见识非但不能让读者理解这门学科的精要,反为我所误,因而花了大量时间向各方专家求证。好在有些体会笔者已从2000年开始逐步在某些历史城市中做了尝试和验证,也可为中国环境中的遗产保护提供一些思路,希望以后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本书能够完成,首先应感谢导师阮仪三先生,他一直对本人的研究工作非常关心,提供了大量调查、规划设计、国内外学习的机会。笔者的法国导师,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总监阿兰。马利诺斯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法国ZPPAUP运动的先行者之一。他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将城市遗产概念在法国普及化并得到了有效保护。本人对法国遗产制度的全方位认知及过程的剖析得益于他不厌其烦的解答。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法国各部门和机构的大力支持,感谢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司Michel Clement司长,Jean-Marc-Zuretti部长助理,Francis Chassel,Jean-Michel Perignon,Bruno Chauffert-Yvart,Gerard Goudal等建筑与遗产总监,Jean-Michel Germaine,Benoit Melon,Lorenzo Diez等国家建筑与城市规划师和法国装备部总监Nancy Bouche女士。感谢巴黎市政府Bernard Landau先生、巴黎城市研究院(APUR)、巴黎遗产局局长Jean-MarcBlanchecotte先生及“老巴黎”协会提供的有关巴黎历史和规划方面的资料。感谢波尔多市政府、波尔多有轨电车事务处、里昂市政府、斯特拉斯堡市政府、巴约纳市政府、雷恩市政府、迪尔普市政府、布雷斯特市政府、勒。哈佛尔市政府、希农市政府、纳波尔市政府、凡尔赛市政府、圣米歇尔山海湾项目管理处、卢瓦河谷事务处、法兰西基金会中心、遗产基金会、“艺术历史城市与地区”和“保护区城市”国家协会和“特色小村镇”协会等对本书的帮助和对中国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支持。
编辑推荐
《法国建筑·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价值重现》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J08B02)阶段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