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读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赵麟斌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09出版)  作者:赵麟斌 编  页数:363  

前言

从嘉兴南湖船上的灯光亮起,迄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8年的岁月。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而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整整跨过了一个甲子。一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摆脱奴役、顽强站立起来的不屈民族,在自强不息的气魄中发展壮大,中国的解放、新生和进步,是20世纪世界典籍值得书写和记录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诚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至理名言,历史已经作出了说明,现实给予了有力的回应,未来依旧照此前行。2004年,我们撰写了《历史与逻辑的演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书,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探索之旅;2008年我们又付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聚焦着更为现实的问题,思考着当下的理论命题,故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续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读》,借以献上对祖国母亲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片挚爱之情。一年来,我们研究团队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围绕研究专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研究大纲,力求突出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可行性和针对性,努力做到体系完整、信息量大、可读性强,致力于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本书由赵麟斌担任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及具体分工如下:赵麟斌制定全书研究大纲,并撰写了绪论,第一、四、五、七章及余论,洪建设编写了第二、八章,陈一收参编了第三、六与十章,郭红军参与了第九章的编写。全书由洪建设、陈一收统稿,最后由赵麟斌审阅定稿。福建师范大学苏礼和、黄婷、康红蕾、张晓霞、陈菊香、周俊森、周群、王昌逢等在资料搜集、文字编校及其它方面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闽江学院阮晓莺、林春玲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阅读了大量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资料,参考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吸收和借鉴了诸多专家学者潜心研究的成果和学术精华,在此表示深深的谢忱和敬意!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妥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读》由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专家编写,致力于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演绎进程、理论成果、实践特性,并深刻分析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辩证审视、思想方法研究、现实挑战和时代策略,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与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读》论述严密、体系完整、内容深刻,突出了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可行性和针对性,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辅材料,并可作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政治理论学习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赵麟斌,男,1956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8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就读于该校经济法律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福建省闽江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及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顾问委员、教育部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中国人文社科研究专聘院士兼客座教授、福建省人才交流协会理事会副会长、福建省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中青年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副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为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国际高级访问学者。已出版专著2部、主编8部、合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和可能的回答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渊源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石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条件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蕴涵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绎进程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薪性突破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与特质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与核心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性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化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国际化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地位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概况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当前聚焦的研究热点问题第四节 研究的盲点与未来走向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辩证法审视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研究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本学解读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关系研究第四节 从中国向度到世界向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种走向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方法研究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方法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方法的特色和意义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挑战与时代策略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挑战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紧张”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策略余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不我待、不进则退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1914年,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在饱受阶级压迫、帝国剥削以及无产阶级迅速壮大的背景中,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许多国家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落后的中国与俄国有众多相似之处:经济文化落后、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远、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影响更为巨大和深远。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迅速将马克思主义从俄国传播到中国,共产党先驱们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实践中意识到,要想推翻敌人的剥削,必须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并且要走由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道路。中国的社会革命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的,这一切都为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划定了社会属性,为社会革命运动把握住了正确的时代主题,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读》全面而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演绎进程、理论成果、实践特性,并深刻分析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辩证审视、思想方法研究、现实挑战和时代策略,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辅材料,并可作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政治理论学习的参考读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