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石月明 页数:91 字数:1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和石月明老师是同事,比他小一岁,他教计算机课,我教哲学课,在太极拳方面,他是我的老师。对于太极拳,石月明老师从业余到专业,从学艺到专家、名家,主要原因是他遇到了太极拳大师傅钟文,并成为傅老的人室弟子、继承人。 1972年,傅钟文老师应邀来同济大学教授杨式太极拳。1973年在傅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同济大学太极拳研究小组”,石月明被推举为组长,全面负责同济大学的太极拳工作,多次带队参加上海市教工运动会和其他有关太极拳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老校长李国豪教授也作为普通一员,参加了运动会的比赛。1989年6月24日,成立了“同济大学太极拳研究会”,傅钟文教授和李国豪院士亲任名誉会长,石月明任会长。李国豪院士给成立大会的贺辞是:同济大学太极拳研究会:太极拳运动在我校师生员工及家属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实践证明,经常进行太极拳锻炼,有益于健康,有益于治病防病。同济大学太极拳研究会的成立,必将有力地促进太极拳学术活动的开展,弘扬祖国这一宝贵遗产。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内容概要
本书包含杨澄甫的拳架照59幅,对敌图37幅。大捋4幅,共100幅图,取自杨澄甫1931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一书。对敌图清楚地给出了拳架的使用法。编制中,每一幅对敌图都配上相应的拳架,这虽然只有一个简单的编排,却把拳架及其使用法连成了一体。解决了杨式太极拳的用法这个人们多年来一直想了解而又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仔细阅读、认真临摹,就可以帮助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杨式太极拳的最高标准,也是唯一标准。
作者简介
石月明,同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太极拳大师傅钟文的入室弟子。曾任傅老师所创上海永年太极拳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实际上也相当于傅老师的私人秘书。在傅老师身边二十二年,受到傅老师言传身教、严格要求。精心临摹杨澄甫拳架三十余载,拳艺深受公
书籍目录
序杨式太极拳的三大功能以拳照为师拳架照
章节摘录
杨式太极拳的三大功能 (一)艺术内涵 梅兰芳、卓别林是国际顶尖级艺术大师,他们创造的艺术形象为国际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流珍品。傅钟文老师一次在朋友家里遇到了梅兰芳先生,梅先生向傅老师说起一件事:梅先生曾向杨澄甫老师学过太极剑,《霸王别姬》这出戏中的剑舞就是根据杨老师的太极剑创编出来的,这说明文化艺术在很多领域里是相通的,文艺、武艺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创编的《太极剑竞赛套路》,据说是各派拳家以杨式太极剑为基础编制出来的。杨式太极拳系统有:拳架、推手、大捋、散手、单发劲、刀、枪、剑等项,其中以拳架为根本。现在社会上创编的很多种太极拳套路,基本上都是出自传统的杨式太极拳。因为,杨式太极拳架势中正安宜、刚柔相济、舒展开阔、美观大方。 杨式太极拳蕴聚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内涵。从形态来看,与书法、绘画、雕塑、戏曲、舞蹈等类艺术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太极拳与汉字书法的特点更加接近,同是中国所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既有相辅相成之处,也有相反相成的一面。汉字书法以简练的线条造型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趣,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实、天地万象、日月星辰、风雨水火、雷霆霹雳……这些可喜可愕之事物,皆寓于书。所以,书法之美不可名状,飘逸、沉郁、强雄、精细,观之心平气和、心旷神怡,像欣赏优秀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袖、诗歌等一样。据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行路时见到索靖书古碑,始驻马观之,再去而复返,又下马伫立,最后干脆席地坐观、夜宿碑下、三日乃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