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泉州市城乡规划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编著  页数:258  
Tag标签:无  

前言

  泉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传统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以其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鲜明的地域文化和建筑文化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一书是“闽南(泉州)传统建筑文化在新区建设中的延续和发展研究”系列研究课题中的专项研究成果之一。该系列研究课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为指导,对泉州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公共环境艺术等方面进行前瞻性与战略性的探索,是以国家批准成立“闽南文化生态区”大目标为前提,为泉州市未来城市建设远景的逐步实现提供了方向性和指导性的依据。这是一项对泉州市的未来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的研究工作,对于泉州城市特色的营造和城市魅力的提升、城市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大都市圈内文化差异性的维护与整合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泉州与我国宝岛台湾一衣带水,2007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成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使得闽南文化的保护、研究拥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不仅有利于对闽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而且有利于联系海峡两岸,形成海峡两岸同根同祖的文化圈,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2006年3月,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按照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成立了“闽南(泉州)传统建筑文化在新区建设中的延续和发展研究”课题研究组进行专项课题研究。课题组以创建一个延续和发展泉州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论框架体系和技术适用而可行的操作平台,使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泉州传统建筑文化得到弘扬和保护,并在地域空间上向城市新区有效延伸,推动台海、闽南地域文化和经济的联动,实施海峡西岸地域文化战略,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对接平台,构建和谐的两岸关系为目标,开展专题研究。2007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成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进一步鼓舞和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课题研究系列成果,为今后对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奠定了基础。

内容概要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一书是“闽南(泉州)传统建筑文化在新区建设中的延续和发展研究”系列研究课题中的专项研究成果之一。该书通过对泉州古城传统建筑进行实地调查,借鉴国内外,尤其是闽南地区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以及泉州古城保护整治的经验,采用系统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着眼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对泉州传统建筑文化和城市风貌产生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气候和地方建筑材料对泉州传统建筑特色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对泉州传统民居类型、建筑形式、传统建筑元素着重进行了研究,并对传统建筑元素中的特色要素、工艺形式等进行了初步的归纳,为在新区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如何与泉州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使泉州传统建筑文化在新区建设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书籍目录

序言绪论1  认识泉州  1.1  地理位置  1.2  地形地貌  1.3  气候特征  1.4  人文概况  1.5  建筑概述2  泉州传统建筑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目标:“WHAT+WHICH”,泉州的建筑传统是什么?  2.2  调查的设计  2.3  调查对象的选择  2.4  调查报告  2.5  调查结论  2.6  附录:调查问卷3  泉州现有建筑中的传统因素  3.1  三次外来影响下的泉州建筑  3.2  沿承传统的热情: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3.3  沿承传统的方式4  当代相关建筑理论概述  4.1  当代建筑理论侧重  4.2  与传统承继相关的建筑理论  4.3  当代建筑实践  4.4  结论5  传承与更新——材料与构造的传统特点与当代演变  5.1  泉州传统乡土材料种类  5.2  泉州传统乡土材料的特点  5.3  泉州传统乡土材料的局限性和现阶段更换的必然性  5.4  当代建筑设计对泉州新区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  5.5  从乡土材料到当代材料的转变原则和手法  5.6  结论6  传统建筑界面的特点及其延续  6.1  泉州传统界面的生成  6.2  泉州界面的传统特征  6.3  值得泉州借鉴的当代界面法则  6.4  新建界面的规划原则  6.5  结论7  传统建筑色彩特点的发展  7.1  关于城市与建筑的色彩  7.2  泉州城市建筑的色彩特征  7.3  色彩分析  7.4  色彩规划  7.5  结论8  尺度——人性的复归  8.1  传统区域的尺度  8.2  现代区域的尺度  8.3  当代建筑尺度的不同处理方式  8.4  泉州新区的尺度策略:向传统的回归  8.5  结论9  空间形式的继承与发展  9.1  生活方式决定的形式  9.2  气候决定的形式  9.3  地景建筑——地貌决定的传统形式  9.4  群体活动形成的传统形式  9.5  传统空间形式的当代演变  9.6  结论10  细节——对传统建造与装饰热情的回应  10.1  关于细节  10.2  现代建筑的无奈——细节的缺失  10.3  传统建筑的细节  10.4  传统建筑细节的当代传承  10.5  结论11  设计方法与实践案例  11.1  基于建筑类型的设计方法导则  11.2  基于建筑高度的设计方法导则  11.3  实践案例12  区域特色与倾向控制策略  12.1  东海新区  12.2  新区城东片区  12.3  新区的其他区域  12.4  控制策略13  结语——走向泉州新建筑  13.1  大规划的局限性  13.2  对特定设计层面的关注  13.3  局部对整体的规定性  13.4  仅仅是当下的一种选择附录  泉州新区建筑在继承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方面的设计导则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5.从乡土材料自身的发展来看,材料的更替是必然的趋势  正如泉州民居自身也在不停演变一样,乡土材料也处于积极的更换之中。例如泉州石构建筑均有明显的仿木结构现象,这说明了石材在建筑上的大量使用是在木材之后的。而黏土砖的普及应用,以“秦砖汉瓦”代替“全身是木”的楼居和“全身是土”的“穴居”,又是民居的一大飞跃,既丰富了民居模式,又奠定了泉州民居的风格。到了近现代,以钢筋混凝土和水泥砌块代替秦砖汉瓦,应该说也是一次新的更大的飞跃,这也是人类文明史的进步,同时也丰富了泉州的建筑形象。纵观历史,材料的更替是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对此抱有积极的态度。  5.3 泉州传统乡土材料的局限性和现阶段更换的必然性  尽管这些乡土材料构成了泉州民居传统特色的基础,但是这些材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不得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例如石材,由于泉州地处强烈地震区,而石结构房屋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抗震需求,因而这种结构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现阶段我们只能保留石材饰面的做法,但是石构房屋的许多传统细部做法就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延续,例如崇武古城中水平向的石板楼面出挑,从而形成了罕见的一层挑檐(图5-19),这种做法与气候无关,只是施工技艺使然。同样,石材的各种砌法在当代建筑中也就失去了原先的结构意义(图5-20)。同样,对于烟炙砖而言,由于实心黏土砖的禁用,它也只能转变成面砖,由于厚度的缺失,从而也丧失了原先的结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外墙特色也就流变成了装饰,而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对历史建筑保护更新,学习继承的完整课题过程
  •   帮朋友买的,书的质量不错。朋友反映也还不错。
  •   很细节的讲解了闽南文化在建筑中的表达!对于设计本身有实际参考。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