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荔 页数:1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我国长江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独特造型、精美工艺以及生动的图像(案),实证了史前人类在生命活动中“审美”的本质,以及其中所蕴涵的重要天文学思想。表明良渚文化及年代更早的河姆渡文化等所提供的文化内涵信息足以确定其文化意义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于我国史前文化发展的所谓中原中心论或黄河流域中心论的一个巨大冲击。
书籍目录
绪论 对艺术考古的再思考第一章 寻源 第一节 中国人心目中的玉 第二节 从“汉玉”到“良渚文化玉器”的惊人发现 第三节 玉器之带与玉之路第二章 琢玉之始 第一节 石之美者为玉 第二节 从治石到琢玉 第三节 从想象到鬼斧般的造型第三章 原创之动因 第一节 生命的图腾柱 第二节 “兽面”的来历 第三节 究天人之际第四章 原创的本质与意义 第一节 “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 第二节 与良渚文化图像对话 第三节 文明的曙光第五章 物化形态的原创之美 第一节 原始审美中的抽象思维 第二节 中国文化史上的原始神像 第三节 琢玉工艺之美第六章 良渚原始审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第一节 “神徽”、饕餮纹与傩面 第二节 良渚文化与中国审美文化史 第三节 史前文化的核心所在及延播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寻源偶尔,或许是经常,你面前的人会让你觉得似曾相识。这种现象以某种文化形态出现时,同样会让你有一种直觉,那就是这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可能会有内在的关系,即共生共源的关系。这种共生共源的关系包括了隐含在其中的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文脉关系。对这种关系作科学的诠释,正是我们在揭示人类文明进程及研究历史文化发展时要努力去做的事。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就给了我这样一种直觉:它生动的外化审美形态,与早期人类原始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以它为线索展开,并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是有可能较清晰地诠释良渚文化时期特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以及它对后来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第一节 中国人心目中的玉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纯洁而高尚的。人们从认识它起,即将它与普通的石头进行分离的那一刻起,玉便开始成为人类精神审美的载体。逐渐地,它有了丰富的内涵,包括礼仪的功能、宗教的功能和装饰的功能,甚至还代表不同的政治地位、权力和等级等。不过,今人已很难从玉的功能上去断定它背后隐含的东西。换句话说,玉的这些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丧失。但是,玉所代表的“纯洁”和“高尚”却完好地被保留下来。所谓“古之君子必佩玉”,便是经典的表述之一。
编辑推荐
《良渚原始审美文化研究》由王荔编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