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同济大学 作者:黄如宝 页数:287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有幸被列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既是对本书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笔者的鞭策。因此,对于此次修订,笔者力求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出新。但是,要摆脱思维的定式、惯性和惰性,不仅需要勇气,而且更需要智慧。为此,笔者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对本书的体系反复进行了深入分析,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架构,终于突发灵感,茅塞顿开。 这一灵感就是将原第四章与第五章整合为一章,使本书的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体表现在,将原第四章第一节业主作为建筑市场的需求主体,第二节至第四节的设计机构、施工机构和咨询机构作为建筑市场的供给主体,第五节政府主管机构作为建筑市场的监管主体;在此基础上,对原第五章的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写,从而形成建筑市场的需求、建筑市场的供给、建筑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建筑市场的监管四个全新的章节。 由此所形成的第四章充分体现了经济学固有的逻辑和规律,提升了全书的系统性。 同时,将与工程管理专业其他课程内容重复和交叉的原第五章第五节建筑市场的承发包方式整节删除,并将原第五章第四节中的施工招标的程序和主要内容、施工投标的程序和主要内容、设计招标投标和设计竞赛这三部分实务性内容删除,以突出本书的理论性。 此次修订尽可能采用最新的资料全面更新了书中表格的数据,并增加了少量表格,从而使有关分析和论述更有说服力。遗憾的是,尽管作了多方努力,书中仍然有少数表格的数据未能加以更新。 另外,此次修订还对全书的文字作了一些修改,特别是第四章增加了一些承上启下的段落,以与本书新的结构体系相适应。 在此次修订过程中,杨雪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书中表格数据的更新查阅了大量资料,徐莉提出了多方面很有价值的修改建议,并为书稿打字、编辑、校对以及进行有关资料的整理。正是由于她们的辛勤劳动,才使本书的此次修订比预计时间提前完成。在此,谨向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每次修订时,当初撰写本书的情景常常挥之不去。从不惑华茂到耳顺鬓霜,毋需感慨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从激扬文字到推敲雕琢,方才深知才疏学浅肠枯脑滞。20年磨一剑,效率可谓低矣,但书中的些许改进,都记录了笔者日臻完善的不懈追求。本书的每一版修订,笔者总是心怀当初以讲师身份作为独著者手捧书稿毛遂自荐寻找出版社的忐忑。如果说最初是担心能否遇到慧眼识珠的伯乐、书稿能否正式出版的话,那么,此后的修订则是担心是否还有瑕疵空椟或敝帚自珍之处、是否会辜负读者的厚爱。 本书的封底是笔者在本科学习阶段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生到建筑系选修素描课的习作。当时我立志成为集结构工程师和建筑于一身的设计大师,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毕业后没有拿起图板却走上了讲台,那就成了我没有实现且永远不再可能实现的梦。
内容概要
本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建筑产品、建筑生产、建筑市场为主线,注重研究和阐述建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筑产品的特征和经济属性、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价值形态、价格特点和形式、流通和消费;建筑生产的特点,建筑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边际生产率、生产函数及其作用,建筑生产技术进步及工业化和社会化,设计工作的特点,维修中的经济问题;建筑市场需求的特点、主体以及投资需求、资源需求,建筑市场供给的特点和主体,建筑市场的交易特点、类型、供求关系变化和招标投标制以及建筑市场的监管。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工程技术类专业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供建筑经济研究人员和建筑业各级管理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筑业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建筑业的范围 第三节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节 建筑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一、建筑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建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建筑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四、建筑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思考题第二章 建筑产品 第一节 建筑产品概述 一、建筑产品的概念 二、建筑产品的特征 三、建筑产品的经济属性 第二节 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 一、建筑产品使用寿命的分类 二、建筑产品的技术寿命 三、建筑产品的经济寿命 第三节 建筑产品的价值 一、建筑产品的价值形态 二、评价建筑产品价值的影响因素 三、建筑产品价值形态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建筑产品的价格 一、建筑产品的价格特点 二、建筑产品的价格形式 三、建筑产品的价格构成 四、建筑产品的价格指数 第五节 建筑产品的流通 一、建筑产品流通的一般特点 二、建筑产品的流通形式 三、建筑产品的流通渠道 四、建筑产品的流通价格 第六节 建筑产品的消费 一、建筑产品的消费特点 二、建筑产品消费的经济影响因素 三、建筑产品的消费效益 思考题第三章 建筑生产 第一节 建筑生产的特点 第二节 建筑生产的要素 一、劳动对象 二、劳动资料 三、劳动力 四、建筑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第三节 建筑生产的生产率 一、生产率的概念 二、劳动生产率 三、边际生产率 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其他途径 第四节 建筑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的概念 二、常用生产函数 三、生产函数α和β参数的估计 第五节 建筑生产的技术进步 一、技术进步的概念 二、技术进步的类型 三、建筑生产技术进步的内容和特点 四、建筑生产技术进步的评价 五、技术进步的内涵因子 第六节 建筑生产工业化 一、建筑生产工业化的概念 二、建筑生产工业化的内容 三、工业化建筑体系 第七节 建筑生产社会化 一、生产社会化的概念 二、建筑生产集中化 三、建筑生产专业化 四、建筑生产联合化 第八节 建筑生产韵活动 一、建筑设计 二、建筑施工 三、维修 思考题第四章 建筑市场 第一节 市场概述 一、市场的基本概念 二、市场机制 三、市场秩序 四、市场类型 五、建筑市场的概念 第二节 建筑市场的需求 一、建筑市场需求的特点 二、建筑市场的需求主体 三、建筑市场的投资需求 四、建筑市场的资源需求 第三节 建筑市场的供给 一、建筑市场供给的特点 二、设计机构 三、施工机构 四、咨询机构 第四节 建筑市场的运行机制 一、建筑市场的交易特点 二、建筑市场的类型 三、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四、建筑市场的招标投标制 第五节 建筑市场的监管 一、政府的职能定位 二、政府主管机构的任务 思考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筑业的形成和发展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建筑活动是人类社会历史上脱离蒙昧时代以来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之一。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活的需要以及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人类的建筑活动随之不断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人类从居住在天然洞穴发展到居住在经人类劳动而形成的袋穴、坑穴乃至有墙壁的半穴居,再发展到居住在完全位于地面上的搭盖建筑。据考古学发现,大约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在我国浙江省河姆渡已经出现了榫卯结构的木架建筑。 到了奴隶社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并且较快的发展。从早期的石斧、石刀、石铲、蚌锯、蚌刀和骨角器,发展到青铜工具。我国春秋时期,炼铁技术已很发达,铁制工具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建筑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建筑规模亦相应扩大。当时的文明国家出现了许多令今人赞叹不已的宏伟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人面狮身像。希腊的雅典卫城、剧场、议事厅、体育馆,等等。同时,我国的城邑建筑已具有相当规模,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商业城市。
编辑推荐
《建筑经济学(第4版)》全书共分4个章节,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建筑产品、建筑生产、建筑市场为主线,注重研究和阐述了建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内容包括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价值形态、价格特点和形式、流通和消费等。 《建筑经济学(第4版)》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