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的碎影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昌勇  页数:325  
Tag标签:无  

前言

近半个世纪的世界考古学研究表明,东西方古代文明的衍化过程具有相似性。然而,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这样悠久的巨大文明体能像中国这样历经变革而延续不断。东部面向海洋,西部面向欧亚大陆,此种人文地理特征,不仅为在黄河、长江流域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基本的环境和条件,也为中国与世界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连接提供了相应的可能。当然,中华文明之聚合力和绵延性的形成,既与“书同文”即汉语言文字的高度统一有关,又与“史传百姓与知”的文教浸淫传统密不可分。诚如晚清章太炎指出,“国之有史久远,则亡灭之难”,而“史之所记,大者为春秋,细者为小说”,“传固有载故事者也”。以此亦可见,“史”、“传”虽为汉语叙事的原初样式,但其中早已埋下了小说、故事、神话的连体因子。中国文学史上的叙事经典,像《史记》、《山海经》、《聊斋志异》、《红楼梦》等等,经世代披阅、口耳相传,无疑对民族精神的形塑和汉语智慧的传承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

内容概要

  学术大厦也是一砖一瓦而成。《砖瓦的碎影》〔增订本〕展示了作者近20年来学术道路的足迹,是作者学术道路一次反顾性的总结,展示了作者研究中国新文学、上海文学文化等领域的致思框架和治学风格,虽然,每篇论文多生发于问题意识,但方法自觉和整体视野仍然非常明显……  黄昌勇多年来执著于左翼文学的探求。《砖瓦的碎影(增订本)》对左翼文学潮流所作的宏观考察,也是从细微的史料考辨入手,力图还原历史深处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例如对左翼文学的发生发展,过去研究者多把目光集中于1928年的论争,《五四文学思潮中的重要一翼》将马克思主义所影响形成的文学传统一直追溯到五四时期,其意义不仅在于得出一个新的结论,更在于祛除遮蔽,使左翼文学研究从种种主观的臆断中一步步走出来。

作者简介

黄昌勇,男,1996年12月生,可南潢川人,博士,教授。现任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国文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左联五烈士评传》〔重庆出版社,1995年11月〕,《王实味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等。

书籍目录

原版序言/1增订本自序/1五四文学思潮中的重要一翼/1被遗忘的20年代乡土作家/19左翼文学、左联文学及其他/29文学人生:左联五烈士综论/35预言与危机:冯雪峰的丁玲论/49丁玲创作中的重要里程/68新文学世界中的瞿秋白/84新月派史略/101前期新月派的文学思想/118新月诗派论/145诗艺探索与文化诉求/168寂寞孙大雨/187孙大雨与中国现代诗/198京派小说的人道情怀/206沈从文的文学批评/216往事与随想/225历史尘烟中的声音/231宿命中的沉浮/240《野百合花》如何被利用/256《野百合花》的前前后后/266“鲁迅道路”问题的理论反思/283上海传统与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300“上海经验”应该如何/304上海究竟带给作家怎样的灵感/307大学史的另一种叙事/310后记/324

章节摘录

第一次见到孙大雨,是在1994年的春天,记得我从复旦大学南区穿越市中心,来到吴兴路一座高层住宅楼,据说,这里都是上海高级知识分子的驻地。孙大雨平反后有关部门给他安置在这里,其实,孙大雨居住的也不过是一套普通的三居室楼房。实话说,这次见面,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其时孙大雨已是九十高龄的老人,穿一身蓝布中式服装,大而宽的面庞已显松弛,显出若有所思的样子;他的思维也已处在混沌状态,前尘往事在他深邃的记忆中只能永久地埋藏了,只是他偶尔用纯正的美式英语谈及关于莎士比亚、新诗格律的问题在提醒我:岁月的流徙,并没有带走他心灵深处的刻痕,他虽然不能用清晰的语言向人诉说,可留在他内心的人生悲喜剧却仍在一幕幕收合开启。面对这样一位老人,我知道我面对的是一段让人怀念让人心惊的历史,我悄然离开,带着深深的遗憾。据说,在我之前,除华东师大的陈子善先生来访过,少有研究者问津。

后记

1926年10月30日一个大风之夜的厦门,鲁迅先生为他的第一部文集写了篇题记,文集取名为《坟》,意味着“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念”,十一天后,他又禁不住写了长文《写在(坟)后面》,充溢着复杂的心绪。对于我来说,这本薄薄的文集的出版,也有着类似的心境。一个人如果有太多的时间难以打发,我们谓之空虚;但如果他不能够自己支配时间,则是有了不自由的征候,这是人生的两难。以前听到一些人说自己连写封信回个电话都没有时间,总会不屑一顾,认为是矫情,当自己有了切身体验后,才尝到了那滋味的不一般。编这部书稿,断断续续用了半年的光景,从盛夏到严冬。其间因为父亲病重来上海住院治疗,一度使我产生了放弃出版这部文集的念头,思绪理不清,理由也道不明。总算完结了一项工作,读博士时的指导老师、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陈鸣树教授和学兄符杰祥博士为我作了长篇序言,一方面是对我学术成长道路的一个小结,另一方面也给予了清晰的鞭策。其间过誉之辞甚多,让我平添不少惭愧,也有了更大的压力。需要说明的是书中所收的文章都在刊物或报章上发表过,对于那些热心的编辑,心存的感激是永远的;还有关于京派等几篇合作的文章,经合作者同意亦收集在此。从1995年走进同济以来,生活一直不能平静,私慕中的静读生活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也因此自己常常是在一种惶惑和紧张中度过。年复一年,生命如流水,日子也似风筝断了线。我将书名谓之“砖瓦的碎影”决没有谦虚的意味,只是表示出对自己这些年来的工作深深的反思和不满。好在自己没有失去信心,内心总还存有渴望,平淡的生活中虽不会有奇迹发生,但相信砖瓦能建成大厦,碎影也会成形。我愿用以后的工作回报那些对我寄予厚望的师友和一直关注着我的朋友们。作者志于2002年12月26日

编辑推荐

《砖瓦的碎影(增订本)》对左翼文学潮流所作的宏观考察,也是从细微的史料考辨入手,力图还原历史深处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例如对左翼文学的发生发展,过去研究者多把目光集中于1928年的论争,《五四文学思潮中的重要一翼》将马克思主义所影响形成的文学传统一直追溯到五四时期,其意义不仅在于得出一个新的结论,更在于祛除遮蔽,使左翼文学研究从种种主观的臆断中一步步走出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砖瓦的碎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