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背后

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薛理勇  页数:239  字数:33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地名蕴涵着一座城市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城市的面貌总是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地“旧貌换新颜”。旧貌不在,但如果地名依旧,人们就仍能从这一线索中看到城市中那些曾经有过的一幕幕场景。只要“桃花依旧”,人们就还能依稀记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那一幕。历史地名,当之无愧地属于城市的无形文化遗产。不同于某些宏大的纪念性遗产,历史地名恰恰是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为联结历史记忆和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最好纽带。       对于上海这座近代崛起的城市而言,租界的兴起、城市的扩展、道路的兴建,甚至很多社会经济、政治活动、重大事什,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住地名中找到线索。无论是越界筑路还是江湾五角场的大上海计划抑或是国货运动,地名就像一面镜了,映照出过往的一幕幕历史。    虽然乌衣巷早已风情不在,但只要地名还在,人们还是会回想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章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那一幕。当我们无可奈何地看着逝去的城市旧貌,地名也成了我们对这座城市记忆的最好寄托……

作者简介

薛理勇,笔名申持中,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讲师,现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史志学会理事等职务。长期从事上海史研究工作,和这个城市的过去结下了不解之缘。著作有《文以兴游——豫园楹联碑刻赏析》、《上海路名地名拾趣》、《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沧桑百年》、《上海俗语切口》、《上海闲话碎语》、《上海妓女史》、《外滩万国建筑博览》、《闲话上海》、《上海老城厢史话》、《上海老学校》、《上海闲话》、《旧上海租界史话》、《外滩历史与建筑》、《食物趣话》、《消失的上海风景》等;主编有《上海文化源流辞典》、《上海掌故辞典》等。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渔村·酒乡·大上海上海历史上的界路上海历史上的越界筑路中山环路是如何形成的中山环路沿线的路名特点城墙踪影牌楼印迹慈善之路宁波王氏与王家码头路野野胡,皮老虎;小东门,十六铺巡道街和梦花街沪军营路与近代警察的诞生四明公所和宁波路两处斜桥今安在黄浦滩头说黄浦里里外外说“外滩”领事馆和领事馆路大自鸣钟今何在陆深与陆家嘴高桥有多高苏州河畔觅桥踪中远两湾城与历史上的“两湾一弄”“垃圾桥”和“八仙桥”有名无实“东新桥”从洋泾浜到延安路泥城桥·虞洽卿·西藏中路通不了徐家汇的徐家汇路肇嘉浜和肇嘉浜上的桥从尚贤堂到尚贤坊“坟山路”和淮海路的前世今生军官路·环龙路·南昌路美丽园新康花园步高里租界内第一条以华人名字命名的道路南洋公学·福开森、·福开森路静安寺和会吹气泡的井大华饭店和南汇路赫德路和哈同路英皇子康脑脱访沪和与康脑脱路新华路和哥伦比亚圈中山公园今昔闵行·闵行上海的靶子场和靶子场路“铁马路”忆旧花园路上无花园汉璧礼的身影下海庙和提篮桥体育会路和水电路的来历广东人·粤东中学·广中路虬江与虬江路上海多伦路文化街景星路上忆往昔周家嘴和复兴岛军工路的来历大学的背影江湾五角场与“大上海计划”马玉山路与“一·二八”凇沪抗战从“海上”到“上海”旧上海路名西文中文对照表旧上海以工部局、公董局总董人名命名的马路旧上海以外国驻沪领事命名的道路表1943年汪伪上海市政府制定的路名更名表跋

章节摘录

插图:渔村·酒乡·大上海现在,不少人一提到上海城市的雏形,总喜欢讲:“上海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此话实在太笼统。江南是水乡,多河流湖泊,似乎任何一个城市的发端都可以与“渔村”搭点界,沾点边。把上海的发端与“渔村”联系起来,是出自后人对上海的简称——“沪”的误解。吴淞江是古代太湖流域最大的河流,也是流经上海最大的河流。受潮汐影响,吴淞江有规律地涨潮和落潮,落差可达三四米。古代渔民就利用这一规律,用竹子编成一种竹栅插入江中,上半截可翻折,涨潮时鱼虾被冲入竹栅内,而退潮后被拦入栅内,渔民可划一小舟,在竹棚内“拾”鱼。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的《渔具诗·序》中把这种竹栅叫作“沪”。陆龟蒙是吴江人,即今苏州用直人,今用直还有他的墓,所以古代的“沪”是指吴淞江,而不是上海,如北宋《吴郡图经读记》:“淞江(即吴淞江)东下海,日沪渎,亦日沪海。”“渎”即江河出口处的意思,所以全句可以理解为:吴淞江东流注入大海,出海口的地方叫“沪渎”,也叫“沪海”。这里的“沪”显然是指吴淞江。晋代时,在吴淞江靠近海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军事堡垒,叫作“沪渎垒”,这个沪渎垒与上海较近,一直到清代,才有人把上海叫作“沪城”,所以上海简称“沪”出自那个沪渎垒,而不是古代的渔具,上海称“沪”与渔民也实在没有太大关系。北宋编著的《宋会要辑稿·食货十九·酒曲杂录》中有这样的记载:秀州旧石城,及青龙、华亭……上海……十七务,岁十万四千九百五十二贯,熙宁十年(1077年)租额一十一万七千八百九贯七十三文。这是北宋的征税记录。秀州是州名,相当于今天的浙江嘉兴地区,州治即今嘉兴市,青龙(镇)是吴淞江边的一个商业重镇,唐代属华亭县(即今松江),明代置青浦县时,曾为青浦县治,今称“旧青浦”。这段文字说:秀州旧城,及华亭、青龙、上海等17个酒的管理和征税机构,每年征酒税14952贯。显然,这里的“上海”就是今天的上海,这是目前所知道的“上海”地名的最早记录,距今约一千年。“上海”不是渔村,而是“酒务”——酒业的生产、管理、征税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街道背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地名的研究算是比较偏门但却很有意思的研究领域。一条路,其名字可能经过几次变迁,每一次变迁都对应着经济社会的变迁。通过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延安西路、延安中路和延安东路曾经叫林森西路、林森中路和林森东路,原来自己上班的地方曾经是三届四方中的法租界,原来五角场周边的道路已“民”“国”“市”“政”为开头……如果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现在,那就读一读这本书吧
  •   现在很多老上海的书以感怀为主,而这本书历史内容非常多也权威,以史料为主.想要了解老上海的,这本书一定能满足需求.
  •   2008年出的书,装帧讲究,语言流畅,引古叙今,交代清晰,最难得的是图片很多,每篇都有,信息量就大多了。看得出这书花得功夫很深,说上海较透,难得。未见再版可惜啊
  •   长辈逛书店发现的,买了最后一本书店就没货了,于是让我在网上搜寻,这次买了好几本送亲友。我还没看,不过在上海居住了八十多年的老人说这本书好,那一定是真的好,写得详细又真实了。
  •   是上海人怀旧的一种方式,书满精致的
  •   非常有趣的书,对了解上海的过去人问情况很有帮助。
  •   我爱上海,我爱老上海,一起来看看。
  •   推荐此书,了解上海的过去。
  •   看看蛮好
  •   城市因为历史而富有底蕴,因为文化有蕴含风情。这本书宛如在说上海的前世今生,而在她的娓娓道来中,一种海派风韵跃然于心。
    继续购买印象上海系列的其他书籍。。。。
  •   送到的时候书都破了,书角磨掉,可惜了这本好书,气死我了!一直对上海的历史变迁有兴趣,纵横的马路,有印记的街名都展现了百年前的故事。书纸张质量不错,捧在手里很有感觉,文字也很据考证。闲暇时读读,最好在周末的午后,泡壶茶,看会书,发会呆。
  •   好厚啊,有点学术了
  •   這書很好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不管是不是上海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间接了解上海的近代史。尤其是,在那个时代,上海不同于中国其他城市的一些特征。包括普遍大众对上海的一些最初的认识,做了一些更正,例如,上海原本不是渔村,只是以讹传讹,变成了渔村的演变。还有一些路名的历史,可以让我们发现殖民的痕迹,甚至和现在的香港都有几分相似。忽然会发现,昨天的上海离你并不遥远。
    不足的地方是,文笔稍显单调,读起来有时感觉在读资料书,而不是一本通俗读本。
  •   大事件的历史回忆都写在历史书里,小细节的历史回忆只留在老百姓的脑海里。生活在曾经的租界区的人们,会特别怀念那些老地名,这本书写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一看。
  •   希望能有更多这类的书出版,这些是我们的历史,很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些地名的来历了。
  •   目前书还没看完,关于人文的东西还是比较不错的
  •   如果对老上海的马路啊,一些小历史啊之类的感兴趣的话倒是可以买一本来看看的。
  •   了解上海,可以看看。尽管有些和我所知道的不尽相同,且存疑。
  •   对上海的历史有更多侧面的了解,也很有趣
  •   书印的不错,发货也很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