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阮仪三 著 页数:18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的众多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有旖旎风光,有独特遗存。苏州古城墙、乌镇蚕事、周庄桥话、常州城外古淹城、模范城市南通、宁远卫城……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阮仪三教授多年从事古城保护与研究所撰写的文稿,其中包括部分早年的研究笔记。全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关联密切的图片成为文字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丰富,充分尊重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时尚。 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阮仪三教授多年从事古城保护与研究所撰写的文稿,其中包括部分早年的研究笔记,翻天覆地几十年后,不少内容愈显其价值。
书籍目录
匠人营国按规划建造的中国古都汉字智慧和中国城市故乡情苏州古城墙苏州的河苏州古城里的空地婉约的姑苏水巷双棋盘格局的苏州河街苏州街巷特色的传承盂兰盆会和出会游街儿时苏州年扬州情缘水乡·江南江南水乡古镇的特性茶馆写照访卢阁茶楼南浔访石乌镇蚕事乌镇的启示西塘的游线西塘的廊棚周庄桥话大江南北中国最早的古都——安阳晋中十题隋唐名园之城商丘古城与李香君铁打的准安模范城市南通如皋古城与董小宛曲江环抱古阆中常州城外古淹城古台州府城——临海宋元时代的大港泉州宋帝后裔建造的赵家堡前童古村落长城内外被沙漠淹没的统万城沙漠前哨榆林城黄河陡崖建危城九边重镇大同和杀虎堡票号城市平遥万里长城·山海关宁远卫城唐渤海国首都上京龙泉府后记
章节摘录
我的老家在苏州钮家巷,门前是一条与巷子平行的小河,一头连在临顿路河,一头接到平江路河,临河栽有高大的老树,巷头是六株伟岸的中国梧桐。到了我家门前是粗大的榆树,一株株一直排到巷尾。我家门前那株最粗,两个大人都抱不拢,树干上有好几个树疙瘩,小孩们都喜欢爬上去玩。这些大树的树冠像张开的巨大绿伞,把整条巷子都覆盖了。河沿砌着整齐的石驳岸,隔几步有河埠头,一级级的石阶伸到水里。因为要停船靠岸,不做栏杆,从没听说人行不安全掉下河去的事。 河对面也是住家,这些人家门前就架一座木桥,跨过小河以便进出。这些人家的小桥各式各样,有的就是木梁上铺了木板,只有栏杆没有顶;有的就做得很气派,下有栏板护壁,上装花格子窗扇,盖有瓦顶,最外面还有门,这些就称作廊桥。我家对面的叶宅外面就有这样一座非常讲究的廊桥。这些廊桥上当然成为人们休息和附带做事的地方,那些修鞋的、箍桶的、修锁的就在这里揽活。因为可以遮阳避雨,日子长了,这里就成为半固定的摊位(晚上还是要关门的)。这样的廊桥整条巷子有十来座,把小河分成一段一段的。 大树、廊桥、河水, ……石驳岸、石河埠, 在旧时苏州有许多这样的巷子,像大儒巷、录葭巷、中张家巷等,在一九五八年以后,这些小巷里的小河陆续被填没了,大树砍了,廊桥当然也拆了。现在只剩下人民路饮马桥头还有一座很小的廊桥,也不是原物,是后来恢复重建的,远不如那时的风采。 我小时候,门前的河水很清,常常可以见到一簇簇穿条鱼在游弋,石河埠踏级上爬着螺蛳,石缝里有小虾伏着,水一动就一躬一躬地窜到水底里去。河水是流动的,从西向东流淌,在河埠头上洗东西,不小心袜子、手绢就会随水漂走。 水巷人家受惠于河里来往的河船,按节令送来的时鲜,船舱里用活水养着活蹦乱跳的鱼、虾,那令人难忘的一年一度的鲜嫩的莼菜和鸡头(芡实)。夏天,摇来一船船墨绿的西瓜,雪白的塘藕,秋风乍起,满船吐着白沫的大闸蟹和硕大的田螺;冬日,小河里挤满了柴草船,家家户户垛起新的柴草垛,床铺底下也要换一换喷香的新稻草了(那时大多数苏州人家床下都铺草褥,既暖和又实惠)。 河里走的小船上摇橹的都是些精壮汉子,披一件单衣露出晒黑的肌肤,年轻的船娘们总是扯开清脆的嗓子拉长调门叫卖,每样时鲜都有特定的韵味,像一首首美妙动听的民歌,老苏州们还记得吗?你听:“唉嗨哟,阿要西瓜来哦,西瓜来!”那婉转吴音的嗲声嗲调,不比花腔女高音来得逊色。老北京有人学叫卖,成保留节目,苏州怎么就没有人去学?它比北京的侉腔,有味得多了。
编辑推荐
中国的众多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有旖旎风光,有独特遗存。苏州古城墙、乌镇蚕事、周庄桥话、常州城外古淹城、模范城市南通、宁远卫城……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阮仪三教授多年从事古城保护与研究所撰写的文稿,其中包括部分早年的研究笔记。全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关联密切的图片成为文字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丰富,充分尊重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时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