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夏玉军 页数:172
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8章,每章包括“教材精要”、“重点提示”和“测试题”三大部分。“教材精要”是教材的浓缩和部分系统解剖学内容的补充,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局部结构;“重点提示”是按照教学大纲提出的学习要求和目的;“测试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四部分,并附有参考答案。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并注重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扣教学大纲,章节安排与教材同步,便于与课堂学习同步;同时也较全面地体现了最新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2)本书作者均为多年一直在教学一级工作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和常见的难点,并对此进行了适当的强调,有助于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3)强调和巩固知识要点,学生可对某一知识要点进行自我测试,找出学习中的不足予以加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题海战术;(4)每部分测试题均备有参考答案,便于学生自学和自测。
书籍目录
前言答题说明第一章 头部第二章 颈部第三章 胸部第四章 腹部第五章 盆部与会阴第六章 脊柱区第七章 上肢第八章 下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头部 [教材精要] 一、概述 1.境界头部借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2.分区头部以眶上缘、颧弓和外耳门上缘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的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 3.主要体表标志 (1)眉弓(superciliary arch):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2)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或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位于眶上缘的中、内1/3交界处,眶上血管和神经由此通过。 (3)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位于眶下缘中点的下方约lcm处,眶下血管及神经由此穿出。 (4)颏孔(mental foramen):通常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下方,下颌体上、下缘连线的中点,距中线2.5 cm处,颏血管和神经由此通过。 (5)翼点(pterion):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处。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H”形,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6)颧弓(zygomatic arch):由外耳门向前的骨突起。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颞叶前端的下缘。 (7)乳突(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后方,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在乳突后部的颅底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8)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位于枕骨外面中部的一个显著隆起,其内面紧邻窦汇。在幼儿时不明显。 (9)下颌角:位于下颌底的后端,此角向前2cm有面动脉跨过,是面部出血急救压迫止血的部位。 二、颅部 颅部由颅顶、颅底、颅腔组成。颅顶分为额顶枕区和颞区,颅底有内、外面之分,有许多重要的孔道,是血管神经出入颅的部位。这里主要叙述颅顶和颅底内面。 1.额顶枕区 (1)境界:前界为眶上,后界为上项线和枕外隆,两侧为上颞线。 (2)层次:覆盖于此区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5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枕额肌及其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其中,浅部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人们常将此3层合称为“头皮”。 ①皮肤: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皮脂腺,是疖肿和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此区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是一个良好的供皮区,若外伤易致出血,但创口愈合较快。 ②浅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致密结缔组织形成许多纵向走行的纤维膈,将皮肤与枕额肌及其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将浅筋膜分膈成无数小格,内有血管神经穿行;此层感染时,炎症渗出物不易扩散,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剧痛。小格内的血管壁多被周围结缔组织紧密固定,创伤后血管断端不易回缩闭合,故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③枕额肌及其帽状腱膜: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坚韧致密,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至颞区逐渐变薄。“头皮”横向撕裂时,由于枕腹和额腹的收缩,使裂口变大。④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头皮”撕脱伤多自此层分离。此间隙范围广,移动性大。一旦此层出血或化脓,可广泛蔓延至全颅顶。此层有导血管穿过,若发生感染,可由导血管经颅骨的板障静脉向颅内的硬脑膜窦蔓延,从而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内感染,故临床上常称此层为颅顶的“危险区”。 ⑤颅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骨相连,骨缝处结合紧密,一旦颅骨外膜出血或化脓常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2.颞区 (1)境界:位于颅顶的两侧,上界为上颞线,下界为颧弓上缘,前界为额骨和颧骨的结合部,后界为上颞线的后下段。 (2)层次: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 ①皮肤:前部较薄,移动性较大,后部较厚。 ②浅筋膜:含脂肪组织和纤维小膈较少。其内的血管神经分为耳前和耳后两组,耳前组有颞浅动脉、静脉和耳颞神经(auriculotem poral nerve);耳后组有耳后动脉、静脉和枕小神经。 ③颞筋膜(temporal fascia):上方附着于上颞线,覆盖整个颞肌,向下再分为浅、深两层:浅层附着于颧弓上缘的外面,深层附着于颧弓上缘的内面。 ④颞肌(temporal muscle):呈扇形,起自颞窝和颞筋膜深面,肌束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经颞区开颅术切除部分颞骨鳞部后,由于颞肌和颞筋膜深层紧密相连且坚韧厚实足以保护脑膜和脑,故颞区是开颅术常用的人颅部位。 ⑤颅骨外膜:较薄。颅骨外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向下经颧弓深面与颞下间隙相通,向前与面部的颊脂体相延续。 3.颅底内面 (1)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骨质最薄,窝的中部为筛骨筛板,筛板上有许多筛孔,构成鼻腔顶。 (2)颅中窝(middle aranial fossa)可分为较小的中央部(蝶鞍区)和两个较大而凹陷的外侧部。 ①蝶鞍区: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的区域,主要的结构有垂体、垂体窝和两侧的海绵窦等。垂体与垂体窝:垂体(hypophysis)位于蝶鞍中央的垂体窝(hy-pophyseal fossa)内。垂体窝两侧为海绵窦;顶为硬脑膜形成的鞍隔,鞍隔的前上方有视交叉和视神经;底隔一薄层骨壁与蝶窦相邻。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相互交通的小腔隙。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海绵窦的外侧壁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内有颈内动脉及其外侧的展神经通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