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姚春鹏 等 著 页数:260
内容概要
《毛泽东思想与儒学》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的人格精神与儒家传统、青年毛泽东与儒学、毛泽东思想与儒学。结语:儒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资源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毛泽东的人格精神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忧患意识 第二节 勤奋学习的精神 第三节 艰苦朴素的精神 第四节 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第五节 圣贤济世的精神第三章 青年毛泽东与儒学 第一节 从与萧、黎书信看儒学影响 第二节 从《体育之研究》看儒学影响 第三节 《伦理学原理》批注中的儒学渊源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与儒学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实事求是与儒学的“经世致用”传统 第三节 群众路线与儒学“民本”传统 第四节 独立自主与儒学的“自强不息”传统 第五节 《矛盾论》与《周易》思维 第六节 《实践论》与儒学知行观结语:儒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资源意义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毛泽东与儒学是一个复杂而饶有兴趣的话题。有人认为,毛泽东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以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为指导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毛泽东与封建文化的代表儒学只能是否定的关系。《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革命……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①毛泽东本人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发动了“批林批孔”运动,毛泽东说过:“孔子(孔学)名高,实秕糠。”谈论这个话题能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认为,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人类社会的历史、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总是在此前人类社会所达到的基础上开展的。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产生,都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共产党宣言》有“与传统观念决裂”之说,但对此不能作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理解,虽然毛泽东也激烈地批判过孔子儒学,但绝不能以此作为毛泽东与儒学关系的全部。王兴国先生认为毛泽东从青年到成年对儒学的态度是有个发展变化过程的:青年毛泽东从对儒家“道统”的推崇到对儒学的部分批判,再到以唯物史观和阶级观点对儒学的深入分析,肯定多于否定。①成年毛泽东(35~65岁)对儒学的“看法是比较客观和科学的,既能全面评价,基本肯定;又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善于批判继承,推陈出新”②。可见,毛泽东对孔子儒学的彻底否定仅仅是在其晚年特定时期很短时间的事情,毛泽东晚年的“批林批孔”是出于与林彪斗争的策略考虑。 我们常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的。这里的“中国实际”应该包括中国革命的实际和中国文化的实际两个方面。过去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人们没有想到或者不敢承认中国文化实际这个方面。这显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突破了极左思潮的消极影响,实事求是地看待、研究毛泽东与传统文化,产生了一批富有积极意义的成果,基本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和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的共识。这里的“中国文化实际”主要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涵盖极其广泛的概念,包括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到物质文化的所有的中国文化传统。但就其主体来说,特别是对毛泽东和中国革命具有重要影响的,无疑还是其中精神文化的主体——儒学。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儒、释、道三教,其中的儒教显然不是处于和释、道同等的地位。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宋明以来,出现了在儒学立场基础上融摄释、道的新儒学——宋明理学。
编辑推荐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丛:毛泽东思想与儒学》里讲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姚春鹏、姚丹所著的《毛泽东思想与儒学》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丛“毛泽东与儒学”的最终成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