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鞠秀丽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02出版) 作者:鞠秀丽 编 页数:404
内容概要
血液疾病是一类常见、复杂并对儿童健康影响巨大的疾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儿童血液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的飞速发展,为小儿血液病学的长足进步奠定了基础。这里我们选取了包含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儿童白细胞疾病部分,结合目前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目的是为从事儿童血液病诊治的临床医生和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小儿白细胞疾病(精)》共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论述白细胞的起源和发育,白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白细胞抗原的功能和临床意义,白细胞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白细胞疾病的综合治疗等。各论部分主要论述各种白细胞相关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其中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单核巨噬系统疾病等是重点内容。
作者简介
鞠秀丽,女,医学博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主任,低温医学研究室主任。现任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学会儿科分会常委,中华儿科学会血液学组成员,中国小儿血液杂志编委等。 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师从傅曾矩教授)。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沈柏均教授)。2001年8月至2003年8月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资助在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ccK)研修。 研究生所学专业为儿童血液病和肿瘤,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齐鲁医院前身)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目前的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儿童白血病的免疫特点、白血病的特异性基因筛选、干细胞体外扩增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现承担省部级课题3项,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著30余篇,参编著作5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第一章 白细胞的发生和发育第二章 淋巴细胞的发生与发育第三章 染色体第四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第五章 白细胞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第六章 白细胞疾病临床治疗技术第二部分 各论第七章 急性髓系白血病第八章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第九章 骨骼增生异常综合征第十章 慢性白血病第十一章 婴儿白血病第十二章 霍奇金淋巴瘤第十三章 非霍奇金淋巴瘤第十四章 淋巴结良性肿大第十五章 类白血病反应第十六章 淋巴结炎症第十七章 中民生粒细胞疾病第十八章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第十九章 单核一巨噬细胞疾病第二十章 淋巴增殖性疾病第二十一章 先天性溶酶体病缩略词说明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总论第一章 白细胞的发生和发育第一节 白细胞的胚胎发生一、卵黄囊期人胚发育到第2周末,在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局部聚集成团,称血岛(blood island)。血岛是血管和原始造血细胞发生的原基,血岛周边的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血管内皮,内皮细胞是心血管形成的基础。中央部分的细胞变成圆形的、游离状态的原始血细胞,功能上称作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最初的原始血细胞为原红细胞样细胞,胞体巨大,染色质疏松,胞质嗜碱性,核仁数个,线粒体不发达,巨幼样外观,但不能分化为成熟的红细胞。原始血细胞只能合成胎儿血红蛋白(HbF)。血岛内不含粒细胞和巨核细胞。卵黄囊的造血有两个波峰,第一个内在造血峰较短,6周后新血管变得肉眼可见,就开始了第二个外在性的造血峰,胚胎的幼稚红细胞通过循环到达卵黄囊,卵黄囊就有混合的原始和次级造血。人胚胎于第5周末,其卵黄囊与原肠断离,逐渐退化,至第7周,成为直径小于5mm的小囊,残存于胎盘表面。至胚胎第9周时,这种造血活动已明显减少,代之以肝脏造血,可见中胚层造血期主要是在胚胎的前两个月。二、肝脏期妊娠第5周开始出现肝窦,不含有血液,当肝窦形成网与两侧的卵黄静脉形成的丛相连接时,肝脏开始造血,并逐渐扩大造血容量,至第4~5个月肝脏已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胎肝的原始造血细胞可能由卵黄囊血岛中的造血细胞迁移而来,也可能由肝脏内未分化多能性间叶细胞直接分化形成。胎肝造血主要是产生红系细胞,其次是粒系细胞,巨核细胞很少。
编辑推荐
《小儿白细胞疾病(精)》为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