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闫素华 主编 页数:468
内容概要
本书立足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采用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融会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地阐述了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研究发现,对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射频消融方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本书所阐述的这些知识,有助于从事该项工作的医师尽快掌握心脏电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从而提高自己的心律失常学水平。 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心律失常学知识的普及、更新和应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一章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生理学 第二章 心肌细胞膜的电位及离子通道 第三章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 第四章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 第五章 电解质紊乱与心律失常第二篇 心律失常各论 第六章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第七章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第八章 房性心动过速 第九章 预激综合征 第十章 心房扑动 第十一章 心房颤动 第十二章 室性心动过速第三篇 心律失常的诊断评价 第十三章 心律失常的临床综合评定 第十四章 心律失常的辅助检查第四篇 心律失常的治疗 第十五章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应用 第十六章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第十七章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应用 第十八章 心房纤颤的射频消融治疗 第十九章 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治疗 第二十章 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第二十一章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第二十二章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 第二十三章 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生理学1.3 浦肯野细胞浦肯野细胞(Purkinje纤维)广泛分布于心脏自律传导系统的各个部分,是希氏束、柬支及其分支的主要细胞,亦见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边缘及房内结间束中,其生理特点是传导性强,具有潜在的自律性。浦肯野细胞是直径最宽的心肌细胞,其电阻小,只有心室工作细胞的l/3,是传导速度快的细胞之一。另外,浦肯野细胞常呈Y型的三向连接结构,这种占三度空间的合体状分叉结构可以发生激动相加作用和抑制作用,并且可以发生单向传导阻滞,从而容易形成折返现象。而折返现象又是产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1.4 工作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工作细胞,是完成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1)心房工作细胞:心房工作细胞与心室工作细胞相似,但直径较小,平行排列,相邻的肌膜问隙在桥粒和缝隙连接处形成短而平行的闰盘。闰盘是心房肌特有的侧一侧连接,使心房激动不但可以端一端传导,还可以侧一一侧传导,因此心房组织比心室组织更容易形成折返,这也是心房比心室更容易发生纤颤且能持续维持的原因之一。(2)心室工作细胞:心室工作细胞是心脏中最大的细胞,结构最为复杂,细胞内充满交替排列的肌节和成行的线粒体。心肌细胞纤维由闰盘相互紧密相连,故细胞间的传导性能比较好,但因其细胞膜上有较多横小管的开口小孔,容易产生“漏电”,从而减低了其传导速度,故其传导速度远较浦肯野纤维为慢。在整个心脏中,绝大多数由心房肌和心室肌工作细胞所组成,不论在数量还是重量上工作细胞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工作细胞的电活动能够在体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心房工作细胞除极和复极的综合向量在体表心电图上显示形成P波和Ta波;心室工作细胞除极和复极的综合向量在体表心电图上显示形成QRS波和T波。而P细胞、移行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占心肌总细胞数的比率很低,它们虽有电活动,但在体表心电图上不能直接显示,处于隐匿状态。心脏的传导系统是产生激动、传导和调节心脏节律的主要组织结构。它由特殊的心肌细胞构成,和普通心肌相同之处是都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不应性,不同之处是具有节律性而无收缩性。传导系统自发地发出激动,此激动沿着一定的路径传播到心肌,保证心肌协调而有节律地收缩,这是传导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由于传导系统发出的激动以及激动传导过程中产生的动作电位很小,所以在体表心电图上不能显示出来。因此可以说,传导系统发出的激动以及激动的传导是隐匿性的,只有当激动传导至心房和心室,在体表心电图上显示出P—Ta波和QRS—T波时,方可显示出传导系统发出的激动以及激动传导的存在。
编辑推荐
《心律失常基础与临床》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