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桑邑 页数:7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这块土地上,既有厚重博大的齐文化,又有在其上孕育而出的轻盈玄妙的聊斋文化,单厚重缺灵性,单轻盈少了根基,两大板块相交相融,以至无论是其他自然山水,还是民俗、饮食、世族文化与历代商号,都带着“在厚重之上轻盈飞翔”的特质。 “家园之旅”传递的是一座以人文历史与自然风情结合的城市——齐国故地淄博的旅游文化。它为那些在这里行走的旅行者以及以心灵为足的读者,提供了鲜为人知的历史遗迹,复原当时的历史人物、民风俗韵与人文活动,在其间获得历史、文学、自然、民俗与现代生活等融合在一起的丰富之旅。希望读到它的人们能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一次成熟的精神之旅。这样的旅行,须是静心慢慢地行走,须是寻找与回归,观照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田园。感谢每一位读到它的朋友。
书籍目录
家园之旅:他从齐国来 缘起 第壹章 从一个终结说起 中止的和不死的 被遗忘的还是被隐藏的 逝去的和鲜活的 并不是终点 第贰章 在痕迹与想象间的原点 东夷的底色 神农的血脉 姬黄的礼乐 第参章 他们站在古代的塔尖 姜尚:百个姓氏的祖先 桓公:一个春秋的霸主 贤相:两个盛世的造物 司马:以战止战的兵家 第肆章 他们在广场高声谈论 说一说缘起 稷下学宫的主人们 这个思想的村落 他是稷下第一人 他们走失在公元前 第伍章 它们无声地见证 故城:在田野下潜行 陶琉:被凝结的朴实和瑰丽 蹴鞠:繁华从上古一脚踢来 淄博:谁带着一个文明前行家园之旅:跟随蒲松龄去梦游家园之旅:回望的目光家园之旅:镜像山水家园之旅:齐地味之旅
章节摘录
一座山,倘与五岳之尊泰山比邻而居,大约是很容易遭受忽略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鲁山时,突然就冒出来的一个想法。 在齐鲁大地,泰山是山中的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一览众山小”,说的都是泰山之大。泰山不仅雄伟,而且是文化的一座高山。自古以来的帝王,包括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尧、舜、禹以及秦始皇、汉武帝等等,都把泰山作为封禅的场所。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帝王选择祭祀天地的地方,应该是有很多讲究的。 用时尚眼光来看,泰山是被历代帝王捧红的一个地方,泰山已被注人太多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泰山甚至成为了一个符号。 在这般光环的笼罩下,鲁山依然是鲁山,依然保持了自己的一份真实。 在我看来,鲁山之所以让人惊喜,就在于它保持了山的本色,拥有一座山本来就该有的那个样子。山,果真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么?大约是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涵括了多少东西呵?人的所谓自信、无畏,或者自傲、无耻等等,该有的都有了。作为山的本身,却成了一个被忽略的存在。譬如鲁山,之所以成为现今的样子,我以为也是与人有关的。甚至,这不仅仅是因了人的主见和远见,更多地是被人忽略而造成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忘记了,忽略了,甚至是没有来得及劫持着这座山,迷失到别人花花绿绿的眼光里。 这样的假设不无道理。人们更喜欢关注的是高峰,常常把高峰之外的山给忽略和遗忘了。这座被称为鲁山的山,本来坐落在齐地,却取了一个与“鲁”相关的名字。这就难免有些攀附之嫌。我理解鲁山。对山的命名,并不是山自身所能决定的。我猜想鲁山没准儿会因之耿耿于怀,始终怀了一种屈辱心态。因为泰山的存在,鲁山站到了人们的视域之外,未被改变地留存下来。鲁山被泰山遮蔽着,正如齐文化被鲁文化的遮蔽一样。这种遮蔽,客观上居然成了一种保护,使其免于被别人关注,免于遭受开发或破坏。我倒是希望这样的遮蔽更多一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什么常常在被遗忘的角落发生?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潜隐着一系列的问题.它们共同折射出来的,是冠冕堂皇之下的人性弱点和局限。 曾经,因为一个会议,我有缘在泰山脚下住了一段时日。早晨自然是要去爬一爬山的。在半山腰停步,然后寻块巨石静坐,看山里的景,想山外的事。或者七弯八拐地四处寻读石刻。“朝讲学于斯,暮游息于斯,朝朝暮暮念兹在兹,吾身遂与世长辞耶……”这几句尤合我意,好像不是刻在石上,而是刻在心上。那些吊嗓子的奇声怪调,此起彼伏,隔着密密的丛林,居然遥相呼应起来。泰山的子民真是够幸运的了,在山的博大胸怀中,他们可以毫无顾虑地喊出心中的郁闷。没有足够的时间爬至山顶,我有些不甘心。每次下山都是循着原路回去的。这山太深,我怕不小心迷失了自己。下得山去,才知道太阳早已蹿得老高了。 而鲁山是不同的。鲁山委实是一个安静、简单的所在。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化留存,在鲁山是稀少的。云海日出,四雄争秀,月上听涛,夏日鸟会,万石迷宫,枣树峪……即使作为鲁山的主要景观,它们都没有什么人工痕迹,没有人为地附加一些别的东西。要认识鲁山,只能靠自己去体味。山、水、林、泉、鸟、云,在这里都有着独特的表达。这样的纯生态的、未经雕琢的秉性,很是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和返璞归真的想法,也更容易让人体味到鲁山的丰富。简单中的丰富,值得期待的丰富。在这样的一座山里,你尽可以一个人静静地走,没有热闹,没有喧嚣,也没有叫卖的商业气息……这座山,常常是属于每一个人,属于“个”的。你可以聆听山的语言,也可以向山倾诉,或者什么都不去想,只管走下去就行,渐渐地就会走出奢侈的感觉,走出受了大自然的格外恩惠的感觉。 石阶若隐若现。石阶是在山石上直接凿出来的。古人登山,恐怕是没有这路的。脚到了哪里,路就在哪里,虽说这自由是扮着艰险的,但也有真的快意。鲁山并不高,海拔1000多米。隐约的山路,一不小心就把你带到了某个意想不到的境地。不管怎样的惊奇,也无论如何地夸张,属于你的只是平静,一份从容不迫的平静。也只有这乎静,才会与鲁山的格调协调一致。即使是在那个叫做“云梯”的地方,那些短暂的峻险和刺激,也是在平静中滋生的。所谓“云梯”,就是从陡峭的裸岩巨石上开出的300多级台阶。脚踩云梯,宛若走过一段云上的日子。 鲁山的石径是窄而斜的,我总疑心山的深处,没准儿会有人居住。不知为何会生出这般感觉,只知道这感觉很强烈,很莫名其妙。脚底是枯黄了的松针,一脚落下去,就会泛起强烈的植物气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 松针从脚底渐渐地撤退,越来越少,越来越薄,待到露出了青色的山石,我们已经到达一个叫做:‘狼窝”的地方。“狼窝”又名“万石迷宫”,由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垒而成。在山上,石头理应属于最常见的景观,但作为“狼窝”原材料的石头,确是有些不同的。它们错落着,恣肆着,纠缠着,幽深,潮湿,让人感觉背后有一双冷冷的眸子。也许,那眸子属于一匹野性的狼,但它与欲望无关,与贪婪无关,与饥饿无关,它更像是一束复仇的蓝色火焰。这个地方之所以被称为“狼窝”,大抵与狼是不无关系的。这让我想起海明威笔下那只孤独悲壮的豹子:“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已经有太多的人对此作过这样或那样的解释,但大抵是不宜轻信的,因为那是高寒的地方,是远离“人群”的地方。注定的孤独和寂寞,除了亲身体验,任何想象和猜测都无力抵达。环顾一下自己置身其中的这堆怪石,想一想“狼”这个意象,我懂得了这个清爽的所在。继续弓腰,继续蜗行,我好似听到了孤独的狼嚎,在松涛声中金属般地跌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