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梁津安,蒋冬双 著 页数:222
前言
青年心理学是我校人文素质选修课,从2001年正式实施教学,它的前身是全校公选课大学生心理学。笔者从1996年开始讲授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经历了从大学生心理学到青年心理学的教学转换过程,对它的教学内容、教学特征及教学规律有切实的体验及深刻的认识,加之与大学生的不断交流以及对大学生、中学生展开一定的调查,笔者认为,将其认真加以总结,能够使该课程进一步充实完善,也能为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及不断改进的方向。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其最低要求是使人成为人,较高要求是使人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当然,作为人文教育学科的核心课程,从现代学科而言,人文学科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或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研究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学问,包含人类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与认识自我的思想精华。心理学及青年心理学,从最高层次上讲,仍然是人类认识自身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思想精华,人们可以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感受到心灵的撞击,它当然应该包含于人文知识之中。 心理学及青年心理学是一门学科,主要从心理过程与人格心理两方面展开,其间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在学生学完本课程后,等于首先学习了一门系统的心理学,增加了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力促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从而使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总之,既要考虑到使学生全面掌握心理学及青年心理学知识,也要有针对性地把握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基本轨迹,因为,大学生也是青年中的一部分,而本书的教学对象也正是大学生。
内容概要
《高等学校教材:青年心理学大学生读本》在普通心理学总体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青年进行了发展心理机制分析,并结合当代社会背景下青年活动方式的改变,概括了青年的现实心理面貌,力图使读者对心理学基础知识与青年心理发展都有较系统的了解,并懂得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高等学校教材:青年心理学大学生读本》主要从心理学与青年心理学理论建构,青年智力与学习心理、青年感情心理、青年人格、青年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青年犯罪心理与心理保健以及青年职业心理诸方面展开论证与探讨,叙议结合,既突出理论色彩,又不乏对现实的分析。在对青年一般心理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高等学校教材:青年心理学大学生读本》可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大、中学校教师提高教育学、心理学业务能力的参考资料以及广大社会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书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与青年心理学 1第一节 心理学简介 1第二节 青年心理学概述 11第三节 青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8第二章 青年智力与学习心理 28第一节 智力与学习概述 28第二节 青年智力发展与学习特征 46第三节 青年大学生的学习方略 52第三章 青年感情心理 61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61第二节 青年情绪与情感特征 71第三节 青年大学生的感情生活 77第四章 青年人格 89第一节 人格概述 89第二节 青年人格特征 96第三节 青年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106第五章 青年的自我意识 112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112第二节 青年自我意识的特征 116第三节 青年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策略 118第六章 青年人际关系 124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124第二节 青年人际关系特征 130第三节 青年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途径 142第七章 青年犯罪心理 145第一节 犯罪心理理论简介 145第二节 青年犯罪的一般心理特征 157第三节 青年大学生犯罪心理透析 162第八章 青年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 169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 169第二节 青年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183第三节 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保健 189第九章 青年职业心理 199第一节 职业心理概述 199第二节 青年职业心理特点 210第三节 青年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 213参考文献 222
章节摘录
从思维品质的发展上看,青年思维品质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从思维的态度方面看,青年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顺从于书本,顺从于成人,逐步向独立性(即不顺从于书本,不顺从于人)发展的过程,其主要趋势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 思维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不满足于成人(家长或老师)的教导;积极要求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句话,追求独立思考,乐于发明创造。 但是,由于青年经验不足,常常容易出现盲目性。例如,好提问题,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固执己见,听不得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加辨别地一味追求新奇等。 第二,思维的敏锐性的发展。 从思维的速度看,青年思维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敏锐。敏就是快,就是敏捷,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考的速度快,例如对难度相同的一个问题,青年就比儿童和成人思考得快、解决得快;另一方面是转移的速度快,即由思考一个问题转移到思考另一个问题的速度快,也就是说思维比较灵活。 锐就是尖锐,就是能更快、更容易看出新的迹象、新的苗头、新的特征、新的趋势,也就是说容易发现新问题,接受新事物。 所以,敏锐性就是敏捷性和尖锐性。但是由于青年的知识经验不足,往往又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多变,是指变化之间相隔的时间短、速度快、流动性大,常常会改变观点,以至看一本书、听一句话、读一首诗都会引起他们思想上的急剧变化,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显得很不稳定;另一种是易变,即可塑性大。因此,培养思维的敏锐性,关键在于引导和塑造。 第三,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发展。 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看,青年思维的第三个特点是广阔性和深刻性。 对青年来说,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容易产生广阔性有余而深刻性不足的倾向。青年对一切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生知识、科技知识都有着广泛的涉猎,他们喜欢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在知识的海洋中邀游,深刻性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价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