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文博 编 页数:329
前言
本书是为统计学专业,以及经济类、管理类各本科专业编写的基础课教材。该书是在《统计学》(2005年,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的,增加了有关统计方法的计算机实现及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等内容,形成了第二版。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照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提出的加强基础课程、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在统计理论和实践同时发展的基础上,本着继承与发展的精神,认真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传统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结合问题进行了改革性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教材的内容体系。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或者它能够独立于科学之林,学术界一直认为主要决定于两个条件:一是有特定的、专有的研究对象;二是有适合这个研究对象的理论和方法。特定的、专有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某一领域的矛盾。如实反映这一矛盾,其实质就是一种认识原理的观点。但是如何如实反映这一矛盾,还必须具有适合这种研究对象的理论和方法。没有这种理论和方法,认识客观世界就显得盲目,势必要走弯路。这种理论和方法,其实质就是一种系统化方法论体系。只有把认识原理的观点和系统化方法论体系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门学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给本书增加了一个副标题——原理、方法及应用,以体现上述的指导思想。同其他教材相比,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学术思想上尽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除继承传统统计学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理论体系外,更突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在内容上增加了统计综合评价、统计假设检验、统计预测等内容。第二,突出统计方法的应用。本教材不刻意追求各种概率统计方法的数学原理的证明,而是特别注意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阐述清楚其基本原理及应用,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本教材还专门增加了统计方法的计算机实现,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内容概要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在静态分析方面有总量指标分析、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等分析方法,在动态分析方面有时间序列分析、指数分析以及相关回归分析、统计抽样、假设检验和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分析等。 本书可作为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统计学教材,也可作为高校教师和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以及进行统计分析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再版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第三节 统计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 第一节 统计调查概述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第三节 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第二节 统计分组 第三节 次数分布 第四节 数据整理的计算机实现 第五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六节 统计表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第五章 平均指标 第一节 平均指标概述 第二节 算术平均 第三节 调和平均数 第四节 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中位数和众数 第六节 使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 标志变异指标 第一节 标志变异指标概述 第二节 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 偏度和峰度的测定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指标的计算机实现第七章 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 第一节 正态分布及其特征 第二节 标准正态分布第八章 抽样调查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抽样方法和组织方式 第三节 统计抽样的科学原理 第四节 抽样误差 第五节 参数估计第九章 假设检验 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z检验法 第三节 ‘检验法 第四节 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 第五节 假设检验的计算机实现第十章 时间数列分析 第一节 时间数列概述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第四节 长期趋势的测定 第五节 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测定 第六节 长期趋势及季节指数的计算机实现第十一章 经济指数与综合评价指数 第一节 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的编制 第四节 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 第五节 平均指标指数及因素分析 第六节 综合评价指数第十二章 相关和回归分析 第一节 相关分析概述 第二节 相关图和相关系数 第三节 回归分析 第四节 样本的拟合优度 第五节 非线性回归分析 第六节 相关及回归分析的计算机实现第十三章 统计预测 第一节 统计预测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移动平均法 第三节 指数平滑法 第四节 加权两点法和加权三点法 第五节 自回归预测 第六节 预测误差第十四章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主要统计指标及其平衡关系 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分析 第五节 GDP的要素贡献度和贡献率附录 统计学用表 附表1 标准正态分布概率表 附表2 τ分布的临界值表 附表3 χ2分布的临界值表 附表4 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附表5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附表6 随机数字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一、“统计”一词的涵义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统计”一词并不陌生,因为它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如果你看电视、听广播、阅读报刊,就会不时地耳闻目睹到有关统计数据的报导或说明。诸如,球类比赛结果,高考后考生关心的考试成绩和录取分数线。每个有市场经济观念的人,都会倍加关心有关商情、生产量、价格指数、利率等统计数据,并据以决定何时购买股票、债券,何时购房和建房,何时购买小汽车,经营何种商品等等。究竟什么是统计,在不同的场合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其通常有以下三种涵义:(1)统计活动(或统计工作)。即从事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等各领域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描述、分析研究的工作活动过程。(2)统计数据(或统计资料)。即统计活动所取得的各种数据按照科学的方法经过加工整理所取得的资料。一般未加工的数据称为原始资料,它是个体特征的反映,或者是研究个体特征的依据;原始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后就得到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或者是研究总体内在的统计规律以及总体相互之间数量联系的重要依据。(3)统计理论(或统计学)。即系统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的理论和方法。统计理论一方面是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又是在其理论和实践同时发展的过程中,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而形成的系统理论。统计理论不但是指导统计活动如何搜集、整理统计数据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导人们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统计数据内在规律的科学方法。正因为如此,统计学也可称为“数据的科学”。
编辑推荐
《统计学:原理、方法及应用(第2版)》编辑推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