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钟明善,周海纳 著 页数:81
前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文化现象: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向传统文化回归,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蕴含民族精神元素的艺术,打造赋予时代精神的艺术,构建新的精神文明家园,是当代众多艺术家共同的艺术追求。 在世界各民族中,把应用文字的书写演化为独立观赏艺术的,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今天,这一独特的艺术早已冲破汉字文化圈而走向世界。这一艺术,以应用汉字作为它唯一的载体;这一艺术,有着实用与观赏两重属性。这一艺术与中国画、音乐、舞蹈、雕刻、文学等姊妹艺术并列,独立存在,自成体系,成了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门类。 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人特制的毛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它以点画、字形、章法为可视形象,表达着无限丰富的意蕴。清代大艺术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意象”,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书法最深邃而又最简易的内涵。 人们常说汉字是象形字。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汉字萌芽、发展阶段,绝大部分汉字的确如此。虽然这种形象不是具象,而是以部分代全体,以简笔轮廓勾画去表示字义词义的意象图画,但它毕竟有形示象,我们仍然可以称这类汉字为象形字。这类字就是从远古到秦代所应用的古文、大篆、小篆。但到了秦汉之际,汉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隶变”之后,成了几千年来广泛应用的方块汉字,这时的汉字连最后在小篆中残留的一点点“随体诘曲”的象形意味也消失了。汉字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纯符号化的汉字——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在实用的同时,它的审美意义究竟何在呢?它又遵循着一种什么样的规律在发展呢?它的形式美又是受什么样的观念在支配呢?它又为什么能伴随中华民族从昨天走向今天呢?它是那样古老,六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已创造并应用着它。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人、山东大汶口人的符号就是实证。它又是那样年轻,今日中外书坛各种文化层次的人们都还在如痴如醉地“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研究它、学习它,寻找自己时代的书法风貌,也寻找书法中的自我。
内容概要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文化现象: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向传统文化回归,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蕴含民族精神元素的艺术,打造赋予时代精神的艺术,构建新的精神文明家园,是当代众多艺术家共同的艺术追求。
书籍目录
总序(钟明善)一、褚遂良书法艺术简述二、《雁塔圣教序》拓片选页三、基本笔画写法1.点2.横3.竖4.撇5.捺6.钧7.提8.折9.翻笔10.连带11.篆隶笔意12.方圆13.纵收14.中侧15.藏露四、间架结构1.独体字2.合体字(1)左右结构(2)左中右结构(3)上下结构(4)上中下结构(5)包围结构(6)移位(7)变形与增减笔画五、《雁塔圣教序》集句集联六、《雁塔圣教序》影格
章节摘录
全称《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刻,今仅有清代李宗瀚藏唐拓本传世。册共20面,每面4行,满行9字,凡769字,有明代王世贞、王世懋,清代王澍、王文治、李宗瀚等人跋记。 褚遂良写《孟法师碑》时年47岁,属早年之作。明王世贞称:“褚公以贞观十六年书,时尚刻意信本,而微参以分隶法,最为端雅,饶有古意,波拂转折处,无毫发遗恨,真墨池中至宝也。”又云:“此《孟法师碑》,乃中书侍郎岑文本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也。首脱‘唐京师至德观主’七字,尾脱年月衔名三十三字,碑叙脱百余字,词脱二十七字,当是割裱后历世久远,贉池零落故耳。第的然唐刻榻本,波拂转折处无毫发遗恨,真墨池中至宝也。考褚以贞观十六年书时,尚刻意信本而微参以分隶法,最为端雅,饶有古意”。明王世懋跋称:“质若敦彝,雅若天球,精神烨烨,妙得八分古意,是褚择笔书也。”明莫是龙称:“《孟法师碑》,东坡赏评云:褚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有隶体,正谓此帖也。”清李宗瀚称:“道丽处似虞,端劲处似欧,而运以分隶遗法,风规振六代之余,高古近二王以上,殆登善早年极用意之作。” 有文明书局、有正书局影印李宗瀚本,临川李氏石印本。
编辑推荐
《雁塔圣教序:唐褚遂良(楷)》为你开启书法艺术之门,帮你打下学习书法的坚实基础,给你解读书法艺术的妙谛,带你步入中国书法艺术的殿堂,与你共同守望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盼你成为中国书坛的精英,与你共同创造中华文明今日的辉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