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西安交大 作者:韦永红 编 页数:258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现代医学强调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对功能性或心因性疾病无法完全正确认识。其治疗手段依赖化学药物和手术方法,副作用明显,常难以令大众满意。中医的人-自然-社会模式受到大家的重视,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蔚然成风。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发展历史悠久,方书数量浩如烟海,这些方书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治法理论、制方理论、配伍用药知识及经验效方,对于医疗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是学习中医的基础。 为了能让大家在短期内了解配方理论,达到据证立法、依法组方,并熟练加减运用成方,《方剂20讲》以辨证论治为指导,以治疗八法为主线,按照简明、实用的原则,精选160余首为后世所公认并在临床广泛运用的经典名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其证候、治法、组方配伍方法及思路,以期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方剂20讲》以清代医家程钟龄治疗八法为纲,分20讲编写。前3讲简要介绍方剂学治法、方剂组成变化、用法等基本知识,使大家对方剂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4~20讲,分别介绍了常用治法的代表方剂,每讲内容分概述、适应证及分类、注意事项、常用方剂解析、小结五部分,强调“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遣药组方原则。其中,常用方剂解析部分详述了每首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析、证治要点、现代应用、加减变化和使用注意。
内容概要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方剂20讲》以辨证论治为指导,以治疗八法为主线,分20讲编写。简要地介绍了方剂学的基础知识,并精选了160余首中医经典名方重点讲解。《方剂20讲》突出“科普”的特点,表述通俗易懂、简洁易记,可供广大中医爱好者自修研读之用。
作者简介
张登本,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黄帝内经》研究专家,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三十多年,主编教材、论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先后多次获国家及省级奖项等。 孙理军,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出版著作17部、教材16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9项,先后多次获国家及省级奖等。
书籍目录
第1讲方剂与治法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二、常用治法第2讲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一)药味(二)药量(三)剂型第3讲煎服方法一、煎法(一)煎药用具(二)煎药用水(三)煎药火候(四)煎药方法二、服法(一)服药时间(二)服药次数(三)服药方法第4讲解表剂一、概说二、适应证及分类(一)辛温解表(二)辛凉解表(三)扶正解表兰、注意事项四、常用方剂解析麻黄汤桂枝汤败毒散川芎茶调散小青龙汤银翘散加减普济消毒饮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竹叶柳蒡汤五、小结第5讲泻下剂一、概说二、适应证及分类(一)寒下(二)温下(三)润下(四)行气通便(五)益气通便(六)养血通便三、注意事项四、常用方剂解析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新加黄龙汤温脾汤六磨汤麻子仁丸增液承气汤润肠丸济川煎黄芪汤五、小结第6讲和解剂一、概说二、适应证及分类(一)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三)调和肠胃三、注意事项四、常用方剂解析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壮牡蛎烫、柴胡达原饮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痛泻药房五、小结第7讲清热剂一、概说二、适应证及分类(一)清气分热(二)清热解毒(三)清营凉血(四)清脏腑热(五)清虚热三、注意事项四、常用方剂解析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导赤散龙胆泻肝汤左脑丸泻白散苇茎汤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五、小结第8讲祛暑剂一、概说二、适应证及分类(一)清热祛暑(二)祛暑利湿(三)祛暑解表(四)祛暑益气三、注意事项四、常用方剂解析清络饮新加香薷饮六一散消暑益气汤五、小结第9讲温里剂一、概说二、适应证及分类(一)温中祛寒(二)回阳救逆(三)温经散寒三、使用注意四、常用方剂解析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五、小结第10讲补益剂一、概说二、适应证及分类(一)补气(二)补血(三)气血双补(四)滋补肾阴(五)温补肾阳三、注意事项四、常用方剂解析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左脑丸、七宝美髯丹一贯煎肾气丸右脑丸、地黄饮子五、小结第11讲固涩剂一、概说二、适应证及分类……第12讲安神剂第13讲理气剂第14讲理血剂第15讲治风剂第16讲治燥剂第17讲祛湿剂第18讲祛痰剂第19讲消食剂第20讲痈疡剂
章节摘录
崩漏指妇女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注谓之崩;淋漓不断谓之漏。《诸病源候论》提出其主要病机为“冲任二脉虚损,不能制约经血”。冲任二脉的盛衰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故崩漏病证主要是脾虚不摄,或肝肾亏虚,肾失封藏所致。常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短气、头晕眼花,甚至腰膝酸软、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或四肢不温、少腹冷感等症候。 带下生理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有少量黏性无色无臭液体分泌,起润泽阴户、抵御外邪的作用。它是肾气充实,天癸成熟,脾气健运,任脉畅达,带脉健固的表现。若阴道分泌物量增多,色、质、臭出现异常改变,即为带下病,中医把带下分为白带、黄带、赤白带等。带下俱属湿证,多由湿浊下注,带脉不能约束所致。白带多由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水湿不化,或肾虚封藏不固、损伤任带所致。临床除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常伴神疲乏力、身困肢倦、口淡无味、食少便溏,或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甚至形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等症候。 久泄指慢性泄泻,病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甚或粪质清稀如水。久痢指慢性痢疾,病人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白多赤少,或纯下粘冻。泄痢是大肠传导功能失调,但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脾主运化,化生气血,若因劳倦内伤,过食生冷,恣食肥甘,伤及中阳,致脾虚不运,则水谷之精气不能输布,走注于下,而生泄痢;肾开窍于二阴,主司二便。若因房劳太过,或久病不愈,伤及肾脏,致肾虚不足,则肠藏不固,亦可出现久泄久痢,甚或滑脱不禁。泄痢日久,气血亏虚,阳气受损,故临床常伴见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食少无味,或畏寒怕冷,肢体不温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