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西安交大 作者:丁守中 页数:153 字数:106000
前言
如果说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那么,来自临床一线的体会就显得特别宝贵。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只有一个爱好,那么,到七八十岁时,这样的积累会有多么的实在。丁守中先生的这本经验总结,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辛勤老中医临证耕耘的足迹,也让我们看到他通过许许多多的病证对中医理论的诠释。正像丁先生所说:祖国传统医学,是我们祖先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历程,从广阔的大自然界中对山、石、水、土,一草一木之生态变化,群禽百兽之生活习气,天之晴、阴、风、雪、雨、雾身临其境的不同感受,春、夏、秋、冬不同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直至人身区区小体,常以捧起灌顶、漱口咽津、意归丹田之健身妙术,无不有所观察、体验,从发现、应用、实践、总结得来的科学宝库。中医就是这样一种朴素而实用的医学,它用另一种观念和方法论来认识我们的疾病和健康。丁先生倡导衷中参西,这是临床中的现实需要。虽然西医和中医在认识论上截然不同,虽然理论难以融合,但医学目的一致,治疗可以互补。丁先生在最基层,以七十多年的临床实践,践行着一条中西医结合之路。这本书有个人的经验总结,也有一些作者认可-的单方、验方。对每个病证的叙述采用了简洁、归纳方式,语言通俗流畅,内容紧凑,适合不同层次的医务工作者阅读。这本书的部分内容,也许和教科书不一样,但它是实实在在的临床体会,我们需要挖掘那些宝贵的经验。因为,中医是最能体现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一门临证艺术,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发生的原因。
内容概要
本书以传统的中医为主体,亦以中医为主导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在每一种病的论治结尾,又集合了西医对此病的简要诊断和治疗。临床可中西医单独进行诊断治疗,也可中西药同时并用进行治疗,采用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治疗方案。书之后页又补充了一部分妇科常见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及一些民间治病土方、单方、验方,供读者参考应用。
本书语言朴素明了,方法简单易行,突出中医临床思维和实际应用,突出疾病的实际治疗过程,以中医为主,简参西医用药,很好地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更体现了一位基层医务工作者对于患者负有的崇高责任。
本书有个人的经验总结,也有一些作者认可的单方、验方。对每个病证的叙述采用了简洁、归纳方式,语言通俗流畅,内容紧凑,适合不同层次的医务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
丁守中,男,汉族,甘肃省靖远县人,生于1935年11月,中医世家第三代传人。从童年起受到父辈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掌握了大量医学基础知识。中学读书时,曾为同学们看了不少小伤小病,并在学校创办了卫生《半月刊》。出校后因在医学方面有一技之长,被学校介绍到县卫生局。经考核合格,分至第八区医院从事医疗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严父不幸病故,家境不允许远离,申请离职照管家庭,同时在本地创建了一所妇幼保健站,附设产房,任站长,亲自培养注射、接生、护理等卫生人员,长期以来,凡在本站分娩者,孕妇未得月子病,婴儿未患四大风。对于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同样取得满意的疗效,一度受到群众和上级领导的赞扬。县卫生局来站召开了农村先进卫生工作者现场会,颁发了荣誉证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乡择址成立了卫生所,调到卫生所工作,任主治大夫。在此期间,一边行医,一边参阅古医群书,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明清近代医著,《傅青主女科》、《医林改错》、《时氏内科学》等。曾研制出“复方大枫子油”,治牛皮癣有特效。总结长期的临床经验,结合先天后本、阴阳辨证的理论学说,研制出“固本延生丸”、“鼻衄灵”(暂定名)、“耳聋珍珠丸”等特效组剂。以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名闻百里,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入编《科学中国人优秀论文选》、《仲景医魂》、《’中华大医之精诚》、《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中国医学论文汇集》、《中华民医创新精典》、《当代中国名医论坛》、《中国现代医学论文选》、《中华临床医学精典文库》、《现代医学与临床技术应用论文选》、《中华名医高新诊疗论坛》(香港出版)、《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美国出版)等国际、国内二十多种书刊杂志。有的论文曾在2002至2003年国际论文评选活动中,连续获得国际级优秀论文奖;有的论文被国际传统医学交流促进会选录,并、入国际论文网页;有的论文被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选录并获特等奖,全文刊登在《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华人卷)。经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多次聘邀,担任该院特约研究员,又应邀担任郑州仲景医魂编辑社副总编辑。为了让同道医辈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于2005年,以自己从医五十多年的经历心得,著写了《参西内科学》一书。
书籍目录
内科病篇
感冒
咳嗽
喘促
哮喘
痰饮
肋痛
胸痛
冠心
头疼
眩晕
健忘
郁证
奔豚
癫狂
痫病
痉病
痹证
痿证
肩背疼痛
坐骨神经痛
骨痛
腹痛
呃逆
噎膈 反胃
呕吐
泄泻
痢疾
肠痈便秘
脱肛
胆囊炎
乙型肝炎
消渴
水肿
衄血
咳血
咯血
吐血
尿血
遗尿
尿浊
尿结石
血淋
遗精
无子
头面五官病篇
口眼歪斜
腮腺炎
鼻炎
口舌糜烂牙龈肿痛
耳鸣
失音
妇科病篇
痛经
闭经
崩漏
经行吐衄
经前乳房胀痛
带下病
妊娠恶阻妊娠胞阻
子嗽子气子满
胎萎不长胎位下坠
胎漏漏水沥胞
产后血晕
产后恶露不下与恶露不绝
产后胞衣不下
产后乳汁不行
产后多汗、心悸、失眠、眩晕
产后三病
阴产瘙痒 阴户肿痛
附篇
附录1:民间治病草验方
附录2:学习传统医学《伤寒论》走中西结合路
章节摘录
插图:痢疾一症,腹痛下痢赤白脓血之便,里急后重。此病多发生在夏末秋初之际。其主要原因是人体经暑夏炎热之环境,长期暑邪由外至里慢慢侵入人体。至秋时令,体外又受寒凉之气侵袭,体内暑热之邪不能外散,而潜伏于内。素有肠胃湿重之人,湿与热相结于内、湿热相搏,损伤肠络,形成脓血,则成痢疾。肠胃湿重之人,外受寒邪侵入肠胃,寒湿相结于肠,经过热化或饮食不慎,大肠气机受阻,损伤肠络营血,则成痢疾。此为寒湿热三者相杂之痢,红白兼有。有因感受时疫之气,疫毒壅盛于肠胃,与气血相结,化为脓血而下。湿胜于热者则为白痢,热胜于湿者则为红痢。若湿热俱甚,则红白相杂俱下,称红白痢疾。《诸病源候论》说:“痢疾有血痢、热痢、赤白痢、脓血痢”。而《金匮要略》一书称之为:“下痢”。我们已知生成此病的原因为内有湿热,再受外邪之侵,或内伤生冷损及脾胃与肠而形成。《寿世保元》一书说:“白痢属寒,红痢属热”,又说:“白痢者病在气分,红痢者病在血分。白痢者轻,红痢者重”。近代已故名医时逸人先生所著之《内科学》有言:“红白痢疾皆属热症,白痢者热在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色白故白色。红痢者热在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色红,故红色”。名家医著,各有辩解,各有理论。
编辑推荐
《参西内科学》:祖国传统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历程,从广阔的大自然界中山、石、水、土,一草一木之生态变化,群禽百兽之生活习气,天之晴、阴、风、雪、雨、雾的不同感受,春、夏、秋、冬不同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直至人身区区小体,诸如捧起灌顶、漱口咽津、意归丹田之健身妙术,通过观察、发现、体验,并结合多年的行医实践、总结得来的科学宝库。我热爱祖国传统医学,所以从童年开始,就向父辈请教医学知识,中学读书时,一直和医学作伴,至今度过了整整七十个春秋。为了让同道医辈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于2005年始以自己从医五十多年的经历心得,著写《参西内科学》一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