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清华 页数:3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清醒地记得它的来路与去向,知道火山的喷发不止是有壮观的美景,还有烟火弥漫的危险,知道江河的决堤不止是有一泻千里的痛快,还有荡涤一切的可怕后果。但总归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尘埃自污、冰雪自洁。这混乱的时代里,自有精神的灯火照彻灵魂的寒夜,这喧嚣的空气里,自有沉静清凉的冰雪洗刷着醒来的天空。
作者简介
张清华,1963年10月生,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理论与评论文章300余篇,出版《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境外谈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天堂的哀歌》《文学的减法》《存在之镜与智慧之灯》《猜测上帝的诗学》等著作10部。另有散文随笔集《海德堡笔记》《隐秘的狂欢》等。曾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一等奖、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于2000年秋至2001年春、2006年夏应邀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讲学。
书籍目录
自序:什么样的尘埃与冰雪第一辑黑夜深处的火光六七十年代的非主流诗歌思潮研究朦胧诗:重新认知的必要和理由找回的、生长的和衰弱的近30年诗歌的一个概观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60年诗歌的一个掠影价值分裂与美学对峙世纪之交以来诗歌流向的几个问题“底层生存写作”与我们时代的写作伦理诗歌标准·网络平权·无难度写作第二辑好日子就要来了么世纪初的诗歌观察人民需要干货2002年诗歌一瞥2003年诗歌阅读札记2004年诗歌的几个关键词那狂欢的烟尘和伦理的震颤《21世纪文学大系.2005诗歌》序言在狂欢中娱乐而不至死2006年诗歌观感经验迁移和秩序重建2007年诗歌观察灾难,伦理,诗人之死和诗歌之低2008年诗歌印象精神的冰或诗歌的雪2009年诗歌阅读散记第三辑林中路:诗学随笔雨夜的细读大地上长出一串诗歌的果子关于七位山东青年诗人的札记第四辑娱乐化时代诗歌何为答问不当人生的演员访谈诗人多多见证白洋淀诗歌访谈林莽关于当前诗歌创作和研究与程光炜的对话历史、谱系与个案关于先锋诗歌与唐晓渡的对话后记
章节摘录
这是1962年,身居青海荒原的诗人昌耀,在苦难中寻觅和体味新婚甜蜜的一首《良宵》。之所以从这里开始,来寻索60年当代诗歌的轨迹,是因为这样一个起始确乎更富象征的意义--对于当代诗人来说,“良宵”与“放逐”几乎是同时降临的,只是在昌耀身上体现得更集中和典型而已。不过对任何一个时代的诗人来说,也许都是如此。50年代的蜜月般的时光,新中国的晨曦,究竟还是持续得太短,太过匆促,没有留下太多的经得起岁月洗刷的诗歌痕迹。诗歌史当然也可以开列出一长串的名字,艾青、臧克家、何其芳,这些从30年代开始成长的诗人;还有贺敬之和郭小川,他们代表新意识形态所进行的宏大抒情;新崛起的一代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歌手,石方禹、公刘、闻捷、流沙河、戈壁舟、梁上泉;还有许多从延安兴起的民歌运动中熏陶出来的诗人,李季、田间、阮章竞等等,他们共同构成了建国初期新颂歌的和声。但毕竟,对于所有这个时代的诗人来说,如何在保持个体的创作自主性的同时,又完全适应时代政治与主流文化的要求,是一个难题,类似何其芳的《回答》中的那种犹疑和迷茫情绪的流露,确非矫情。成功的例证略显稀少,连艾青这样具有卓越艺术功力的诗人,都不得不写了大量粗浅和应时的作品,像《春姑娘》《藏枪记》之类。倒是他在出访欧洲和拉美之后所写的一些“国际题材”的作品,如《维也纳》《大西洋》《一个黑人姑娘的在歌唱》等,能够显示出他惯用的象征手段,大诗人的气象:“维也纳,你虽然美丽/却是痛苦的,/像一个患了风湿症的少妇/面目清秀而四肢瘫痪……”值得提到的当然还有臧克家的一首《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富有哲理,将具体的题材升华为道德和人格的箴言。50年代能够达到一定高度和纯度的诗歌,这差不多就是范本了。 然而在上述格局下,偶尔也有大胆而冒失的探险者,在其诗中表现出不合时宜的个性意志,以及陌生和抒情的调子,像蔡其矫的《川江号子》《雾中汗水》,郭小川的《望星空》、叙事诗《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等等,都呈现出与主导政治趣味不同的个性化色彩,与人性探索的执拗冲动,自然也多有诗人因此而获罪,被打成了右派,或沦为了阶级异类,等待他们的,当然也就是吕耀式的那种流放生活和艰难命运了。 值得稍加细说的一位是闻捷,之所以说到他,并不是因为他取得了格外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而是说他几乎创造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诗歌类型”,也创造了当代诗人悲剧人格的典型--代价当然是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但他也有堪称传奇的辉煌,那就是居然以逼人的才华与魅力,赢得了担任他的“专案组”成员之一的才女戴厚英的爱情,戴后来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由于取材新疆的边域风光,少数民族生活的题材,闻捷的作品似乎因为其特殊的政治优势而获得了一种美学优势。在书写哈萨克和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他们的劳动场景的时候,融入了在内地题材的诗歌中很难融入的情感内容、爱情心理活动,还有戏剧性情节的细腻刻画,《吐鲁番情歌》也因此一举成功。至于五六十年代的其他诗人,在“浪漫主义”诗歌实践方面则几乎无成功例证,除了无限的夸张和泛滥的拟喻,并没有来自美学方面的真正支撑。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