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昌龙 页数:27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笔者的《艺术的人学》,共分36讲,每一讲都是一宗“人学”的个案解剖。 除个别例外,各讲都由三部分构成: (1)作家的人学体验。 作家的生平经历,是他的人学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从作家传记中提炼出他的人学经验和人学思考,不仅能方便解读其作品的人学内容,也有利于探讨主人公人学内涵之根源。 作家是他的时代的“人学”代言人,是他所处时代的“人学主潮”的集中体现。准确提纯他的人学基因,深入采集他的人学信息,关注他的人学特征在承前启后中的重要作用,也会对认识人学演变的历史轨迹具有宏观性的启迪意义。 (2)作品的人学精华。 作品,尤其是代表作品,往往是作家人生感悟的总结,是作家人学思考的结晶。一个主人公,就是一个具体现实中的人学典型,一粒活生生的人学细胞。分斤他,就是剖析他的人学特质,解读他的人学密码,也是给系统的人学研究和人学史的撰写,提出可供参考的思想资料。 通过作品分析,尤其是对主人公形象的分析,诠释和解读该作的人学精髓,才能使读者真正达到“食洋而化”,而不是浅层次的“囫囵吞枣”。这一点,无疑是这部专著的灵魂所在,成为全书的重点部分,其篇幅所占的比例自然也最大。 (3)作品的人学艺术。 这是指作家在作品中为表述自己的人学感悟而相应采用的艺术手段。 古人云:“文以载道”。如果把“道”理解为“人学”内容的话,那么,“文”就是“艺术”手段。虽然艺术是为人学服务的,但人学也是要靠艺术之力的承载和输送的。
书籍目录
第一讲 神,是人的镜子——解读希腊神话第二讲 时代的英雄——解读荷马和荷马史诗第三讲 什么是人?——解读索福克勒斯和《俄狄浦斯王》第四讲 主题是人——解读但丁和《神曲》第五讲 “人曲”:人性解放的第一声号角——解读卜伽丘和《十日谈》第六讲 处在时代夹缝中的人——解读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第七讲 “小花盆栽种大橡树”的悲剧——解读莎士比亚和《哈姆莱特》第八讲 鞭挞人性至恶:伪善——解读莫里哀和《伪君子》第九讲 封建理性至上的人学艺术——解读高乃依和《熙德》《贺拉斯》第十讲 东西方人学冲突中的双重人格——解读孟德斯鸠和《波斯人信礼》第十一讲 人生的终极意义何在?——解读歌德和《浮土德》第十二讲 浪漫主义的精髓是“自由人学”——解读雨果和《欧那尼》第十三讲 是战歌,还是情歌?——解读司汤达和《红与黑》第十四讲 “人道至上”的人学质疑——解读雨果和《九三年》第十五讲 金钱泯灭人性的家庭悲剧——解读巴尔扎克和《欧也妮·葛朗台》第十六讲 妓女的人格——解读莫泊桑和《羊脂球》第十七讲 罢工?还是和解?——解读狄更斯和《艰难时世》第十八讲 金钱的诱惑力量——解读马克·吐温和《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第十九讲 人性衰败的群丑图——解读果戈理和《死魂灵》第二十讲 托翁的“人学总结”——解读列夫·托尔斯泰和《复活》第二十一讲 小人物的人学画廊——解读契诃夫和他的短篇小说第二十二讲 工人阶级的觉醒之歌——解读高尔基和《母亲》第二十三讲 战火灼烤的心灵创伤——解读肖洛霍夫和《一个人的遭遇》第二十四讲 战壕里的人性挣扎——解读巴比塞和《火线》第二十五讲 “我要学做一个人”——解读易卜生和《玩偶之家》第二十六讲 打不败的人——解读海明威和《老人与海》第二十七讲 “异化”的人——解读卡夫卡和《变形记》第二十八讲 “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解读萨特和《禁闭》第二十九讲 什么是女人?——解读波伏瓦和《第二性》第三十讲 荒诞意识:“非理性”的人——解读加缪和《西西弗的神话》《局外人》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