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淑滨 编 页数:210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实践育人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理论、不断创新社会实践形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才能让整个社会实践体系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哈工大在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视发挥实践育人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了以课程实验、企业实习、产学研结合等为主要形式的实践育人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实践育人传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上手快、肯实干、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科技人才,也为哈工大赢得了“红色工程师摇篮”的美誉。20世纪80年代,社会实践在高等学校校园内逐渐兴起,并日益成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栽体。
内容概要
《青春足迹:哈工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法与实例研究》通过理论探讨、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哈工大在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个体实践、团队实践、公益活动、研究生支教团等社会实践领域的工作成果、工作经验和工作特色,再现了哈工大社会实践工作的历史足迹,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和研究了中国高等学校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述第一节 实践育人理论的提出及基本特征第二节 社会实践的概念和特点第三节 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第二章 哈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发展第一节 哈工大实践育人工作的传统与历史第二节 哈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与深化第三节 哈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与特色第三章 团队实践工作的创新第一节 大学生团队实践的分类与特点第二节 大学生团队实践的组织第三节 大学生团队实践的管理第四节 重点团队实践的实例第四章 学生个体实践的探索第一节 学生个体实践概述第二节 学生个体实践组织工作的开展第三节 社会调查工作的组织第四节 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第五章 大学生见习就业行动第一节 大学生见习就业行动的背景和内涵第二节 大学生见习就业行动实例研究——“见习楼长第三节 大学生见习就业行动实例研究——“共筑社区文明第六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第一节 志愿服务概述第二节 志愿服务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 高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作用与机制第四节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发展第五节 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实例第七章 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实践第一节 公益活动的发展概论第二节 公益活动在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中的价值创造第三节 高校学生社团在公益活动中的作用体现第四节 哈工大学生绿色协会的实例示范第八章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第一节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概述第二节 以大赛为依托的实践赛事体系第三节 以科技节为载体的日常活动体系第四节 以课外基地为支撑的创新实践体系第九章 研究生支教团建设实践第一节 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发展概况第二节 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建设实践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把它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1984年1月,南开大学团委利用寒假组织学生开展了“让南开校徽在祖国各地闪光”的为人民服务活动,既服务了社会大众,又增强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1984年5月,团中央在辽宁召开了规模较大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场观摩会”,交流了该省构建社会与高校双向联合、统一分工、经常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经验。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1987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把“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重要方向,指出:“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信念,逐步锻炼成为有用人才。”为贯彻党中央的精神,1987年暑假,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广泛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明确强调要组织学生到建设、改革的第一线去,深人群众,了解实际,向工农学习,向实践学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这一阶段,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了规范性的文件和明确的要求,高校逐渐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逐渐丰富起来,规模不断扩大,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 ……
编辑推荐
《青春足迹:哈工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法与实例研究》对高等学校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内涵,创新社会实践模式,提升社会实践质量和效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可作为高校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