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探秘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辉  页数:250  

内容概要

  海洋蕴含着无穷魅力,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也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寻着那些海洋里的秘密。《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自然科学·科普类):海洋大探秘》通过生动简洁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揭开了神秘海洋的面纱,并配以精美绝伦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梦幻世界,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介绍海洋的科普读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神秘莫测的海洋世界第一节 海底览胜——认识海洋第二节 叹为观止——海底景观第三节 深藏不露——海底地形第二章 五彩斑斓的海洋生物第一节 分门别类——生物种类第二节 绚丽多彩——海洋植物第三节 种类繁多——腔肠动物第四节 造型奇特——棘皮动物第五节 海底建筑师——软体动物第六节 顶盔戴甲——节肢动物第七节 五彩斑斓——海洋鱼类第八节 匍匐前行——爬行动物第九节 海中之兽——哺乳动物第三章 匪夷所思的海洋之谜第一节 令人惊叹——海洋之最第二节 扑朔迷离——未解之谜第三节 难以想象——海洋奇闻第四章 矢志不移的海洋探索第一节 源远流长——海洋探索历程第二节 同舟共济——海洋开发合作第三节 璀璨夺目——海洋宝藏第四节 林林种种——海洋生物资源

章节摘录

  ●海洋形成之谜海洋是怎样形成的?  这是一个人们探讨了几千年的自然之谜。自古以来,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有着许多完全不同的解释,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把自然界的一切,包括海洋在内,说成是神的创造。例如,在古代的亚述、巴比伦,就流传着月神马尼多克创造了山岳、河流与海洋的神话。我国古代也有一个神话,说是英雄共工触折了天柱不周山,于是天倾西北,从此我国西北多高山;地陷东南,我国东南方就成了海洋。  十五、十六世纪以来,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由于生产与贸易的需要,地质与天文方面的观测资料不断增多,关于海洋的形成问题,才逐渐抛弃了那些神话传说而提出了一些近乎科学的假设。其中之一是法国人鲍蒙提出的“冷缩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当初是由太阳分离出来的一个炽热球体,后来渐渐冷却凝结,收缩变硬,有的地方突起,有的地方下陷,有的地方产生褶皱或裂成碎块,经过漫长的时间,地壳慢慢变厚了,于是突起的地方成了高山,下陷的地方形成海洋。一直到20世纪初,这种理论仍在地质界占着统治地位。但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使“冷缩说”受到了严重打击。放射性元素蜕变所产生的热能,不断地烘烤着地球,使地球不仅没有冷却收缩,而且还在增热膨胀。  与此同时,人们又把眼光转移到月球上去,认为月球是在20亿年前由地球分离出去的,并在地壳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洼地,这个洼地后来演变成为太平洋海盆。但是这个假设也难以自圆其说。因为月球若是在地球为熔融状态时分离出去的,那么地球上的流动岩浆一定会将太平洋海盆填满;若是在地壳形成之后飞出去的那又是什么力量使地壳发生这种解离?即使确有其力,那为什么不发生在当初的熔融时期?这个假设也进入了死胡同。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关于地球及海洋的形成问题,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  这种新的假设认为,大约在45亿多年前,地球就形成了。它与太阳及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一样,都是由同一星云分化出来的。原始地球的温度比较低,各种轻、重物质混杂在一起,是一个近似于均质的球体。后来,地球内部的一些放射性元素在蜕变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随着热量的积累,地球内部温度升高,地内物质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轻者上浮,重者下沉;在高温下水汽与大气从其他物质中分化出来,飞升空中;而那些铁、镍等重金属则沉入地底,形成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硅酸盐等比较轻的物质则紧紧包围在地核外面,形成2200多千米厚的地幔;在地幔上部又进一步分化出地壳来。地壳平均厚度大约40千米,由于地球内部运动的结果,地壳上形成了高山、平原和凹地。以后由于地球表面逐渐变冷,水汽与大气的温度也随着降低。水汽便开始凝结,形云致雨。那时地球上到处闪电雷鸣,狂风暴雨;呼啸的浊流,通过千川万壑,汇集到凹地,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中的水又不断蒸发,重新变成水汽,然后又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来,并把陆地上岩石中的大量盐分带到原始海洋中去,年复一年,日积月累,海洋中的淡水就变成了咸水。  但是,早期的海洋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海洋,却是大相径庭的。  ……

编辑推荐

  在碧蓝色的波涛汹涌的海洋世界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千姿百态,颜色更是五彩缤纷,耀眼夺目。它们在海洋里不仅能正常生活,还能生长发育繁衍后代。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所以才有了海的世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洋大探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