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祖晓辉、 罗曼•罗兰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2出版) 作者:(法)罗曼·罗兰 著 页数:118
前言
悦读,阅快乐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而名著更是人类文化精粹的积淀。 名著给人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读名著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还可以震撼孩子的心灵,净化孩子的思想,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完善孩子健康的情感,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愉悦情绪,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名著原文或因冗长,或因晦涩,不适合其阅读而被束之高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基于此,我们出版了这套《悦读》中外经典名著丛书。 这是一套专为6—15岁孩子量身打造的中外经典名著系列丛书,它在内容及版面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内容上,本套丛书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对原著进行了改写,在改写的过程中,保证情节完全忠实原著,在减少文字量的同时让孩子更好地领略原著的故事情节与文化精髓。在版面设计上,每本书都根据情节搭配了精美的插图,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原著内容,缓解阅读疲劳,体验阅读乐趣。另外,在每本书后还附印了读书卡,孩子们可以用它来积累书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抒写阅读感悟;家长或老师可以根据孩子填写的读书卡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进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一本好书就是一粒好种子,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会发芽,开花,结出好果子。《悦读》就是这样的书,它不仅会给孩子带来遐想和乐趣,也会给孩子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让他/她读《悦读》吧,为他们打开嘹望世界的窗口,让孩子在这内心感到温馨和安静的时刻,品人生如棋,看花开花落,静静地让自己的心在文字的时空里穿梭行走,走过亘古走过蛮荒,走过森林走过雪原,走过硝烟走过血与火,与那些高尚的、智慧的人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孩子的思想插上书籍的翅膀飞翔,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体会快乐!
内容概要
名著给人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读名著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还可以震撼孩子的心灵,净化孩子的思想,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完善孩子健康的情感,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愉悦情绪,帮助孩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罗兰
书籍目录
第1部 贝多芬传 第1章 崭露头角 第2章 厄运降临 第3章 短暂的幸福 第4章 至高的荣誉 第5章 不幸再次降临 第6章 最后的辉煌 第7章 巨人的离去 第8章 艰难而伟大的人生第2部 米开朗琪罗传 第1章 学艺 第2章 逃亡 第3章 《大卫》 第4章 建造陵墓 第5章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第6章 圣洛伦佐教堂 第7章 痛苦的岁月 第8章 参与革命 第9章 重建陵墓: 第10章 抚慰心灵的爱情 第11章 《最后的审判》 第12章 为上帝服务 第13章 冷淡的亲情 第14章 孤独的晚年 第15章 死神降临第3部 托尔斯泰传 第1章 迷茫的大学时代 第2章 在高加索 第3章 塞瓦斯托波尔纪事 第4章 与屠格涅夫的冲突 第5章 创办平民学校 第6章 辉煌文学界的两部巨著 第7章 迷茫与彷徨 第8章 捍卫艺术 第9章 《复活》 第10章 孤独的战斗 第11章 解脱
章节摘录
1770年12月16日,伟大的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德国波恩的一个破旧阁楼上出生了。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愚笨且喜欢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亲曾经是女仆,最初嫁给了一个男仆,后来丈夫死掉了,才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这样的家庭并没有带给贝多芬多少温暖。他的父亲为了把他培养成音乐家,从他四岁开始就把他关在屋子里练琴,还常常使用暴力逼他学习。他还要担心家里的生活来源,稚嫩的双肩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童年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快乐可言。 也许是父亲的严厉管教起到了作用,贝多芬的音乐天赋逐渐显现了出来。十一岁,他便加入了戏院乐队;十三岁,他便当上了大风琴手。人们逐渐认识了这位少年音乐天才。然而,不幸降临了,1787年,贝多芬的母亲因肺病去世了。“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是我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呢?”贝多芬在给沙德医生的书信中曾这样写到。 母亲去世后,贝多芬就成了一家之主,这时他刚刚十七岁,便要承担起教育两个弟弟的重责。他的父亲因为常年酗酒,已经无法支撑起家庭,连养老金都要儿子贝多芬来代领,以防止他乱花。这些可悲的事实在贝多芬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痕。 不幸的贝多芬并没有完全被上帝遗弃,他在波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温暖的亲情,这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布罗伊宁一家。可爱的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比他小两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了诗歌之路。后来埃莱奥诺雷嫁给了韦格勒医生,韦格勒医生也是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此悲惨,但是他对承载了他童年时光的伯恩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的回忆。即使在不得不离开波恩,几乎终身都住在都城维也纳的时候,他也从没忘记过莱茵河畔的故乡。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我的家乡,我出生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美,那样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革命的浪潮波及了整个欧洲。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报名进入波恩大学这个新思想的集中地,听有名的厄洛热·施奈德讲德国文学。当波恩得悉巴士底狱被攻陷时,施奈德在讲坛上朗诵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鼓起了学生们如醉如狂的热情。1794年,施奈德在巴黎被送上了断头台。 1792年11月,战事蔓延到了波恩。贝多芬不得不离开故乡: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路上他遇见了开向法国的黑森军队,毫无疑问,受着爱国情绪的鼓动,在1796与1797两年内,他把弗里贝格的战争诗谱成了音乐,一首是《行军曲》,另外一首是《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但他想讴歌大革命的敌人纯属枉然,因为大革命已征服了世界,征服了贝多芬。 1795年3月30日,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次钢琴演奏会。虽然特·伯恩哈德夫人和葛林克说他很高傲,举止粗野,态度抑郁,带着非常浓重的外地口音,但他藏在这骄傲的笨拙之下的慈悲,唯有几个亲密的朋友知道。他写信给韦格勒叙述他的成功时,第一个念头是:“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于窘境,倘若我的钱袋不够帮助他时,我只消坐在书桌前面,顷刻之间便解决了他的困难……你瞧这多美妙。”随后他又写道:“我的艺术应当为穷人们的利益作出贡献。” 这时代施泰因豪泽替贝多芬画的肖像,把他当时的面目表现得相当准确。贝多芬在画上显得很年轻,面孔瘦削,身材挺拔,头颈僵直,一副睥睨一切的神情。 贝多芬知道他的意志所在,他相信自己的力量。1796年,他在笔记簿上写道:“勇敢不屈!尽管身体虚弱,但我的天才终究会获胜……二十五岁,不是已经来到了吗?……人必须在这一年显示出他的完整的人生来!”P8-11
编辑推荐
《中外经典名著阅读》是一套专为6—15岁孩子量身打造的中外经典名著系列丛书,它在内容及版面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内容上,本套丛书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对原著进行了改写,在改写的过程中,保证情节完全忠实原著,在减少文字量的同时让孩子更好地领略原著的故事情节与文化精髓。罗曼·罗兰所著、祖晓辉改编的《名人传》是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