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东北师大 作者:刘劭|主编:诸葛瑾 页数:296
Tag标签:无
前言
国以才兴,政以才治。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莫不以人才为最重。从汉高祖刘邦将取得天下的原因归结为得“三杰”,到唐太宗李世民将人才比喻为“国之利器”,再到明太祖朱元璋将人才视为“国宝”,直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我最看重的是人才”,重视人才如一条红线,贯穿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 得人才者得天下,几千年分分合合的历史告诉我们,天下难得,人才更难得。而得才之难源于辨才、识才之难。 历史是不乏研读人才之人的,自然相应的书籍也是汗牛充栋,然而众多的典籍中,历来被世人推崇并流传到至今且影响深大的却只有一本,就是三国曹魏政权后期人物刘劭的《人物志》。 刘劭,字孔才,魏朝广平邯郸(今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人。他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编有类书《皇览》,参与制定了《新律》。著有《乐论》、《许都赋》、《洛都赋》等,著作多已亡佚。目前仅见《人物志》、《赵都赋》、《上都官考课疏》。 其中,《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解读人才,也是惟一一部流传至今的人才学理论著作,素有“识人宝鉴”的美称,被明代人推崇为夏商周三代以来第一流的人才学著作。 清末名臣曾国藩终生将其置于案头、朝夕研习。视其为识才、辨才秘典;红顶商人胡雪岩一生精心研读、亲身实践,凭其周旋官场、纵横商界;国学大师南怀瑾览遍国学,然后鼎力推荐世人阅读的一部国学经典。 如何把人分析得很透彻,什么样的人是通材,什么样的人是偏才,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大事,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小事,《人物志》给我们作出了最全面的回答,它还探讨了人的内在修养、性情与外显能力及行事风格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识别人才、使用人才的独特视角。 因此,《人物志》一面世,就备受世人关注。 宋人阮逸说:“是书也,博而畅,辩而不肆,非众说之流也。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为治性修身之檠栝,其效不为小矣。予安得不序而传之!媲夫良金美玉,兢横一启,而观者必知其宝也。” 明代郑曼说《人物志》“事核词章,三代而下,善评人品者,莫或能逾之矣”。 清朝纪晓岚说“其书主于论辩人才,以外见之符,验内藏之器,分别流品,研析疑似”,“所言究悉物情,而精核近理”。 现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我自己很喜欢刘劭此书。认为他提出‘平淡’二字,其中即有甚深修养功夫。”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赖奥克将《人物志》翻译成英文,取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出版后立即风靡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让更多的人阅读经典,汲取国学智慧,我们策划编辑了本书。 我们在综合比较不同版本的基础上,含英咀华,分别从经文、注释、译文、评析和故事五大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人物志》。满足了读者渴望一本与时俱进、案例翔实的《人物志》的心愿。 周公三吐哺,得以人才济济、举国安定;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求,得以英才荟萃、国势渐盛;刘备三顾茅庐,得以卧龙出山、成就帝业;曹操“唯才是举”,得以人才齐聚、终统天下。我们亦唯有惟“才”是瞻,然后运用“观才、识才、用才”的智慧,才能成就伟业。
内容概要
《人物志的智慧》是一部清末名臣曾国藩置于案头、朝夕研习的辨才秘典。一部红顶商人胡雪岩周旋官场、纵横商界的必备宝典。一部国学大师南怀瑾倾心阅读、鼎力推荐的国学经典。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鉴别人才的九大特征 第一节 见面 九方皋相马 第二节 九大特征 老妇人识别汉武帝 第三节 中和之才最可贵 梅妻鹤子 第四节 聪明次之 善用偏才,扬长避短 第五节 人才的五个层次 陈蕃识“伪孝”第二章 识别忠正与奸邪 第一节 考察精神 曾国藩识别江忠源 第二节 识别人的邪正 “愚笨”的曾国藩 第三节 考察小心者与大胆者 曾国藩的识人之能 ……第三章 分析性格第四章 分类考察第五章 观察言语第六章 考察才能第七章 考察外形内心第八章 情态第九章 虽慧与大器晚成第十章 闻声辨人第十一章 从为人处事考察第十二章 英才与雄才第十三章 八种基本方法第十四章 六种基本错误第十五章 主要错误第十六章 知人的苦难
章节摘录
第二节 九大特征 凡有血气者 莫不合元一以为质 体五行而著形 苟衣形质 犹可即而求之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 【原典】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然则平陂①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②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注释】 ①平陂(bei):平正偏邪。 ②惨怿(y1):惨,悲伤;怿,喜悦。 【译文】 人物心性才情的变化呈现出九种征象。忠直奸邪的在于神正直明朗与否,智明愚暗的在于精清爽明快与否,勇敢怯懦的在于筋劲健与否,坚强柔弱的在于骨强硬与否,沉浮静噪的在于气沉定与否,欢喜悲伤的在于色悦与否,端庄大方、邪顽卑下的在于仪整与否,心怀奸邪、端庄严肃的在于容严与否,性情平和、急进鲁莽的在于言急与否。 【评析】 1.观神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神,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孝。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邪。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这里谈及的“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一样,它发自于人的心性品质,集中体现在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即曾国藩所说的“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2.观精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精,可以识别他的智明愚暗。聪明敏慧的人,其精条达明畅;愚钝鲁莽的人,其精粗疏暗昧。这个“精”,与“精明强干”的“精”字在意义上有些联系,但识别起来并不容易。 3.观筋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筋,能识别他的胆量。筋劲,其人勇猛有力;筋松,其人怯懦乏劲,像柔弱无缚鸡之力的酸腐书生。一个人手足如受到伤害,医生要专门看一下手足能否自由地活动,如伸展自如,表明筋完好无损,医治起来不甚麻烦。 4.观骨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骨,能识别他的强弱。骨健,其人强壮;骨弱,其人柔弱。曾国藩曾在鉴别人才时认为神和骨是识别一个人的门户和纲领,有开门见山的作用,他在《冰鉴》中说: “一身骨相,具乎面部。”筋和骨则经常联系在一起来考察一个人的力量和勇怯。 5.观气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气,可以发现他的沉浮静噪,这是成大事的必备素质。沉得住气,临危不乱,这样的人可担当大任;浮躁不安,毛手毛脚,难以集中全部力量去攻坚,这样的人做事往往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6.观色识人 色是一个人情绪的表现,色愉者其情欢,色沮者其情悲,也有不动声色之人,需从其他角度来鉴别他们的情绪状态。一般来讲,仁善厚道之人,有温和柔顺之色;勇敢顽强之人,有激奋亢厉刚毅之色;睿智慧哲之人,有明朗豁达之色。 7.观仪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仪,可以发现他的素质的好坏、修养的高低。仪态端庄大方的,修养深厚、素质高;仪态奸邪、畏缩卑琐的,修养浅薄、素质差。曾国藩说:“端庄厚重是贵相。”这是“仪”的一种表现。 8.观容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容,能够发现他的正邪谨散。容止不正,其人心怀他念,需要考察这个人的真实动机和想法;容止正派,其人内心纯粹,心无旁杂,不会轻易地见利忘义。一般而言,容止庄猛的,勇武刚健;容止沉稳的,谨慎有节;容止圣端的,肃敬威严。 9.观言识人 缓急之状在于言,言为心声,观察一个人说话,能看出他的性格。性情柔顺和祥,说话平缓;性情急躁的,说话直爽。 【故事】 老妇人识别汉武帝 汉武帝喜欢打猎,有时是群臣俱在,声势浩大;有时则是轻服便装,只带小队人马。 有一次,他轻服便装打猎晚归,路经一个村子借宿,开门的老头见来者不善,带着弓马刀剑的,以为是盗匪,不敢怠慢。待汉武帝一行人歇下后,老头子找老太婆商量,想去招集其他后生小伙子来攻打这群强人。老太婆急忙止住老头子:“我看那领头的人气度不凡。容貌之间有种顶天立地、不为事势屈折的气概。这不应该是普通人的容貌,一般盗匪更不用提了。还是谨慎点好。” 汉武帝的侍卫自然将此话听在耳中,报告给汉武帝。第二天早起,告辞。一夜无事,老头子心中稍安。不过数日,朝廷下旨封老头子夫妇为官。原来汉武帝惊奇于老太婆的能耐,故有心照顾二老。 如此看来,老太婆虽然不知道“知人之能”,但生活经验却教给她一些容貌与人心性、品质、才能的关系,故有此趣闻流传后世。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