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牛利华 页数:174
内容概要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学省察:兼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样态》即是站在教育理论思维的角度,以“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出现与彰显作为切入点,就新时期教育与生活的合理关系问题努力作一些思考的尝试。
书籍目录
引言一、关于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围的厘定与说明二、关于研究动机及研究意义的说明三、关于研究目标的说明第一章 功利主义教育的危机与生活世界话语的彰显一、走入泥淖的教育现实:功利主义教育的现代危机二、陷入异化的教育主体:人的教育危机三、价值观的变迁:教育的拯救之途四、后现代理论的助势:生活世界话语的引入第二章 生活世界的多重命意一、从胡塞尔到马克思:生活世界的不同意蕴二、生活世界理论的要旨:人本思想的表征三、生活世界观的确立: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四、生活世界理论视野下人的形象的重新确认第三章 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困限一、生活世界:一个未竟的话题二、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困限三、“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澄明与超越第四章 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历史流变与理论探源一、源流的追溯: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历史流变二、理论的探源:关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理论梳理第五章 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教育学建构一、教育与生活世界本真样态之澄明二、在处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时应当谨防的几个倾向三、教育在生活世界视野下的提升与改造结语参考文献后记学术成果
章节摘录
要说明的是,胡塞尔眼中的生活世界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生活,他只是研究人的纯粹意识,并没有将生活世界的着眼点放在人的现实存在上。因此,胡塞尔将生活世界推向了彼岸世界,生活世界在他那里也成为一个命题性、超验性的概念,指涉的是观念的生活,是主体构造出来的观念世界。也正因为如此,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现象学并不能治疗现代社会的病症。尽管胡塞尔这一药方并不能治愈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但他提出的抑制科学主义的滥觞、凸现人的价值、关注人的生存前景等思想主张是对科学中心主义的反叛,体现了人的自我觉醒,并对生活世界思想的绵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社会的全面异化,胡塞尔的主张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虽然他关于生活世界的超验性命义在西方哲学的流变中不断被离弃了,但他对科学世界的反叛精神在之后的思想家那里得到了强烈的呼应。 其后继者如海德格尔、舒茨、哈贝马斯等人大多都采用了生活世界词汇而舍弃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的超验基础。例如: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视野下的“日常共在的世界”是一个全面异化的领域,是一个主客二分的世界,为此他主张回到更为自在的、更为本真的主客体未分裂的原初世界,这即是他眼中的生活世界;舒茨的生活世界是一个文化世界,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基础,是人们不加质疑、不言自明的世界,是一个主体间的世界,生活世界是任何社会交往的前提;哈贝马斯将生活世界理解为人们交往行动的背景,看做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它使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成为可能。在哈贝马斯看来,由于科学技术的滥觞导致了人的日常生活的殖民化,而日常生活的异化直接导致了人的工具行为的合理化,主体之间的关系被异化为物与物的关系,主体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针对这一现象,哈贝马斯主张重建现代性话语。另外一些学者如列菲伏尔等人也曾展开对日常生活的批判,主张克服异化现象,化解人性的内部分裂和冲突,使技术“去魅”为人和人的生活服务,试图通过对技术和人的日常生活的改造最终实现人的复归。 不难看出,无论是胡塞尔的前科学的、直观的、可经验的存在领域,还是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理论,无论是海德格尔的“与日常共在的世界”,还是哈贝马斯作为交往背景的世界,他们所指称的都是意识化、语言化、日常化的生活世界,尤其是日常生活被上升为本体论高度,而自觉的非日常生活并不在他们的生活世界理论的视野内。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