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考试研究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姚锦祥  页数:218  

内容概要

  《历史教育考试研究》着眼于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合格高中毕业生的标准,有助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考不仅承担着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的重任,还需承担评价中学教育的功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考试改革的理论视野第一节 教育测评学的视野第二节 目标分类学的视野第三节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野第四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总结和讨论第二章 考试目标和要求第一节 历史科目考试的能力目标和要求第二节 文科综合科目考试的能力目标和要求第三节 历史考试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总结和讨论第三章 考试内容和知识范围第一节 历史学科考试内容的确定第二节 考试内容的组织方式和特点第三节 考试内容的主题体现了文明史观的价值取向第四节 文科综合卷历史学科考试内容的分析总结和讨论第四章 试卷设计和试题编制第一节 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的试卷设计第二节 历史科目试题体现的考核目标和设计方法第三节 文科综合科目历史试题的命制方法和特点第四节 不同版本教材背景下的试题编制第五节 专题型历史内容的命题方式总结和讨论第五章 试卷分析和试题评价第一节 试卷和试题信息的采集与评析第二节 答卷答题信息的采集与分析第三节 试卷和试题分析示例总结和讨论第六章 考试与教学和复习第一节 课程标准是考试与教学的联结点第二节 以历史专题为单元的教学和复习第三节 以历史时期为单元的教学和复习总结和讨论

章节摘录

  从问题设计来看,三题中有关“评价”和“启示”的回答,需要综合考察整个试题的内容和设问,并需要掌握有关“评价”和“启示”的概念及其怎样“评价”和如何获得“启示”的方法。由此可以考查其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结果的程度。  从评分标准来看,有关“依据材料言之有理(或符合事实)即可满分”的规定,特别是卷工第37题中按等级给分和“论述充分,可酌情加分”的规定,既能区分考生学习过程的不同结果,又是对创新性思维、个性化学习的一种鼓励。  方法三:通过多学科材料及其问题的设计,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005年三套学科间综合的试题都是政、史、地三科综合的试题,它们要求考生在新的命题情景下,运用各学科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如卷工第39题,先从某群岛附近海域的等深线图切入,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对与我国邻近的亚洲国家印度尼西亚的地理环境作出正确的认识;然后链接曾经在该国城市万隆召开过亚非会议的历史现象,要求考生对历史上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和我国的对外方针进行思考;并在总结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近年来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以及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协议等材料的设计,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的政治和经济常识对我国的对外政策方针作出分析和评价。换言之,学科间综合的试题,就是通过历史和现实现象构成的新的问题情景的创设,考查考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文科综合考试对过程与方法的关注及其相关测量环节的设计,虽然有不完善之处,但毕竟已经起步,它适应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强调的“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理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文科综合考试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主要是通过历史主题的立意及其对有关历史问题的认识实现的。  选择题的立意往往通过主题的解说词得以表现。如2005年一组选择题的解说词:“我国西南地区自古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推行了许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该组试题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的主题下,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央政府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有关史实的考查,体现了关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建立和谐社会的主体设计思想。其他如“文化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革及社会进步密切相关”,以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与战争,我们应以史为鉴,和平共处”等主题解说词,既说明了要考查的历史主题,也突出了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和认识现实问题的命题思想。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教育考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