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研究

出版时间:2008-09-01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才 等 著  页数:286  

内容概要

  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是经济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的主要内容,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区域关系的重要内容。由自然、经济、社会的地区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工是产生与形成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的强大动力,由地域运动引起的要素流动是实现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的重要保证。  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两个名词概念的含义大致相同,但是两者的内涵有很大不同。区域合作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涉及区域关系的内容均包括在区域合作的范围内,如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外交,乃至军事等领域,均属于区域合作的内容。涉及主权国家范围内的区域合作,虽然不涉及外交与军事领域,但它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所有领域的区域合作。而产业对接涵盖的面则比较窄,狭义的产业对接主要指产业层面,如产业上下游的对接,资源与加工、深加工的对接,研发、组装与零部件的对接,资金、技术与产业的对接等等。

作者简介

  陈才,1931年3月生,黑龙江省庆安县人,第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和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地理系,获副博士学位。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与区域经济开发实践的研究,卓有建树。出版《区域经济地理学》,《世界经济地理》等著作10余部,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要从事图们江地区开发与我国东北区域振兴研究。曾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1991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曾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关于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的理论研究第一节  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的关系第二节  产业对接的理论基础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产业转移理论三、梯度转移理论第三节  跨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一、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三、中心一外围理论四、经济地域运动理论第四节  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一、研究范围扩大化二、研究领域多元化三、研究视角多样化第五节  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理论在东北实践中的应用一、加强东北地区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二、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各取所需,实现共赢三、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理论,实行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第二章  东北地区现代产业发展时空过程分析第一节  东北农业开发的时空过程一、清末弛禁与大规模移民开荒二、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土地开发及其特点三、伪满时期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掠夺开发与破坏四、新中国成立后的超强度开发第二节  东北工矿业开发的时空过程一、近代工矿业的初期发展二、伪满时期的工矿业开发三、战后以来的工矿业发展第三章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的宏观框架第一节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发展概况一、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概况二、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总体实力三、东北三省与蒙东五盟市的对比四、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区域合作前景第二节  东北地区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与宏观框架一、一体化的基础框架二、一体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推进东北地区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的总体战略构思.一、总体指导原则二、区域一体化的内容、步骤与层次三、政府在推动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中的责任第四章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能源开发跨区域合作的研究第一节  能源开发跨区域合作的基本现状一、东北地区能源供需的基本形势二、能源开发跨区域合作的地区基础三、能源开发跨区域合作的总体进展四、能源合作地区格局变化的基本趋势第二节  蒙东地区能源开发的主要问题一、能源开发结构过于单一化二、盲目扩大规模的现象显著三、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第三节  能源开发跨区域合作的主要模式一、上级政府强势干预型二、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型三、政府企业联合推动型四、企业自发参与推进型第四节  能源开发跨区域合作的促进对策一、优化跨区域合作的地区格局二、协调蒙东各地区的能源开发三、加强跨区域合作的生态保障四、推进多元主体间的地区协作第五章  原材料资源开发与跨区域合作第一节  蒙东地区原材料资源的分布特征与开发现状一、原材料资源的分布特征二、蒙东地区原材料资源的开发现状第二节  东北三省原材料资源的需求状况与演化态势一、主导产业的发展及其原材料需求二、东北三省原材料需求的趋势预测第三节  跨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其主要形式一、总体现状二、主要领域三、总体地域格局第四节  原材料领域产业对接的总体构想一、产业对接的潜力评价二、合作水平和程度的深化三、未来合作的几点思考第五节  深化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的途径与对策一、深化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的途径二、加强原材料领域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的对策第六章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合作第一节  东北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概述一、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交通基础设施联系概况二、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第七章  水资源跨流域开发与合理利用第八章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建设与跨区域合作第九章  加工制造业领域的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第十章  旅游资源开发与跨区域合作第十一章  科技、文教、人才培养与区域合作第十二章  东北地区城镇体系与区域大市场的构建第十三章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的政策机制研究结束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关于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的理论研究  随着经济地域系统的发展与演变,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对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理论的探讨有助于在实践中为跨区域合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可以使政府和企业少走弯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节  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与跨区域互动合作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的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产业梯度变化构成了产业对接的关键。产业对接实际包含“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两个互相联系的双向环节,一方面取决于产业转出区的愿望和利益(可形成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取决于产业转入区的技术消化能力、比较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可形成产业承接)。  20世纪下半叶,发生在国家与地区间的产业转移成为国际经济现象之一,即产业由一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一般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然后发展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到次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再由次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产业转移的基础是各国或地区之间存在的产业梯度。由于产业梯度的存在,以及各国或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产业在国家或地区将是梯度转移的,一国或地区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到其他与该国或地区存在产业梯度的地方,成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对先进或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提高吸收方的产业结构层次与水平。  产业承接与产业转入区的政府政策、产业结构特点和基础设施等要素密切相关。产业转入区的政府制度或政策可以为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产业转入区能否创造出适合本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影响产业承接的重要因素。另外,区域产业要素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特点,对转移产业的技术层次、市场前景、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前景的了解也是影响产业承接的重要条件。产业对接是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的一种协调的结合。  跨区域合作有着相当高的制度依赖性。制度的实质是引导资源配置的规则,甚至可以将制度看成与资本、劳动等同等重要的一种资源或要素。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实质都是资源配置问题,如果我们已确定将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凡是有利于市场交易量扩大的制度,都可以视为制度资本;凡是不利于市场交易的制度,都可以看成制度成本。我们现有的制度究竟是一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资本还是一种制约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成本?在构成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资本、劳动、制度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怎样?如何解除制度约束,实现跨区域经济整合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跨区域合作需要研究的课题。  产业对接是跨区域合作的一种高级形式;跨区域合作是产业对接的基础。只有理顺和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制度因素,才能达到真正的产业对接和跨区域合作。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