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发展的文化学研究

出版时间:2007-12-01  出版社: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于海波著  页数:2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科学文化的“间际”与“本体”分析。科学文化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是本研究重点之一,因此,本研究根据需要对科学文化进行文化“间际”和“本体,,两个层面的考察。在”文化际“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技术、社会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和历史渊源。在科学文化的”本体“分析中,笔者从科学内部认真地分析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活动、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等重要因素,并主要侧重从以往科学课程经常忽视的视角探讨问题。通过对科学文化的多方面理解,我们比较全面地展示了科学文化的课程资源。  科学文化的课程价值解读。科学的文化阐释促使我们从人文、技术、社会等视角重新审视科学课程,也要求科学课程工作者重视科学文化的知识、方法、活动、观念、精神等核心成分的教育价值,并据此评估科学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对科学的文化分析还可以提示我们,科学文化的课程价值主要包括智力、能力、技能,观念、精神,道德规范,审美等四个层面。由此可见,科学文化课程价值分析可以给我们以多视角、多层面的启示,本研究主要从科学观与科学课程发展、科学课程目标、科学课程形态和科学课程学习方式等四个方面对科学课程的发展进行展望和构建。

作者简介

  于海波,1973年3月生,黑龙江省七台河人。2003年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物理学院副教授、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近年,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物理教师》、《物理通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9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一项,国家博士后基金课题一项,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  论一、概念释义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三、研究的背景与现状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科学课程的历史考察一、科学课程的合法化二、科学课程的活动化三、科学课程的结构化四、科学课程的综合化第三章科学文化的课程价值(上)一、科学文化:间际的理解二、科学文化:本体的思考第四章科学文化的课程价值(下)一、科学的文化属性与科学课程发展二、科学文化课程价值的层次结构三、科学文化与科学课程文化建设第五章  科学课程反思与展望:科学观维度一、科学观的内容及其对科学课程的影响二、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科学课程发展三、科学观对科学课程制约机制分析第六章科学课程目标革新:科学素养理想一、“科学素养”概念提出的前提性假设二、科学素养的历史考察三、科学素养的定义与特征四、反思与构建第七章科学课程理想形态:多元复合与有机生成一、科学课程形态的回顾与反思二、科学课程形态的静态分析三、科学课程形态的动态分析四、科学课程中的教学活动第八章科学课程学习方式变革:建构主义视角一、科学文化的建构属性二、学习论中的建构主义三、科学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建构主义议题第九章  科学课程建设的跨文化思考:“李约瑟难题”的启示 一、“李约瑟难题”的由来和破解二、“李约瑟难题”的文化启示三、“李约瑟难题”的教育启示四、“李约瑟难题”对科学课程建设的启示结束语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附录四参考文献后  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课程发展的文化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