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进的诗化人学

出版时间:1998-01-01  出版社: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刘建军著  页数:412  

内容概要

  《东北师范大学文库·演进的诗化人学:文化视界中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传统》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视界中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理论界说、人与自然对峙文化形态中的人文精神、人与自然对峙文化形态的“英雄时代”等。

作者简介

  刘建军,内蒙古开鲁县人。1955年9月生。汉族。文学硕士。1994年9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外国文学和文艺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外国文学评论》、《文学评论》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全国性教材多部。学术专著《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论》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三等奖、国家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书籍目录

导论 文化视界中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理论界说一、一切从人出发与现代研究三个价值向度转变二、文学的历史是人的精神发展历程的审美体现三、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的自由精神四、西方文学在三重不从中对人自由本质的揭示 五、西方文学中人文精神内在机制的一般性描述第一编 人与自然对峙文化形态中的人文精神第一章 人与自然对峙文化形态中“神的时代”一、爱琴文化时代人文精神形成的基本原因二、爱琴文明与远古欧洲文化的“知识型构”三、“神的时代”西方人文精神表现形态界说第二章 人与自然对峙文化形态中的“英雄时代”一、希腊罗马前期文化构成因素的多样性来源二、希腊罗马前期文化中人与自然对峙新状况三、“英雄时代”人的特点和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第三章 人与自然对峙文化形态中的“人的时代”一、“人的时代”人与自然对峙的新文化特征二、“人的时代”希腊罗马人文精神表现形态三、希腊罗马文化内部隐在的宗教神学因子第二编 人与神对峙文化形态中的人文精神第四章 神学文化建构时代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一、欧洲中世纪初始对基督教文化接受的原因二、欧洲中世纪意识形态的其他文化来源三、基督教文化内部人与神对峙状况的考察四、世俗文化与神学文化矛盾对峙状况概说五、欧洲中世纪文化的新的性质和表现特征六、欧洲中世纪对“人”的重新理解与阐述七、欧洲与中国中世纪文化内在品格差异论略第五章 神学文化解构时代人文精神的发展形态一、神学文化解构时代形成与新文化多重起源二、从情感欲望层面对神学戒律的否定三、从创造能力的角度对人认识的深化四、入学体系建立与对神学体系的取代第三编 人与对峙文化形态中的人文精神第四编 与人对峙的对象消解时代的人文精神结语后记

章节摘录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人类出现的一般状况来进行考察。众所周知,原始社会的最初的人类所受到的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自然界。对刚刚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的人类而言,自然界作为一种异己的对立物并不是可亲的。人们在自然的威力面前是消极的、被动的,只能奴隶般地服从自然,仰仗自然给予的生活资料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所以,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单纯的物质需要关系。在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原始初民不得不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维持肉体生存的物质生产上。这样的现实决定着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但是,也要看到,当远古时代第一个类人猿从地上站立起来的一霎那,不仅标志着人类脱离了动物界,同时也标志着人类的精神也开始独立地站立起来了。虽然此时出现的这种独立的人类的活动,还是以依赖自然为主要特征的,而与之相关的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还只处于以个人身边的密切的生活需要为精神发起的缘由的水平。但是,这毕竟标志着人类作为独立自为主体的精神上的觉醒。例如,尽管他们的劳动以及由此出现的思考,还是以依赖自然界、占有自然界提供的生存资料为前提的,是为满足人类自己肉体生存的“粗陋的实践欲望”为主要目的。但是,这个地方有没有充足的供享用的食物资源,具不具备让人生活得较好的环境气候,适不适应这一群人的繁殖和发展等等生存问题,其实质是与人的精神活动密切相连的。甚至对所遇到的野兽是否有力量战而胜之,某种植物的枝叶、根茎、果实是否可以采而食之,以及原始人为了免受毒虫和潮湿等外在东西的侵扰而用油脂、植物汁液、泥巴涂抹身体等等,也无不显示了是伴随着人的自觉思考的结果。这种人的自身的生存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基本底蕴,实际上是人的自我精神的最初张扬。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演进的诗化人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