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飞鸿,崔晟 主编 页数:464
前言
前言 常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或者说文化有哪些特质?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文化就是我们生活的依靠,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观念和主张。 梁先生的解释直截了当且一语中的。的确如此,中华文化从产生之际,就渗入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神州大地的万物中,她用坚强的意志,证明文化特有的价值,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生活,开拓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启动我们思维的多元性……总之,文化无处不在,我们与文化的关系,若鱼与水。我们是鱼,文化是水。一旦鱼离开水,生命很难延续,更谈不上发展。 既然文化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信息时代,生活节奏瞬息万变,新生知识发展的极为迅猛,让我们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传统中华文化的韵味。所以,信息更新换代的越快,我们就越远离生存之本。不得不让人感慨,这是一个文化常识稀缺的年代! 而只有知古才能鉴今,中华古代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与智慧。这些思想与智慧,是现今流行的快餐文化无法比拟的。如果说快餐文化能够一时充饥。 那么中华文化常识则会让你终身受益。 文化具有传承性,一个人的思想往往是由他的血液和灵魂中所属的几千年的民族的基因决定。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它,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响。正是它的这种性质,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才能在自己漫长的发展史中得以发展和延续;正是这种性质,决定了人们不能把它遗忘或淡化;正是这种性质,我们才能在挫折与失败中找到前进的精神力量,才能在一次次冲击和劫难中焕发新的生机,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而不倒。学习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文化常识,对我们来说颇为重要。 《中华文明简史》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了大量图片和文字,是文、史、哲知识汇编类图书,它上起三代,下迄清末,内容涉及文学、哲学、艺术、历史、政治等方面。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真切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 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拥有《中华文明简史》,尽知古代万事万物的文化脉络。让你在轻松玩赏的同时,浏览丰富多彩的知识美景,了解妙趣横生的文化历史,给你带来全新的知识盛宴!既可作为茶余饭后增知益识的消闲读品,也可以成为家庭的珍藏读本。 而对于广大青少年朋友而言,《中华文明简史》更是一份特殊而宝贵的礼物,该书会让你变得更加睿智,让你的明天更加阳光灿烂。
内容概要
本丛书是面向广大学子和青少年编辑的一套跨越历史、地理和文化的业余读物。包括人类各阶段、各地与的传统、历史、战争、文化、文学、和文明的状况和发展,介绍了一些影响世界和历史的名人、事件,是广大青少年和学习休闲阅读的佳品。
王飞鸿、崔晟主编的《中华文明简史》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了大量图片和文字,是文、史、哲知识汇编类图书,它上起三代,下迄清末,内容涉及文学、哲学、艺术、历史、政治等方面。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精彩的历?文化,真切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拥有《中华文明简史》,尽知古代万事万物的文化脉络。让你在轻松玩赏的同时,浏览丰富多彩的知识美景,了解妙趣横生的文化历史,给你带来全新的知识盛宴!既可作为茶余饭后增知益识的消闲读品,也可以成为家庭的珍藏读本。而对于广大青少年朋友而言,《中华文明简史》更是一份特殊而宝贵的礼物,该书会让你变得更加睿智,让你的明天更加阳光灿烂。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思想与哲学
一、诸子百家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兵家
杂家
农家
医家
二、四书五经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三、人文学说
董仲舒
刘歆
王充
郑玄
王弼
范缜
周敦颐
张载
程颢、程颐
朱熹
张栻
陆九渊
王守仁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梁漱溟
第二章 历史风云
一、帝王权臣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姜太公
管仲
商鞅
秦始皇
汉高祖刘邦
曹操
诸葛亮
隋文帝杨坚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徵
女皇武则天
宋太祖赵匡胤
岳飞
完颜阿骨打
一代天骄?吉思汗
元世祖忽必烈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清圣祖玄烨
清世宗胤稹
清高宗弘历
和砷
林则徐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慈禧太后
孙中山
二、政治制度
禅让制
井田制
三公九卿
郡县制
察举制
西域都护
屯田制
占田、课田和户调制
北魏冯太后孝文帝改革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庆历新政
元代的等级制度
内阁与大学士
八旗制度
三、历史事件
大禹治水
战国的变法
焚书坑儒
巨鹿之战
楚汉相争
文景之治
独尊儒术
王莽改制
董卓之乱
年画
送灶神
接财神
庙会
三书六礼
闹洞房
拜寿
鞠躬礼节
饮茶礼节
拜年礼仪
?拱手礼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八王之乱
淝水之战
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牛李党争
王安石变法
徽宗裨政与靖康之变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张居正改革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战役
清代文字狱
鸦片战争
三元里抗英
火烧圆明园
中日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四、历史遗韵
万里长城
琅邪刻石
秦始皇陵
秦兵马俑
泰山石刻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赵州桥
丝绸之路
金缕玉衣
马王堆汉墓
汉代冶铁遗址
永乐大典
明十三陵
四库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
第三章 文学
一、诗歌
《诗经》
屈原与楚辞
汉代乐府民歌
《陌上桑》与《孑L雀东南飞》
陶渊明与田园诗
谢灵运与山水诗
唐代诗歌
初唐四杰
陈子昂
孟浩然
王维
李白与盛唐诗歌
杜甫与中唐诗歌
韩孟诗派
元稹、白居易与新题乐府诗
李商隐、杜牧与晚唐诗歌
王安石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二、词
李煜
婉约派
豪放派
柳永
晏殊
李清照
苏轼
辛弃疾
纳兰性德
三、散文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孔丘与?论语》
孟轲与《孟子》
墨翟与《墨子》
老子与《道德经》
庄周与《庄子》
韩非与《韩非子》
司马迁与《史记》
韩愈、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欧阳修与诗文变革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王思任、张岱与晚明小品散文
四、小说
施耐庵与《水浒传》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吴承恩与《西游记》
三言二拍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曹雪芹与《红楼?》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五、戏曲
关汉卿的杂剧
王实甫与《西厢记》
白朴的杂剧
马致远的杂剧
郑光祖的杂剧
洪异与《长生殿》
孔尚任与《桃花扇》
六、赋
宋玉与《神女赋》
汉赋
贾谊
司马相如
扬雄
班固与《两都赋》
张衡
曹植与《洛神赋》
第四章 艺术
一、书法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帛书
隶书
章草
今草与狂草
行书
魏碑
楷书
陆机与《平复帖》
王羲之与《兰亭序》
王献之
草圣张旭
颜真卿
米芾与《蜀素帖》
宋徽宗与瘦金体
二、绘画
史前绘画
先秦绘画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界画
扬州八怪
顾恺之与《洛神赋图》
阎立本与《步辇图》
张萱与《捣练图》
周昉与《簪花?女图》
韩混与《五牛图》
顾闳中与《韩熙载夜宴图》
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赵孟頫的画史成就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唐寅的绘画过程
仇英与《汉宫春晓图》
郎世宁与《百骏图》
三、音乐舞蹈
远古先秦音乐
巫与商代音乐
楚声
相和歌与清商乐
西域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音乐
唐代大曲
俗讲与散乐
《琴论》与《唱论》
弹词与鼓词
明清琴派
昆腔和弋阳腔
京剧
古代四大名琴
琵琶
三弦
二胡
马头琴
鼓
月琴
筝
笛
唢呐
《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渔樵问答》
《夕阳箫鼓》
《汉宫秋月》
《梅花三弄》
《阳春白雪》
《胡笳十八拍》
第五章 科技教育医学
一、科技
磁现象与司南的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圭表
日晷
漏刻
地动仪
浑天仪
唐初天文图
沈括与《梦溪笔谈》
授时历
梅文鼎的天文成就
《历象考成后编》与《坤舆全图》
《时宪历》的颁行
《地理志》开创疆域志
《元一统志》
朱思本与《舆地图》
《九章算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秦九韶与《数书九章》
珠算
?盘
未耜
水车
都江堰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王祯与《农书》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麻纺织
丝织
黄道婆与棉纺织
二、教育
古代学校的名称
稷下学宫
古代私学
蒙养教育
六艺
孔子的教育思想
鸿都门学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书院
殿试
胡瑷“苏湖教法”
魏源的教育思想
? 《朱子读书法》
蔡元培
陶行知
三、传统中医
何为中医
中医“四诊”
《黄帝内经》
医圣张仲景
麻沸散
《针灸甲乙经》
孙思邈与《千金要方》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第六章 鉴赏收藏
陶器
彩陶的产生
彩陶的真伪鉴别
青铜器
司母戊大鼎
四羊尊
曾侯乙墓编钟
嵌错攻战宴乐纹铜壶
青铜“包浆”
先秦青铜的艺术特点
铜镜
瓷器窑口
青瓷
宋代瓷器
青花瓷器
元代青花瓷
珐琅彩瓷
歙砚
文房四宝
纸币
五铢钱
紫砂壶
唐三彩
巧夺天工鼻烟壶
根据佛像特征推断年代
牙雕工艺品莫以黄白判新旧
第七章 道教佛教
一、道教
道家思想
道教起源
张道陵创五斗米道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活动
道教修持
道教法器
道教名山
道教门派
道教经典
藏外道书
道教在海外的传播
二、佛教
中国佛教宗派
佛教传播和寺院经济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佛教四大名山
中国佛教四大石窟
四大菩萨
佛教经典
第八章 建筑奇葩
一、礼制建筑
殷墟
阿房宫
未央宫
大明宫
兴庆宫
元大都
紫禁城
太极殿
天坛
沈阳故宫
?达拉宫
晋祠
杨家祠堂
武侯祠
三苏祠
洛南文庙
资中文庙
凤庆文庙
二、楼阁
光岳楼
鹳雀楼
岳阳楼
浔阳楼
北京鼓楼
滕王阁
文澜阁
文津阁
天一阁
三、园林景观
明代西苑
承德避暑山庄
颐和园
拙政园
留园
瞻园
四、民居
徽州建筑
客家土楼
瑶族吊?楼
哈尼族蘑菇房
羌族碉楼
傣族竹楼
侗族鼓楼
白族的住宅建筑
布依族半边楼
彝族土掌房
东乡族庄窠
乔家大院
四合院
第九章 中华传统风情
一、时令节庆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腊八节
歌会和歌节
赛装节
火把节
鲁班节
古尔邦节
吉祥天母节
泼水节
二、游戏娱乐
击壤
射穿七札
蹴鞠
古代太极拳
马球
步打球
雅歌投壶
弈秋诲弈
三、饕餮盛宴
熟食与祭灶
南甜北咸话风味
中国八大菜系
五大名宴
中国各地名小吃
四大美人与八道美味
用餐排坐
轩辕酒的传说
陶渊明与酒
李白与酒
“醉翁”欧阳修
苏轼与酒
古代酒具的发展
? 中国茶艺
茶道
饮茶方式的演变
四、服饰
商周服饰
春秋战国服饰
秦汉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隋唐服饰
宋辽夏金元服饰
明清服饰
汉服的影响
满族旗袍
旧旗袍发展史
五、习俗礼仪
章节摘录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原籍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县),东汉末年避乱躬耕于南阳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市西)。亮素有大志,富于谋略,被人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207年),败走荆州、依附刘表的刘备势力寡弱,乃三顾茅庐求见诸葛亮。诸葛亮洞悉天下大势,为之剖析说:“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因此,他提出据荆州、取益州的策略,指出: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就是有名的“ 隆中对策”。 应刘备恳请,诸葛亮出山为之辅佐,刘备自喻是如鱼得水。次年,曹操兴兵南下,孙、刘危急。 诸葛积极主张联吴抗曹,他游说孙权,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又与周瑜等指挥赤壁之战,表现出杰出的外交和军事才能。赤壁战后,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刘备西进益州,诸葛亮初与关羽留镇荆州,后率兵夹击刘璋。益州平定后,诸葛为军师将军。刘备领兵出战,诸葛亮保障供给。 刘备称帝,诸葛亮任丞相。蜀汉章武三年(223年)春,刘备病死,诸葛亮受命辅佐后主刘禅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己。他遣使通吴,重新缔结蜀吴联盟,解除东顾之忧;继而用兵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采取攻心战术,七擒七纵反叛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又用叛乱四郡的夷汉首领统治本地,使“纲纪粗定,夷汉粗安”,对南中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起了促进作用。 从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起,诸葛亮集中兵力进行北伐,先后六次出师,但终因国小力弱、粮运困难,不能有所作为。他治蜀有方,执法严格而公允,赏罚分明,经常亲自检查相府文书和刑狱案件,故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他重视农业,发展生产,在蜀中则注意兴修水利,出兵则屯田以供军饷;他还设置司盐校尉、司金中郎将,掌管盐铁和铸钱,故虽连年出兵,经济上仍有所发展。 诸葛亮性极聪明,改进“连弩” (一种兵器),发明名为“木牛” 、“流马”的运输工具,又精通兵法,著“八阵图”。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死后内无余帛,外无余财,实践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夙愿。 隋文帝杨坚 杨坚(541年—604年),隋朝的建立者。581年—604年在位。杨坚父忠为西魏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杨坚袭父爵为隋国公,女为周宣帝皇后。周静帝年幼即位,他任丞相,凭借家世与后父的地位总揽朝政,陆续消灭了内外政敌,于周大定元年(581年)代周称帝,建元开皇,建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下诏伐陈,分兵八路,大举南进。开皇九年平陈,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完成和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方面,总结魏晋以来不断发展的官僚体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为中心的中央官制,这一制度为唐代继承和发展;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除九品中正制和辟举制,选任官吏大权一律收归中央,实行科举制。兵制方面,改革府兵制,使中央军力得到加强。经济措施方面,继续推行均田制,规定自诸王至百姓的授田限额及所承担的义务,成丁年龄由18岁提到2l岁,规定50岁以上可以免役收庸,力役和户调比北朝有所减轻。均田制的实施和“输籍定样”、“大索貌阅”等整顿户籍的措施,扩大了赋役征收对象,人民负担相对减轻,促进了劳动力和土地的结合,使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进一步发展。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猝死,据说为太子杨广所谋害。 隋文帝在位23年,完成了统一大业,推行一系列措施,使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本人雄才大略,勤于政事,文治武功颇有建树,但为人失之于苛察,晚年惑于次子杨广的诈伪废嫡致祸。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代皇帝,政治家,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统治集团也四分五裂,太原留守李渊在李世民等的策动下,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在晋阳起兵,乘王世充与义军胶着于洛阳攻守之战,无暇西顾之机,笼络关中豪酋,长驱攻克长安。 义宁二年(618年)隋炀帝被杀后,李渊即位,建国号唐,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封为秦王。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建功颇多,引起太子李建成猜忌,双方争斗日趋激烈。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弟齐王李元吉,为其夺取皇位继承权扫平了最大障碍,因而被李渊立为太子。随后,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常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古语来警诫自己,实行轻徭薄赋,减缓刑罚等措施。在隋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了均田制、租庸调和府兵制,注意兴修水利,设立义仓备荒,对唐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大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政治上,唐太宗继续完善三省六部制,大兴科举,扩大统治基础,网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本人虚怀纳谏,选用贤能,注意协调地主阶级各集团的利益,故上下一致,政局稳定。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名相,均为太宗所发现和选用。他气魄恢宏,包容并蓄,推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而又致力于边疆的巩固,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以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传为历史上的佳话。太宗统治期间,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呈升平景象,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太宗晚年连年用兵,加重征敛,猜忌大臣,未能慎终如始,暴露了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繁荣昌盛的唐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历史功绩不可磨灭。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去世,年52岁,在位23 年。 ……
编辑推荐
《学海扬帆:中华文明简史》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了大量图片和文字,是文、史、哲知识汇编类图书,它上起三代,下迄清末,内容涉及文学、哲学、艺术、历史、政治等方面。 本书力求做到常识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并举。以常识介绍为主,不作专门的学术研讨,只作常识性的叙述,努力提高趣味性,力求让广大青少年读者在休闲中求知,在求知中获得阅读的乐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