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与枯寂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刘振生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刘振生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日本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陌生而神秘的存在。说它陌生,是因为迄今为止中国人知道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的恐怕远不如日本人了解鲁迅、老舍;说它神秘,大家又知道日本竟然出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其中,川端康成在获奖四年后自杀,完成了只属于大和民族的东方文学中的“绝响”。而大江健三郎却通过个人的“苦斗”,在寻找民族与国家的精神支点,并不断与中国文学家(莫言)对话。村上春树文学的出现,似乎又开始质问:“他们到底代表了什么,还是没有代表什么?”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或者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之所在。日本文学中许多文学形式、人物形象是“生动”而“鲜活”的,但在其背后往往表现出“枯寂”、“物哀”的特殊民族审美情趣。通过对日本文学的学习、研究,使我们对日本、日本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也可以排斥因政治、军事、经济的对立,而带来的文学、文化交流上的扭曲、干扰,进而形成对文化的正面理解。从文学本身来说,“文学应该是从人类的暗处去发现光明的一面。小说写到最后应该给人一种光明,让人更信赖人。”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扬弃”与“发展”——日本近现代文学史论第一节  从“劝善惩恶”到“真善美”——明治初期、中期的文学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明治末期、大正期的文学第三节  文学的“政治化”与作家的“贞操观”——昭和期的文学第四节  “国际化”背景与“自我疏离”状态——平成期以来的文学第二章  “接合”与“断裂”——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论第一节  政治与文学的“纠结”——近现代文学流派演变史略第二节  “源”与“流”——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的嬗变第三节  人道主义与“空想”——白桦派作家之创作轨迹第四节  在光明与黑暗之间游离——新思潮派文学特征第五节  “生动地,有力地”——对新感觉派的“感觉”第六节  对军国主义的批判与再认识——战后派作家群像第三章  “开化”与“守护”——日本近现代作家论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激情演奏者——小林多喜二第二节  为农民呐喊的无产阶级反战作家——黑岛传治第三节  理想•正义•和谐——点描社会派作家石川达三第四节  对“中国大陆”的那份执着——井上靖的创作舞台第五节  “社会派”文学的传人——山崎丰子第六节  “残缺”与“自我救赎”——大江健三郎创作中的母题第七节  “欧美情结”与“中国之路”——村上春树的文学使命第八节  “佛理”与“禅机”——近代日本作家的文学元素第四章  “质朴”与“浮华”——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论第一节  夏日漱石中期创作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第二节  “消亡”与“永远”的第一次吟唱——《老年》第三节  在希望与不安之间徘徊——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世界第四节  异样的东洋“美”与“丑”——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第五节  对青春的鲜活记录——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第六节  当“众生”成为“上帝”的瞬间——大冈升平的《俘虏记》第七节  走向“炼狱”的边缘——石川达三的《最后的世界》与其道德观第八节  “裂变”与“毁灭”——《青春的蹉跎》中江藤贤一郎之性格第九节  源于“堕落”的交际——石川达三的《洒脱的关系》初探第十节  社会派文学创作之坐标——《金环蚀》与《华丽的家族》第十一节  “反思”与“求索”——战后日本中、短篇小说五十年(1946-1995)述要第五章  “拥抱”与“占有”——日本近现代文学与中国第一节  “越境”与“雄飞”——甲午、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文人与东北第二节  黑土地上的“樱花”——日俄战争后东北日本人作家与创作第三节  “亚洲主义”的风景——横光利一的《上海》第四节  面对“正义”的坦诚——抗日战争文学中日本人的“反战文学”第五节  “真实”与“虚构”——竹内好与太宰治笔下的“鲁迅”第六节  “拓荒”与“辍耕”——我看《日本文学》杂志第七节  从“注释”看“文化”——日本文学翻译漫谈第八节  “系统地,宽泛地”——日本文学史课程建设谈片第九节  “重点地,深入地”——日本文学作品选读课教材建设之管见跋

编辑推荐

《鲜活与枯寂:日本近现代文学新论》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鲜活与枯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