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贾春艳 页数:264 字数:380000
前言
中华文化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有着丰富沉淀和积累的古老文化。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同时,新教材中大量新内容的出现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知识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知识越精深,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学科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工作者。” 可以说,教师对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教师所要教的内容与如何教,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为没有人能够教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而一位功底深厚的教师,才能厚积而薄发,驾轻就熟;才能征服学生,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然而,对教师来说,这些内容许多都是陌生的。此外,这方面的工具书、参考书在当前相对匮乏。如果教师不及时为自己“充电”,那么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回答起来就困难了。 鉴于此,我们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为依据,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出发,组织编写了本书。
内容概要
中华文化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有着丰富沉淀和积累的古老文化。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为依据,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出发,组织编写根据学科特点和语文老师的教学需要,本书设置了文本相关知识和教学探究扩展两个版块,对课文中的关键词、作者等相关知识及探究资料进行了详实而确凿的介绍。
作者简介
贾春艳,研究生毕业,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创新,锐意进取,教学成绩突出。自任教以来,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成果显著,在各级各类报刊中发表论文多篇,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育工
书籍目录
1 在山的那边 文本相关知识 什么是意象 关于《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简介 教学探究扩展 早年的爱与现在的羞愧 诗歌能否对公众讲话? 人物意象的营造2 走一步,再走一步 文本相关知识 伏笔与照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探究扩展 洛克菲勒家族的家规 另一扇门 地上的泥土与天上的星星3 生命生命 文本相关知识 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 杏林子遗体捐医院,残渣做花肥 杏林子祷文 敬畏生命 我很重要 杏林子的故事 生之歌 教学探究扩展 谈生命 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战胜生命绝望的力量在于生命本身 生命因抗争而尊贵 越过生命的河流 种子的力量 白蝴蝶之恋 一个寻找死亡的年轻人 生命不会因为灾难而哭泣4 紫藤萝瀑布 文本相关知识 “紫藤萝”为何物?是否是“紫罗兰”? 宗璞的小说 宗璞的散文 宗璞简介 教学探究扩展 拾沙花朝小辑 宗璞访谈录 关于“生死谜、手足情” ……5 童趣6.理想7.短文两篇8.人生寓言(节选)9.我的信念10.《论语》十则11.春12.济南的冬天13.山中访友14.秋天15.古代诗歌五首16.化石吟17.看云识天气18.绿色蝈呬19.月亮上的足迹20.山市21.风筝22.羚羊木雕23.散步24.诗两首25.《世说新语》两则26.皇帝的新装27.郭沫若诗两首28.女娲造人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30.寓言四则
章节摘录
显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我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一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 但是,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构成一首诗。于是,“海”在我的生活中并最终在这首诗中出现了。“海”的出现,恰好与“山”形成了对应,显现出一种诗的结构。这里的“山”与“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像力的召唤。而这些含义,在我年幼时都不可能意识到。我只是凭借着我那耽于幻想的天性在遥望山的那边,在想像海的那一片蓝色。 然而,正如人们所知,这种对另一个世界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是最易受到挫折的。可以说,任何“不务实际”的幻想,在“铁青着脸”的现实面前,都有它破灭的一天。我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一再经历过这样的让人的内心深受刺痛的时刻。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幻想受挫,但那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却在生命中扎下了根来一它因在现实环境中受挫变得更为内在、也更为倔强了!诗的第二节所主要揭示的,就是这种对“海”的信念。也许是由于不屈的天性,也许是我在上初中时读到的一句格言“只要沿着江河走,就一定能发现大海”,给了我这种信念。而这时的“海”——这个童年时的梦也被提升到整个人生的层面来重新理解,它已和第一节中的海有所不同,它已具有某种人生理想的象征色彩了。“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又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也许任何理想都是一个诱惑的圈套,任何理想都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正是在这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人生被提升和充实,人生被赋予了希望和意义,“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命运就这样造就了我们这样一代。我们这一代,生于五六十年代,从小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在“文革”结束后又来到大学校园,有人称我们为理想主义的一代,又有人称我们为幻灭的一代。理想主义培养了我们的幻想和精神气质,但我们也是为“理想”的虚妄付出过最惨重的代价的一代。在我的同代人中,有许多人历尽磨难而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但也有许多人到后来心如死灰,变得非常迷惘。
编辑推荐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请您在《教师备课参考:语文(7年级上册)(人教版)》中找到您需要的“水”吧!丰富而广博的内容,让您的教学得心应手;生动且翔实的素材,让您的课堂生机勃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