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殿富,姜瑛 主编,李福秋,巫毅 分册主编 页数:333
前言
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委托,我们邀请了国内多位各学科医学专家编写《全国乡镇(社区)医护人员培训试用教材》丛书。该丛书共有13个分册,包括内科学、普通外科学、骨科学、妇产科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老年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医学基础理论在快速完善和更新,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得全国众多的乡镇(社区)医院的医生能适应这种变化,紧跟上医学发展的潮流,更好地为广大基层百姓做好医疗服务,这是国家和政府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 目前,我国现有医师600多万,乡村医生102.2万人,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其中64万人没有学历,甚至他们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专业教育。按照国家目前的考核标准,他们当中将有大部分人拿不到卫生部颁发的执业医师证。由此带来的医疗差错和事故时常出现,对医疗卫生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编写乡镇和社区医护人员试用教材势在必行。
内容概要
本书为《全国乡镇(社区)医护人员培训试用教材》丛书的一个分册。全书共计50余万字,附彩图50余幅本书定位于全国乡镇医院的医护人员,目的在于提高基层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因此所编内容着重于介绍皮肤科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同时结合了现代皮肤科的新理论、新进展,所述内容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我们相信该书必能成为中国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在皮肤科临床工作中最主要的学习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李福秋,女,教授,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病理学博士。曾留学日本东京顺天堂大学,主要研究方向皮肤真菌病及大疱性疾病的基因突变的研究。重点做了申克孢子丝菌的系列研究,申克孢子丝菌的体外耐热试验、抑菌试验、及线粒体DNA分型与孢子丝菌病的关系;遗传性大疱性疾病中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基因突变的研究。共承担科研课题7项,科技成果奖3项,共发表论文50余篇。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真菌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吉林省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真菌学组副组长、吉林省医疗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长春市医疗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吉林医学杂志编委。卫生部“十一五”本科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编委、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编委、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学习与指导》编委,中国乡村医生上岗培训教材《皮肤性病学》的主编、中华医学专著系列——中华皮肤性病学的责任编委、荣获中国医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全国优秀十佳中青年医师奖。 丛书主编简介: 李殿富,男,197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77-1984年在白求恩医大一院任内科医生,1984-1988年任医务科长,1988-1990年任白求恩医大教务处副处长,1990-1999年任白求恩医大校长助理,1999-2000年任白求恩医大副校长,2000-2002年任吉林大学副校长,2002年任吉林省卫生厅厅长至今,现担任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医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理事。先后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卫生部、教育部、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院等重点项目及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10多项课题研究。2000年作为学科带头人创建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被聘为硕士生导师。开拓了医学与哲学、医学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编写论著多部,包括:《中国医院人际关系学》、《医学阐释学——医学哲学研究新视角》、《医学的求真、求善、求美》、《医学哲学体系建构研究》。 姜瑛,男,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被分配到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普外科任住院医师,1992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8年任肿瘤外科主任。1999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2005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担任《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临床医学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华医护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委、吉林省及长春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主持完成了长春市科委课题《放射免疫预定位技术导向乳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研究》,以及横向课题《化疗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研究》,吉林省科委课题《Sfas作为乳腺癌转移标志物的研究》等,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论著两部,获得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三项,获得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三项,2001年被评为吉林大学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吉林省卫生厅评为“先进个人”,2006年被吉林大学评为师德先进个人,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甲状腺疾病和乳腺疾病的研究,1998年在我省率先开展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2001年获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于2003年开展在乳腺癌简化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该项成果获2007年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第一节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第二节 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 第一节 表皮 第二节 真皮 第三节 皮下组织 第四节 皮肤附属器 第五节 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第三章 皮肤的功能 第一节 皮肤的防护功能 第二节 皮肤的吸收功能 第三节 皮肤的感觉功能 第四节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第五节 皮肤的体温调节 功能 第六节 皮肤的代谢功能。 第七节 皮肤的免疫功能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第一节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诊断 第五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 第一节 皮肤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皮肤组织病理学的常用术语 第六章 皮肤性病常用实验诊断技术 第一节 免疫病理检查 第二节 真菌检查 第三节 变应原检测 第四节 滤过紫外线检查 第五节 性病检查 第六节 蠕形螨、疥螨和阴虱检查 第七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治疗 第一节 内用药物疗法 第二节 外用药物疗法 第三节 物理治疗 第四节 皮肤外科治疗 第八章 皮肤保健与美容 第一节 皮肤的保健 第二节 皮肤的美容第二篇 皮肤病学各论 第九章 细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脓疱疮 第二节 毛囊炎、疖和痈 第三节 丹毒 第四节 蜂窝织炎 第五节 坏死性筋膜炎 第六节 炭疽 第七节 红癣 第八节 皮肤结核 第九节 麻风 第十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 单纯疱疹 第二节 带状疱疹 第三节 疣 第四节 传染性软疣……第三篇 性传播疾病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五节 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皮肤对体温的调节作用,一是作为外周感受器,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环境温度的信息;二是作为效应器,是物理性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使机体温度保持恒定。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细胞可分热敏感受器和冷敏感受器,呈点状分布于全身,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这些温度感受器就向下丘脑发送信息,使机体产生的血管扩张或收缩、寒战或出汗等反应。皮肤表面积很大,成人可达1.5m2,为吸收和散发热量提供有利条件。皮肤血管的分布也有利于体温的调节,在真皮乳头下层形成动脉网,皮肤毛细血管异常弯曲,形成丰富的静脉丛,手、足、鼻、唇和耳部等皮肤有丰富的血管球。皮肤动脉和静脉之间吻合支丰富,其活动受交感神经支配,这种血管结构有利于机体对热量的支配,冷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动静脉吻合关闭,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散热减少;热刺激时,动静脉吻合开启,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散热增加从而有效地调节体温。 体表热量的扩散主要通过皮肤表面的热辐射、空气对流、传导和汗液的蒸发。皮肤含有丰富的小汗腺,汗液蒸发可带走较多热量,每蒸发1g水可带走2.43kJ热量。在热应激时,大量出汗可达3~4L/h,散热量为平时的10倍。在外界温度高于或等于皮温时,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散热不起作用,出汗是机体散热的惟一途径。另外,在寒冷环境中,减少出汗和皮下脂肪组织的隔热作用,能减少热量散失,保持恒定的体温。 第六节 皮肤的代谢功能 一、糖代谢 皮肤中糖类物质主要为糖原、葡萄糖和粘多糖等。葡萄糖浓度为血糖浓度的2/3,表皮中含量高于真皮和皮下组织,有氧条件下,表皮中50%~75%的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分解提供能量,而缺氧时则有70%~80%通过无氧酵解途径分解提供能量。在糖尿病时,皮肤中糖含量更高,易受真菌和细菌的感染。人皮肤的糖原含量在胎儿期最高,成人后达低值。它们主要分布于表皮颗粒层及以下的角质形成细胞、外毛根鞘细胞、皮脂腺边缘的基底细胞和汗管的上皮细胞等处。皮肤中的糖主要是提供所需能量,此外,可作为粘多糖、脂质、糖原、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合成的底物。 皮肤内粘多糖属于多糖,以单纯形式,或与多肽、脂肪或其他糖类结合呈复合物形式存在。其性质不稳定,易被水解。真皮内粘多糖最丰富,角质形成细胞间、基底膜带、毛囊玻璃膜、小汗腺分泌细胞等亦含较多粘多糖。真皮基质中的粘多糖主要为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多糖(或称粘蛋白)。后者与胶原纤维静电结合形成网状结构,对真皮及皮下组织起支持、固定的作用。这些蛋白多糖多属阴离子性巨分子,对水、盐代谢平衡有重要作用。粘多糖的合成及降解主要通过酶催化完成,但某些非酶类物质亦有作用,如氢醌、核黄素、抗坏血酸等可降解透明质酸。某些内分泌因素亦可影响粘多糖代谢,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使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含量在局部皮肤中增加,产生胫前粘液性水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