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读国学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季景书 主编  页数:153  

内容概要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书籍目录

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骈拇马蹄肱箧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寓言说剑在宥

章节摘录

插图:“德”,指道德、精神状态。“充”,指充足、充实。所谓“德充符”,就是说道德充实于内心,外物就会自来相应。全文以五个寓言故事,六个道德充实而外形残秽的人的形象,阐述了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反映宇宙万物的本原观念和一体性的观念。其主旨,在于论述修德得道的关键是泯灭是非,顺应自然,忘形忘情。这种观点,是庄子为达到认识上的“齐物”,行为上的“无待”、“无为”所提倡的修养身心的方法。庄子“充德”的具体要求是:1.“守宗”:“不与物迁,命物之化”。遵循自然之道。2.“保始”:“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内心不存生死变化之忧,保全天然赋有的正气。3.“辩于形骸之内”,注重内心的德性修养。4.“犹有尊足者存”,强调重德忘形。5.“才全而德不形”,有应物不穷之才,而无外显之德。6.“无人之情”,不以喜怒好恶内伤天性,不增加本然以外的东西。以上六条修养德性的方法和要求,核心是顺应自然,重精神而忘形骸。正因为这样,庄子才在文章中刻画了六个德充而形残的兀者形象,借以正面强调了“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忘形'’、“忘情”的道理。正因为这样,庄子才在文章的末尾,用惠施“以坚白鸣”却无人喝彩,反而比不上形残貌丑之人的故事,为“德充符”作出了有力的反证。从而使本文的论旨更加鲜明突出:德充于内,物应于外,内外相符,才能与自然之道浑然为一。本篇文章,寓说理于寓言之中,借助了一系列奇特的故事和鲜明的形象,完整而周密地表达了作者的哲学思想,颇能体现《庄子》散文“汪洋恣肆、恢诡怪谲”的艺术风格。正如有人所说:“劈头出一个兀者,又一个兀者,又一个恶人,又一个闯跤支离无胯,又一个瓮寄大瘿,令读者如登舞场,怪状错落,不知何故。”(宣颖《南华经解》)诵读原文,确有光怪陆离、不暇应接之感;且惊且愕之余,细寻哲理,推绎文思,又使人咀嚼再三,回味悠长。《庄子》善以寓言表述哲学观点的独特文风,于此可见一斑!

编辑推荐

《无障碍读国学:庄子》: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以形成“经、史、子、集”四部,可谓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中华国运日渐昌隆,国学的价值正走向回归。悠久文化的历史传承,历久弥新的经黄演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无障碍读国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值得一读,可以背诵!与孩子一起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