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郭文深 页数:281
前言
如果你读过近代驻外使领人员的出使日记,你会发现当时的伦敦、巴黎在他们的笔下是何等的繁华,彼得堡又是何等的肮脏和落后;如果你读过一些沙俄侵华史,并且对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有一点点的了解,你就会发现,在吃人肉的哥萨克和同处一个阵营的“老大哥”之间,很难画上等号。这固然不免有想象的成分。但即便如此,有这两个印象横亘脑际,你就不得不去思考:近代中国人对俄国的看法何以变化如此之大?要解释这个问题,“近代中国人的俄国观”这个课题,你就是想躲也躲不开。 其实,近代中国人对俄国的认识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我们知道,近代中国融入世界的历程,是一个“我看他”和“他看我”的双向认识过程。所谓“我看他”,是指近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所谓“他看我”,是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过程。在近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中,至少有两个显性的认识结果:俯观仰察则成天地观,环视周遭则成所谓“夷夏”观。伴随这两个认识成果的获得过程,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性地掉头回顾,国情观于焉形成。毫无疑问,差距是第一感觉,学习是第一冲动。学习失败,转过身来,打碎家中阻碍进步的“劳什子”,然后再去找寻师法的对象。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此展开。
内容概要
《清代中国人的俄国观》共分五章内容,分别是:俄国观概述、俄国历史地理观、俄国社会文化观、俄国政治外交观、俄国经济贸易观。
作者简介
郭文深,辽宁义县人。先后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渤海大学历史系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俄关系史。编著《辽宁历史文化选编》(合著);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获奖。
书籍目录
序导言二、缘起与意义二、学术史回顾三、方法与途径四、难点与创新五、结构安排第一章 俄国观概述第一节 清朝以前中国人的俄国观一、“基塔伊”二、“金帐汗国”三、“大明国书”第二节 清代中国人认识俄国背景一、俄国殖民势力东扩二、清初东北部边疆政策第三节 清代中国人认识俄国的主要渠道一、来华的俄国人二、中俄边境的军事武装冲突三、赴俄国的中国使团四、驻俄国的中国使臣五、鸦片战争后爱国人士的著作介绍六、来华欧洲传教士的著作介绍第二章 俄国历史地理观第一节 从“罗刹”到俄罗斯一、“罗刹”二、“老羌”(或“老枪”)三、俄罗斯第二节 从基辅罗斯到俄罗斯帝国一、历史演变二、清人眼中俄国的历史第三节 地跨欧、亚、美三洲一、地理方位二、疆域人口三、山川河湖四、物产资源五、气候特点第三章 俄国社会文化观第一节 民族第二节 社会风俗一、饮食服饰二、住居出行三、婚丧嫁娶四、交往礼仪第三节 文化教育一、语言文字二、图书教育三、音乐舞蹈戏剧四、医学美术第四节 宗教一、俄罗斯人的宗教信仰二、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第四章 俄国政治外交观第一节 俄国政治制度一、沙皇专制制度二、腐朽的政治三、暗杀事件层出不穷第二节 俄国司法制度一、法律严厉二、审讯判决制度第三节 俄国军队一、军事体制二、军队兵种三、火器和利炮第四节 俄国殖民扩张一、17-18世纪俄国侵扰我国东北黑龙江地区,清朝抗击与和解二、19世纪中叶俄国入侵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清朝防范与抗争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入侵我国东北地区,清朝抗争与拒俄第五节 俄国外交一、俄国外交机构与对外政策二、中俄交往中的战争与和平三、俄国对清朝的外交讹诈与趁火打劫四、清朝武力后盾下的外交抗争五、清朝从“联俄”到“拒俄第五章 俄国经济贸易观第一节 清人感知俄国经济的一些状况一、俄国的赋税二、俄国的货币、银号和彩票三、俄国的贸易第二节 清朝对俄国的“朝贡贸易”一、“朝贡贸易”二、清朝对俄国的“朝贡贸易”政策三、中俄贸易中的纠纷四、清朝对俄国“朝贡贸易”政策述评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四、难点与创新 进入具体的研究工作时立即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清代中国人俄国观的定位问题;二是组织材料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是被迫开眼看世界的。首先进入视野的并不是打开中国大门的英国人,而是来自北方的俄国人。早在17世纪40年代,从俄国侵扰我国黑龙江地区时起,中国人就开始与俄国打交道了,中国人对俄国的认识也逐渐开始了。在分割中国这块肥肉的餐宴上,在整个大清帝国时期,俄国一直是积极的主角和急先锋。不甘屈辱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求富求强,不仅在内部调整,同时也多次派使团出国考察,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这当然也包括中国北部的邻国——俄国。在中俄双方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俄国观。就清代中国人的俄国观而言,它是清初以来中国人社会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清初以来中国人所处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其中,最直接的因素当然是同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社会思潮,特别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现实。当然,中国人的俄国观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和一般的思想观念,它是在中国与俄国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可避免要受到中俄两国国家关系变化的深刻影响,而且还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把有清一代中国社会制度、社会思潮的递嬗和中俄两国国家关系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阐明清代中国人的俄国观。 就组织材料而言,一是研究中俄关系史的中外资料丰富和分散,既有大量原始档案史料,又有许多著述,还有在不同时期清政府派遣使团赴俄国考察回国后所写的日记或游记。二是和本课题直接相关的资料少,在国内学术界研究成果不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