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兰初 页数:174
内容概要
邓小平理论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恢复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确立了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向,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在了发展生产力基础上。其发展的现实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仍然是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关怀。邓小平发展观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实现了在新时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飞跃。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开端,它为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的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作者简介
张兰初,女,1963年9月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毕业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在在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任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持了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的发展观研究》,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 一、本书的研究范围 二、本书的研究意义 1.发展观是全部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2.邓小平的发展观对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邓小平的发展观对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4.邓小平发展观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大理论贡献 三、撰写本书的目的 1.对邓小平发展观理论特色的研究 2.对邓小平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关系的研究 3.对邓小平发展观哲学基础的研究 4.对邓小平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第一章 邓小平发展观的思想基础 一、“思想继承”的本质 1.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2.继承思想要依靠思想自身具有的客观性 3.继承思想活动的基本原理 二、发展观中的思维方式变革 1.文革以来的抽象发展观及其抽象思维方式 2.对真理与认识论结构的恢复 3,对认识“前理解”的尊重 4.邓小平发展观中的历史性解释原则 三、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新确立 1.真理是具体的 2.真理是历史的 3.真理具有相对性 4.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原则的恢复第二章 邓小平发展观的实质 一、发展观概念的提出 1.作为“哲学反思”结果的“发展观” 2.邓小平的“发展观”概念需要我们去“解读” 3.邓小平“发展观”概念的内涵 二、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本性 1.邓小平发展观中生产力的作用 2.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 三、当代中国共产主义逻辑的新起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理论内涵 3.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国际背景第三章 邓小平发展观的内容 一、邓小平发展观实现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向” 1.邓小平的发展观革命 2.“文革”:对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误用” 3.从“阶级斗争”到“生产力发展”的转向 二、邓小平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理解 ……第四章 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第五章 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价值结语参考文献中文摘要Abstract后记
章节摘录
它以中国这一特定的民族国家的具体历史国情,创造性地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的形态。尤其在苏东剧变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低谷。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中国如何继续沿着马克思主义所开辟的道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一重大的马克思主义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考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同时回答了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因此,这个命题显然具有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意义。总之,对邓小平发展观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与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一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进步论的发展观,既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观的继承,同时又是在当代中国具体的国情的条件下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势下,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的创造性开拓。因此,邓小平的发展观思想,既是邓小平作为一位思想者独特思考的个性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三、撰写本书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邓小平发展观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围绕着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充分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国内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深化。这些研究成果大体上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邓小平发展观理论特色的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学者认为,邓小平发展观区别于从前的发展观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宏观背景下,邓小平的发展观必然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写完成的。本书是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6275)。在本书的写作过程当中,我的导师杨玉老师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我曾多次和杨玉老师进行交流,他对书中的部分观点都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启发我很多相关的思路。因此,书里饱含着老师的很多心血和思考。当然,我在老师的这些思考基础之上,形成了这本书的重要的核心思想。在写作过程中,书中的章章节节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推敲,对其中的题目和概念的使用上,老师都给予了详细的分析,使我对概念的理解得到了澄清。最后,在初稿完成以后,杨玉老师对初稿给予了认真的审阅,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正是在以上的导师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的这本书才能够顺利完成。在这里,对导师的辛苦和他的理论思想的帮助,我将致以崇高的敬意!回顾这本书的写作过程,虽然紧张而艰辛,但这里的的收获,是我永远铭刻在心的。在感谢杨老师和师母的同时,我还要感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宋连胜教授、韩喜平教授、邓如辛教授以及穆艳杰教授、王为全副教授和罗克权副教授对我的帮助和教诲。感谢长春工业大学的领导姜健教授、唐立山教授及唐冰开教授,感谢我的爱人赵立新副教授及课题组的同事李业旗副教授、赵学宝副教授、王红彬副教授。
编辑推荐
《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是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