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建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安史之乱与盛唐诗歌的新变》内容简介: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的一次政治大地震,它对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安史之乱与盛唐诗歌的新变》通过不同诗人之间的对比、同一诗人在不同阶段的对比、安史之乱前后的文学与盛唐文学对比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分析盛唐诗人是如何从盛世中淡出,其创作又如何不再具有盛世的情怀,从而为其诗歌创作的新变找到最符合历史、符合人生的理由和发展取向。
作者简介
张建军,男,1973年10月生,山西省阳城县人,现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教师。讲师职称。1997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入北京师范大学脱产学习。200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和文秘。
书籍目录
第一章唐玄宗朝后期社会政治、文化格局及诗人群体 第一节唐玄宗朝后期社会的政治格局及安史之乱的成因 第二节唐玄宗朝后期社会的文化思潮 第二章唐玄宗朝后期盛唐诗人的心态及诗歌创作 第一节进身途径遭到破坏 第二节对时局日渐衰落的忧虑 第三节对民众苦难的摹写 第四节对战争的议论 第三章安史之乱中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及文化的转变 第一节安史之乱中唐代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 第二节安史之乱中唐代社会文化思潮的转变 第四章安史之乱中的盛唐诗人群体 第一节安史之乱中盛唐诗人的迁移 第二节安史之乱中的三大诗歌创作中心 第五章安史之乱中的盛唐诗人群体及诗风新变 第一节由热情激越趋向冷静凝重 第二节由异彩纷呈趋向单一务实 第三节由阔大高华趋向内敛低沉 第四节由自然灵动趋向沉郁锻炼 第六章安史之乱中盛唐诗人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李白 第二节杜甫 第三节李、杜在安史之乱中诗歌创作的时代意义 总结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 唐玄宗朝后期社会政治、文化格局及诗人群体 盛唐社会辉煌的政治业绩、开明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政策,使身处盛世的诗人们深受时代的鼓舞和激励,在这种盛世精神的感召之下,他们成为中国古代诗坛上最有个性的诗人群体,他们满腔的政治热忱和美好的人生追求构成了彪炳千秋的“盛唐气象”,成为盛唐诗歌最为宝贵的艺术财富。正因为如此,盛唐诗歌所创造的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极为宝贵的文化精神为世人共激赏。但是,在玄宗朝后期,一派升平气象之下却隐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危机,开元二十四年,随着李林甫等一批“干吏之士”走上政治舞台,唐代政治生活日趋失衡,大力拓边的军事政策也导致内轻外重军事格局的形成。盛唐诗人就生活在诸多矛盾郁积、酝酿、发展的时代当中,他们凭借自己特有的政治敏感,深切地感慨个人的政治前途,深入地思考国家安危,以诗歌艺术反映历史巨变之前的感受,显示出这一时期唐诗创作丰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水平。还有一些诗人开始在对儒家政治思想的颂扬中寻求救治社会之道,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笔者拟从唐王朝在政治上的由盛而衰切入,探讨盛唐诗人在安史之乱前后的心态以及盛唐诗歌的流变和走向。 第一节 唐玄宗朝后期社会的政治格局及安史之乱的成因 无数事实证明,盛极而衰这一规律导演了人世间的沧桑变化,令后人扼腕悲叹。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的李唐王朝也在劫难逃,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冬发生的安史之乱使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上演了兴衰骤变的惨剧。安史之乱历时并不长,从755年爆发至763年被平息,前后历时八年。叛军的力量也并非强大到无法抵御,而且,叛乱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就是这样的一个事件却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进程。联系安史之乱前的唐代社会现实,这一灾难源于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其所由者渐矣。 李白在《古风》其四十六中曾盛赞唐王朝“一百四十年,国风何赫然!”可谓国富民强,称雄天下,但此时已隐藏着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诸多矛盾。林庚先生指出:“盛唐时代之所以一去不返,主要的乃是因为这时封建社会内部的经济发生了危机,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因此开始走了下坡路。
编辑推荐
《安史之乱与盛唐诗歌的新变》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尤其是盛唐诗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诗人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心态上,还体现在诗歌的内容题材及艺术风格上,《安史之乱与盛唐诗歌的新变》旨在探讨安史之乱给盛唐诗歌带来的种种变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