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司马光
内容概要
《资治通鉴(套装全4卷)》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涵盖16朝1363年的历史。除采用正史资料外,还博采杂史222种以上。书中记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而不乱。因此,这部编年体史书,体大思精,不但史料充实,而且文笔生动,特别是它的时间概念极为明确具体,让人爱看,看了还想看,又很耐看,其魅力是经久不衰的。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作者简介
作者:(宋代)司马光
书籍目录
资治通鉴:一
卷第一 周纪一
威烈王
安王
烈王
卷第二 周纪二
显王
卷第三 周纪三
慎靓王
赧王上
卷第四 周纪四
赧王中
卷第五 周纪五
赧王下
卷第六 秦纪一
昭襄王
秦孝文王
秦庄襄王
秦始皇帝上
卷第七 秦纪二
始皇帝下
二世皇帝上
卷第八 秦纪三
二世皇帝下
卷第九 汉纪一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
卷第十 汉纪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
卷第十一 汉纪三
太祖高皇帝中
卷第十二 汉纪四
太祖高皇帝下
孝惠皇帝
卷第十三 汉纪五
高皇后
太宗孝文皇帝上
卷第十四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
卷第十五 汉纪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
孝景皇帝上
卷第十六 汉纪八
孝景皇帝下
卷第十七 汉纪九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卷第十八 汉纪十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世孝武皇帝中之下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孝昭皇帝上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孝昭皇帝下
……
资治通鉴:二
资治通鉴:三
资治通鉴:四
章节摘录
资治通鉴:一卷第一 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诸侯,尊周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倦倦也。非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之,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故曰:礼莫大于分也。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予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有故也。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曰万几”,谓此类也。故曰:分奠大于名也。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套装共4册)》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立志要写出一部内容有“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之用,形式又简明扼要的长篇通史。他于北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将自己编成的从战国到秦亡这一段历史的编年体《通志》八卷进呈英宗,得到英宗的赞赏和支持。英宗鼓励他继续编下去,给他配备了几名得力助手,专门设置了书局,并赐书名为《历代君臣事迹》。第二年(1067年),神宗继位,以其所编具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意,又新赐书名日《资治通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