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旭 编 页数:303
内容概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济行为越来越严格地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从设立到运行、从决策到管理方方面面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行动的。法律能够为维护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有效保障,没有法律的调控和保障,失控的企业必然会加重社会承担风险的限度。基于上述考虑,本书紧密联系实际,选择企业改制中所涉及的几个法律问题,对企业改制中的多层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阐述法律如何有效地规制企业改制行为。 本书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结合英美市场导向型(market—oriented)公司治理结构和德日组织控制型(network-oriented)公司治理结构的经验,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认为在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时,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都要给予必要的重视。一方面,我们既要科学设置公司内部的组织机构,以组织建设为中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董事会和监事会为核心的二元公司治理模式。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利用市场、破产、竞争机制对公司的导向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利用资本市场来分散股权结构、强化国有股权的经营、增加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和约束,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人和外部人合理分权,相互协同,相互制衡的有活力、有约束、有配合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第二章依据国有资产的特征和功能,阐释了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性作出了具体的分析。认为对国有资产的运营体制存在的问题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总结。在纵的方面,就是指从国资委、国有资产运营主体到国有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而横的方面,是指在国有资产的政策、立法以及运营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从体制上来说也就存在于这纵、横两个方面。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的治理也应当从这些角度人手,进行制度化设置,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防治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三章通过对企业改制的进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税收政策以及税收与企业的关系进行分析,认识到现存的税收制度存在税法作为调节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工具地位不强、税法导向的目标仍不明确、税法的具体实施存在种种不规范、税法的覆盖面不广、调控力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的途径,包括理念和立法两方面。 第四章分析了在企业改制中侵害债权人合法利益的表现形式,从法律的角度,认为国企改制过程中企业逃废债务、侵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原因是国企改制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严重限制、国企改制立法严重滞后于国企改革实践、大型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游离法外、法律的不合理规定,以及现行司法解释的不当规定。然后,在明确企业改制中债权人保护必要性的认识上,确立尊重当事人约定原则、告知债权人原则、“债随资走原则”。同时,要加强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既有主观方面的对策,也有客观方面的办法;既有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加强,也有法律规定的先进与完善。 第五章对国有企业改制前与改制后民主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尽管职工代表大会在现代企业形态中得以延续,但是由于企业组织结构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其性质和职权是否还能符合《企业法》和《条例》的规定,已经令人质疑。通过对德国与中国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制度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首先,指明了国企改制中所涉及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其次,分析了企业改制中存在的社会保障具有社会化程度较低、资金来源单一、政府责任过重、缺乏专门的社会保障法、缺乏监管机制等问题。再次,在有利于缓和职工与改制企业之间的矛盾、减少因企业改制而引起的社会保障问题对改制的阻力、加快企业改制的步伐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企业改制中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以及职工安置问题的对策。 第七章以企业改制过程中债权人权益的保护为中心,对债转股以及企业兼并过程中的相关民事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对债转股这一财政性政策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探讨债转股的合理性,应该着眼于从债权变为股权后怎样处置这部分股权,或者说应探索债转股后企业的产权改革。进而,对企业兼并中的效力问题、无效企业兼并的法律后果、无效企业兼并的诉讼程序问题、相关主体在企业兼并中的功能定位做出了具体分析。 第八章围绕国有资产的保护,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务犯罪进行了论述。首先,实证地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务犯罪的现状,认为这部分职务犯罪具有发案率高且呈上升趋势、犯罪行为类型较为集中、犯罪手段多样化、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其次,分析了诱发国有企业改制职务犯罪的社会原因与个人原因,认为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务犯罪的发生是行为人主体因素与社会客观因素互动的结果。最后,根据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务犯罪产生的背景、原因、特点、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认为应该从法律对策、社会对策两个方面去构建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预防体系。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第一节 公司股权结构模式与公司治理结构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制后公司治理结构之不足 第三节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之完善第二章 国有资产流失及其治理 第一节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分析 第二节 国有资产流失的治理第三章 企业改制中税收征管法律问题 第一节 企业改制中税收改革的历程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税收法律 第三节 企业与税收的关系 第四节 现代企业的展望及现代企业税收制度的完善第四章 企业改制中的债权人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企业改制中侵害债权人权益的主要法律成因 第三节 企业改制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及原则 第四节 企业改制中债权人保护的法律对策第五章 企业改制后的民主管理问题 第一节 企业改制前的民主管理模式 第二节 企业改制后的民主管理模式 第三节 我国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第六章 企业改制中的社会保障与职工安置问题 第一节 企业改制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第二节 我国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现状 第三节 我国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第七章 企业改制中相关民事纠纷研究 第一节 企业改制中的债权债务问题及其规制 第二节 债转股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解析 第三节 企业兼并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第八章 企业改制中的职务犯罪问题 第一节 企业改制中职务犯罪的现状 第二节 企业改制中职务犯罪的成因 第三节 企业改制中职务犯罪的预防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又称“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机关权力构造”、“公司治理机制”,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公司内部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和运作机制。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发生了多起公司管理者将公司的资金滥用于政治捐献和海外贿赂等与公司经营没有必要联系事项的情况,从而引发了对美国公司治理缺陷的全面检讨①。在由股东选举董事并通过董事会选聘公司经理的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下,公司经理实际上控制着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而公司股东会以及董事会作为某种意义上的权力制衡部门则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这直接导致公司的管理者在缺少必要制约的情况下,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实施损害公司股东权益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当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时,在公司内部采用什么样的一种制度安排来协调好公司的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其他利害关系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使上述各方之间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钱颖一教授指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制度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编辑推荐
《企业转型中的法律保障》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