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什么与如何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陈吉猛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01出版)  作者:陈吉猛  

内容概要

《文学的“什么”与“如何”》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题为《论“文学是什么?”》,全面探讨文学的本质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提问方式或思维方式——本体论哲学的思维方式即本质主义——进行哲学解析;二,从六个角度概括、总结文学本质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三,提出并分析文学本质研究的问题局限与理论局限。
下篇题为《“文学如何存在?”》,探讨文学的存在方式问题,其目的在于将文学本质研究所展现的、文学理论的六个问题向度创造性地整合起来,从而把握文学的存在整体。其工作也展开为三个方面:一,现象学存在论解析,探讨把握文学存在整体的哲学依据、思路和方法,提出与本质主义形成对照的整体主义思维方式;二,依据整体主义思维方式、按照现象学的方法建构文学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结构,后者反映了文学的共时性存在整体;三,对文学的存在方式理论进行简要的价值评估。
另附两篇论文,对正文有关问题做补充交代。

书籍目录

上篇论“文学是什么?”——对其问题方式、理论论成就和理论局限的探讨第一章 “文学是什么?”的问题方式第一节 本体论的义理辨析第二节 本质主义——本体论哲学的思维方式第二章 “文学是什么?”的理论成就第一节 文学本质论和文学本体论辨析第二节 文学理论对文学本质的六重揭示A 文学的本质与主体(人)相关B 文学的本质与形式相关C 文学的本质与价值相关D 文学的本质与现实世界(历史)相关E 文学的本质与虚幻世界相关F 文学的本质与主体间性相关第三节 六重文学本质的成因图解及总结第三章 “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局限与理论困境第一节 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对于文学理论的局限性A 本质主义思维与文学本质的多级多重性的矛盾B 本质主义思维与文学的存在整体性的矛盾C 本质主义思维对于文学理论的局限性的缓解办法第二节 “审美意识形态论”理论局限分析A “审美意识形态论B 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C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非科学性D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非合理性E 结语第三节 反本质主义思潮与文学理论的困境第四节 “文学如何存在?”——通达文学的存在整体的道路下篇“文学如何存在?——文学的现象学存在论分析大纲导言文学理论:探寻综合创造之路第一章 存在如何存在——现象学存在论解析第一节 存在的二重区分与存在问题的分裂A “存在”语词的语义B 作为“存在”的“存在C 作为“存在者之存在”的“存在D 存在问题的分裂第二节 存在者的存在问题A 现象学认识论的一般原理B 存在学(Ootology)的问题结构第三节 存在如何存在——现象学存.在论的问题方式A 现象学存在论释义B 整体主义——现象学存在论的思维方式C 存在方式——现象学存在论的范畴工具D 现象学的基本精神与方法E 现象学存在论的任务与前景第二章 文学如何存在——文学存在方式的现象学存在论建构第一节 面向文学存在的“实事”本身A 文学存在的现象学认定B 文学存在的“实事”描述C 文学存在的存在方式前瞻第二节 文学存在之四维整体结构的现象学描述A 四个维度和一个整体B 四个维度的共在关系与共生关系C 四个维度和四维结构整体的关系D 四维整体结构的转换与生产功能第三节 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的现象学描述A 文学交流事件及其形态B 文学交流的机制C 文学交流的对象D 文学交流的媒介第四节 文学存在方式的现象学显现A 两种文学存在结构的共在与共生关系B 文学存在方式的显现C 文学存在方式的性质第五节 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文学作品(或作品现象学)A 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B 文学作品:文学存在方式的开展第六节 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文学的内部和外部A 文学的“内、外”理论简述B 以文学的存在方式看文学的内部和外部第三章 文学存在方式理论的价值评估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新思维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新思维第三节 文学史写作的新思维附录1 意识形态的二重视域附录2 文学的命运后记

章节摘录

7.这种思维方式的精神实质可以称为“本质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我用方法论本质主义这个名称来表示柏拉图和许多他的后继者所主张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纯粹知识或‘科学’的任务是去发现和描述事物的真正本性,即隐藏在它们背后的那个实在或本质。”①本质主义的二元对立和一元决定的分析一演绎逻辑首先意味着其方法论上的一元决定论。在此基础上,本质主义的方法论还包含以下三项推论性原则:(1)存在与本质同一原则,世界和事物的存在在于其本质(而不是现象);(2)本质优先原则,对于世界和事物的认识必自其本质始,即首先问“是什么?”;(3)绝对和终极原则,对于世界和事物的“是什么?”的追问往往产生许多答案(这些已经产生的答案有:古希腊哲学中的各种“本原”、“始基”,柏拉图的“理念”,基督教神学的“上帝”,笛卡尔的“我思”,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尼采的“权力意志”,胡塞尔的“先验意识”,唯物论的“物质”,等等),因此:a、在逻辑上必须进行无穷追问,以便排除谬误;b、在实践上将某一答案(本质)确立为世界和事物的终极和绝对的本质(这是各种形而上学体系相继被建立的机制和秘密所在)。本质主义也是终极主义和绝对主义,因而也是知识专制主义、知识霸权主义,即认为唯独某种知识为真理(或终极真理),典型的例子如西方中世纪的神学专制主义。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就是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二者是一个东西,意味着一种认识原则和知识构造原则。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有其合理性,它的二分逻辑往往能够使我们对于世界和事物做出有效的分析,事实上(如前所述),本质主义的分析思维推动了科学理性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科学的诞生;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亦有其非合理性:除了其知识专制主义、知识霸权主义倾向之外,按照它的二分取舍逻辑,它注定不能把握世界和事物的实际存在整体,因为,世界和事物的实际存在整体被它二元分割,其中的某一方面(非主要方面、非决定性方面)被它事先排除和舍弃掉了。

后记

1994年,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成为一名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对国内80年代以来的文学理论思潮颇感兴趣。文学理论的方法论研究、文学的主体性理论、形式主义思潮(包括理论领域的形式主义和创作、批评领域的“怎么写”的问题)、各种文学本体论学说,以及“传统”的文学反映论等等掀动着我的思绪,我想,是否可以将这些“深刻的片面”整合起来,从而获得一个于文学来说深入而全面的阐释框架呢?我以文学本体论理论为依托、为突破口开始了我的探索,最后完成以《文学本体论的反思与重建》为题的硕士学位论文,其中提出了文学存在的四维结构之说,初步地对文学的主体性方面、形式性方面、价值性方面和历史性方面进行了整合。虽然由于学养的不足,观点表达和学说建构非常粗陋,但是,我的兴趣与思路还是得到了导师方克强先生的理解和鼓励。2000年,我考人浙江大学,在王元骧先生门下攻读博士学位,于是有了深入思考和系统建构自己学说的平台和机会,这就是博士学位论文的准备和撰写。其间的过程异常艰难,既有思考本身的疑惑与困苦,又有先生的质疑所带来的不安与焦虑。2002年底,我写出了这部书稿上、下两篇的文字初稿。博士论文的定稿几经推敲、精炼、修改,最后定名为《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内容主体是本部书稿下篇的二、三章,于2004年6月通过了答辩。于今,上、下两篇终得以合一并出版,欣慰自是无以言表。然而,我并不十分轻松,因为我的探索与创造仍然简陋,并未达到预想的目标(“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而且,我还需要完成一部以文学的存在方式理论为框架的、教材性质的文学基本原理著作(题目拟为《文学理论新思维》)。

编辑推荐

《文学的“什么”与“如何”》是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的什么与如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