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悦 页数:372
Tag标签:无
前言
甲午战争史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这些年来,从事 这个专题研究的学者甚多,取得的成果也很丰富。无论史料发掘整理,还 是研究的深入探讨,都不断有可喜的进展。与其他研究分支比较起来,这 个领域还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许多学术圈子之外的朋友,也一直在关 心研究的进展,并且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我想,这是一个值得 称道和发扬光大的好现象。 仔细想来,其实我自己就算是学术圈外的票友,有时候在发表论文的 时候,还会为如何标注“作者单位”而动番脑筋。票友要在史学研究上做 出成果,并得到承认和重视,显然要比圈子里的学者更为困难。然而,与 历史研究的其他课题不同,由于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道极为惨痛 的伤痕,关注这段历史的朋友,自然都是关心民族兴亡的热血人士。在投 入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是想弄清楚,近代中国经历了二十多年“求 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之后,近代化为什么会夭折?在中日两国的国 运相搏中,拥有强大海军的大清帝国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在战争的进行过 程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出了什么问题?甲午战争对于现代中国 人,带来什么样的启迪?这些困惑,激发出他们对于甲午课题研究的热爱 ,这种热爱,往往超越了谋生手段的局限,也就成为一份执著的兴趣,一 种真诚的投入,一腔豪情的绽放。 本书作者陈悦,也是个史学圈外的票友,最近十年来,他把自己的全 部心血,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甲午战争史的研究。他从前学习的专业是 法律,学校毕业后在长江之畔的一个宁静的小城市从事电脑工作,业余时 间办起了“北洋水师“网站。因为威海市有关方面投资建造“定远”号纪 念舰相邀,竞使他抛家别舍,来到渤海之滨,全身心地投入到“定远”纪 念舰的复原考证中去。并由近代军舰研究又进一步转入甲午海战研究,最 终写出这部专著《碧血千秋一一北洋海军甲午战史》来。他的这种激情, 一直使我钦佩。 关于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历史,前些年成果很多,基本叙事的架构 早已形成。要发出别人没有发过的声音,形成有鲜明特点、有说服力的一 家之言,其实困难很大。陈悦早年对近代军舰发展史所做的扎实研究,使 得他在研究海战时,就能有效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同时,他注重认真阅读 史料,并认真发掘史料,他的专业阅读量,其实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专业 研究者。加上他善于思考,许多早已广开发表的档案文字,在他的研究之 下,就生发出新鲜的意境,比如对档案里不为人特别注意的细节,进行反 复研磨分析,发现了足以对某些史事重新评价的新成果。他创办的“北洋 水师”网站上,天天有青年人在讨论,在碰撞,在关注许多过去不曾被关 注的细节,这些成果,对于推动甲午战争史的研究向更深的领域发展,起 到了积极作用。 自从互联网诞生之后,就打破了文字写作的固有传统,印刷出版的纸 质书刊不再是传播思想的唯一载体。同样,互联网拉近了专业学者和业余 研究者之间的沟通距离,寻找资料,讨论课题,交流思想,以及把深奥的 学术成果迅速向普通读者进行传播,都变得更为便捷。许许多多本来不可 能对专业研究发表意见的青年人,用网站的论坛和博客,展现自己的观点 ,交流各种最新的成果,甚至把全世界各个角落原本不可能认识的人士, 团聚在一起,成为争论的对手和朋友。你在网上梭巡,会发现有许多冷僻 的课题,竟然也会有人在做非常投入的研究。在这样的时代,专业研究者 与业余研究者的距离在缩短,如果漠视这种变化,漠视“票友”们精彩纷 呈的表演,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必然是不全面的。而业余研究者们,如果有 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学术素养,就完全可以在庄严的学术殿堂里,获得自己 的一席之地。我以为,陈悦就是这样的后起之秀,对于他,我寄托着厚望 。 从网络起家,陈悦还是用自己的辛勤耕耘,换来了第二部学术著作的 出版。我向他祝贺,希望他取得更大的成果,也希望大家喜欢他的这本新 作。 姜鸣 2008年3月于上海
内容概要
《碧血千秋-北洋海军甲午战史》采用偏重可读的写作方法,全景式地介绍了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战斗以及最后覆灭的全部过程,同时兼及甲午陆地战场。书中大量引用近年新挖掘的中外史料,对很多历史事件的研究都有新的突破。为辅助阅读,书中还配有大量历史照片、图片。为方便学术使用,全文附带引注。
作者简介
陈悦,江苏靖江人,定居山东成海。专注中国近代海军史、甲午战争史研究,[北洋水师]网站创办人,著有《北洋海军舰船志》,现任威海[定远]纪念舰景区策展部主任。
书籍目录
序引子第一章 祸起三韩(东学党之变·丰岛海战)第二章 丰岛余波(成欢之战·平壤之战)第三章 黄海鏖兵(黄海大东沟海战)第四章 金旅陷落(日军登陆花园口·金州之战·旅顺之战·大连湾失守)第五章 日落威海卫(日军登陆荣成湾·威海外围战·刘公岛保卫战)附录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血/战/平/壤 与茫茫大海上如同捉迷藏一般的舰队角逐相比,陆地战场上的情况要 直接明朗得多。占领牙山、击败朝鲜南部的中国军队以后,日本陆军的目 标就指向大同江畔的北方重镇平壤,旨在一举夺取中国军队在朝鲜北方最 大的集结地。而早在中日谈判决裂时,就已派出的预定进驻平壤的中国北 路陆军,却因为清政府在和战之间的犹豫不决,迟迟停留在中朝边境上待 命,直到丰岛海战爆发后,才重新开始迈动步伐。 8月4日,即丁汝昌率领海军舰队在大同江外海游弋时,由卫汝贵统率 的盛军6000人、马玉昆统率的毅军2000人,在朝鲜地方官员欢迎下终于到 达平壤城,开始着手布置防务。剩余的左宝贵部奉军3500人、丰升阿部奉 天练军和吉林练军1500人分别于6日、9日先后抵达平壤,北路诸军终于会 齐。原先驻守牙山的叶志超、聂士成部自成欢战败后,也于21、28日绕经 朝鲜东海岸辗转到达平壤。至8月末,平壤城内中国军队总兵力达到约 15000余人,装备行营炮32门,机关炮6门,集结起了甲午战争爆发以来中 国陆军规模最大的兵团,而这几乎是当时北洋淮军精锐的近半数兵力。但 是驻守平壤的这五支军队分属于淮军的几大派系,互相之间并不熟悉。早 年被李鸿章评价为“果毅勇为,骁勇敢战”的总统帅叶志超尽管在镇压太 平军、捻军起义时身先士卒,作战勇猛,以至留下了叶大呆子的诨号,但 是几十年来的太平岁月和荣华富贵,年轻时为求功名富贵的向上朝气早已 磨灭,加之亲历牙山之败,对于日本陆军战斗能力之强有了感性的认识, 更成了惊弓之鸟。大战未至,败迹已现。 8月31日,随着从海路运到朝鲜的兵力日益增多,为彻底将中国军队击 溃,控制整个朝鲜半岛,日本陆军开始了向平壤的进军。日方用于进攻平 壤的军队主要是最先进入朝鲜的大岛混成旅团,新近登陆的第五师团,以 及第三师团的一个混成旅团等,总兵力为16000余人,由第五师团长野津道 贯中将统一指挥。日本军队出发前即按照包抄战略,分为三路行动,相约 于9月15日前抵达平壤城下,发动总攻。 9月6日,中国斥候骑兵发现日本先头部队踪迹,叶志超和诸将经过商 议,决定出动平壤中国守军的八成兵力,前出半道邀击日军先头部队,乘 其立足未稳之际挫其锐气。9月7日深夜,7000余名中国士兵在行军中途安 排宿营时,突然有人高喊发现日军,黑夜中不辨目标,各军胡乱开火,互 相攻击,“彼此自攻,互相击杀。混战一时许,带伤者、轰毙者,兼有之 。及闻确报,始知敌人尚远。杯弓蛇影,自启惊魂,致有屈死之魂。四顾 惨然,追悔莫及。”受此挫折,叶志超打消了前出作战的念头,草草命令 各军回防,从此蛰伏不出,被动待攻,全军士气低落。 平壤是朝鲜北方重镇,地处平原,宽阔的大同江从城东南缓缓流过, 成为保护平壤的一道天堑。平壤城四周筑有高约10米,基础厚7米、顶部厚 2米的城墙,中国军队到达后,更进一步增筑了大量半永久性的工事、炮台 ,整体防御条件较为优良。14日午夜,日军进攻平壤的各路部队汇聚大同 江南岸,相约以三路同时出击。15日凌晨4时30分,平壤之战在城外大同江 南岸的船桥里桥头堡一带打响,大岛义昌混成旅团首先发起攻击,驻守该 处的淮军骁将马玉昆营和盛军一部拼死还击,大同江北岸的中国炮兵也纷 纷开炮助战。巩固阵地之余,中国军队积极向日军发动反击,连夺日方二 道战壕,血战至下午2时30分,日军被迫撤离战场,2200余名中国陆军军人 面对3600余名日军,英勇作战,毙伤日军430余人。 比船桥里之战稍晚,日军第五师团主力5400余人从平壤西南渡过大同 江,在师团长野津道贯亲自指挥下向北岸的中国军队阵地发起进攻。负责 守卫该处的卫汝贵部盛军作战英勇,接连向日军发动两次骑兵冲锋,前赴 后继,阵亡将士170余人,此后则坚守阵地“死力据守,如铁壁铜墙”。战 至中午,日军付出较大伤亡后无任何进展,被迫停止攻击,在这一方向上 也遭到挫败。 平壤城北部玄武门外的牡丹台是全城的制高点,也是日军进攻的重要 方向,日本陆军在此共投入了近7800余兵力,几乎占了进攻平壤兵力的一 半,守卫此处的中国军队仅有奉军左宝贵部及仁字军江自康部共2900余人 。从15日拂晓开始,北部战场就陷入了激战,尽管中国陆军将士奋勇作战 ,但无法抵御日军的优势兵力和密集炮火,苦战至上午8时30分牡丹台阵地 陷落。溃散的中国军队退向平壤北部外围的最后一道防线玄武门,依托厚 达80厘米的城墙垛口进行还击。弹雨纷飞中,尸体枕藉的城墙上,突然站 出一位高大的中国军官,奉军统领高州镇总兵左宝贵头戴顶戴花翎,身穿 御赐黄马褂,手持步枪,大声激励他的士兵们作战,作为一名高级军官, 他深知失去了牡丹台制高点的平壤城防御已经到了存亡关头。部下劝这位 山东藉的回族将领换掉朝服冠带,以免敌人注目,左宝贵回答“吾服朝服 ,欲士卒知我先,庶竞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随着战斗趋于 白热化,城头上的中国官兵伤亡也越来越多,左宝贵亲自接替身旁一位阵 亡的军校见习生,操作机关炮,先后发开花弹36颗,而自己也身中两枪, 守备杨建胜“劝其暂下,宝贵斥之。”不久,弹片击中左宝贵胸部,不幸 殉难,成为甲午战争中中国陆军阵亡级别最高的军官。左宝贵属下的将寸 :付出极大伤亡,但终因兵力不济,15日午后玄武门失守,平壤外城被攻 破一个缺口。 15日午后4时开始,平壤一带下起了倾盆大雨,中日双方暂时停止战斗 。以牡丹台、玄武门失守,“北门咽喉既失,子药又不齐全,转运不通, 军心惊惧,设敌兵连夜攻打,何以防御!不如暂弃平壤,增彼骄心,养我 精锐,再图大举,一气成功”为由,中国守军统帅叶志超下令趁雨夜放弃 平壤北撤,还竟然荒唐地预先通知日军“愿退仗休让……望勿开枪。”且 在平壤各城门高树白旗。夜晚8时,大雨倾盆,平壤中国守军蜂拥出城,结 果遭到预先得到通报的日军伏击,死伤惨重,“尸积如山,道路为之埋没 ,溪流为之变成红色”,重镇平壤仅仅坚守了不到一天就拱手易主,而朝 鲜战场上的上万淮军精锐也在雨夜奔逃中一哄而散。 9月16日上午10时,日本军队由平壤南城入城,奏响“君之代”国歌, 三呼天皇万岁,“原通清军之韩人,早已四方逃散。受其影响,无知平民 也扶老携幼,哭泣着向城外逃去……”从此后中国军队在朝鲜半岛消失, 而半岛上的这个中华属国逐步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胜利才获得新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