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全集(第10卷)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外语教研  作者:季羡林  页数:45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同印度自古以来就是很好的朋友。在历史上,我们互相学习过很多东西,这样的互相学习大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文化。    印度人民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和阶级斗争中,获得了不少的知识,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这文化影响了周围的一些国家,对世界文化宝库出了巨大的贡献。

书籍目录

介绍马克思的《印度大事年表》纪念马克思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著成一百周年纪念印度古代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印度古代伟大诗人迦梨陀娑的《云使》印度简史 前言 第一章 原始公社时代 第二章 奴隶制度时代 第三章 封建制度时代 第四章 近代印度 第五章 现代印度1857-59年印度民族起义 引言 第一章 起义前夕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第二章 当时在印度存在着的各种矛盾 第三章 起义的爆发 第四章 起义的进程 第五章 起义的结束 第六章 起义的影响 第七章 几种对起义的看法的批判 结束语 泰戈尔与中国——纪念泰戈尔诞生一百周年 纪念泰戈尔诞生一百周年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 古代印度的文化 《十王子传》浅论 《泰戈尔诗选》序 纪念泰戈尔诞生118周年 《舞台》中译本序 跋弥 《佛本生故事》 印度俗语文学 印度巴利语文学 《印度各邦历史文化》序 《惊梦记》中译本序 《还有一个没有回来》中译本序言 沙恭达罗 为《印度文学研究集刊》而作——代前言 《秘密组织——道路社》中译本序 《印度古代史》中译本序言……附录

章节摘录

印度虽然是文明古国,无所不有;但是英国式的地主这玩意儿却是没有的。英国人进来以后,他们利用一小撮军队,统治着离开自己的祖国几千英里、比自己的祖国大许多倍的印度,他们知道,只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维持下去的,他们必须在印度本地找一些统治的支柱。地主(柴明达)就是他们找到的支柱之一。英国人在印度寻找地主,是有计划地进行的,而且经过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1773年,巴特那的咨议会就建议把土地转给柴明达,以便于收租。柴明达这东西在莫卧儿王朝就已经有了;但是他们只是经手收税的人,对土地并没有所有权,大部分土地都是属于农村公社的。英国人想把这种人制造成地主。当时巴特那的赋税局认为咨议会这个建议“实验起来太危险”。1776年,公司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来研究这个问题。康华礼勋爵(Lord Cornwallis)于1786年被派到印度来当总督。1789年8月2日,他写信给经理部,谈到这问题。同年9月18日,他在一个通告中坦白地说:“我完全相信,柴明达对土地有无可置疑的所有权……我也相信,即使他们对于土地没有所有权,为了社会的富庶康乐我们也必须承认他们有,我甚至不认为还有必要来判断他们要求的根据。”这一位“爵爷”就用这种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的逻辑,把英国的地主制,硬搬到印度来,给他们的统治找到一条支柱。

编辑推荐

《季羡林全集:印度历史与文化(学术论著2)(第10卷)》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季羡林全集(第10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真难为儿子能看大师的作品
  •   有用。但是还是有点贵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