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韩国成均馆大学语学院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前言
“八·一五”光复之后,韩国作为独立国家,与世界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20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的腾飞,韩国加强了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以此为基础,数十个国家开始关注韩国的语言、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并认识到学习韩国语是了解韩国、与韩国交往的捷径。因此,许多国家开始设立韩国语相关学科,并输送留学生到韩国留学。 随着韩国语学习热潮的兴起,培养韩国语教育人才和制定适合于外国人学习的教材成7当务之急。教外国入学习韩国语,首先教师本身需要对韩国语有充分的理解和研究,同时还要准确地使用标准韩国语。此外,还应具有相当水平的教养和学识,同时又要精通现行的韩国语使用规则。而韩国语教材则最好由具备以上素质的教师来编纂。 此次咸均馆大学成均语学院编纂的韩国语教材正是由具备了上述素质的教师队伍编纂的优秀教材。主要编纂者朴性泰、车相姬、朴秀美、辛瑛知、 李锦姬老师,作为韩国文学和韩国语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不仅精通韩国文化和韩国语,而且多年来一置从事韩国语教育工作,十分了解韩国语的现行使用规则。他们潜心致力于改善教学方法,以促进韩国语的教授和学习,这套教材正是他们努力的成果。 该套教材在对口语和书面语内容进行合理搭配的同时,充分反映了韩国语中平阶和尊敬阶的使用规范。此外,通过介绍脍炙人口的韩国谚语和神话传说等内容,对韩国文化做了很好的阐释。同时教材中多样化选取的各类题材将为外国学生更为广泛地学习和研究韩国的各个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国外学习者使用这套教材学习韩国语,我相信将会取得十分可喜的成果。 韩国成均馆大学名誉教授 韩国语文教育研究会会长 姜信沆 2004年6月30日
内容概要
《韩国语口语教程高级(下)》是由成均馆大学成均语学院编纂的韩国语教材。此教材是为已具备中级以上韩国语水平的学习者为对象编纂的高级第六册教材。 本教材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外国学习者能够学到成年韩国人实际使用的语言,并能够活用其中的词汇和语法,写作各种体裁的文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一、赋予内容以连续性。即,将教材中的主人公按照时间和情景的变化,展示其生活的多个方面。这样学习者可以在开始每一课的时候,都能够感觉十分亲切,从而更有兴趣学习。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轻独自进行语言学习的孤独感,而且还能够增强与教材中人物的亲密感。 二、赋予主人公以独特的个性和幽默感。通过能够较好展现主人公个性的故事,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的同时对主人公们的故事会心一笑。 三、选取多种体裁的文章。因为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编纂的教材,因此,通过课文介绍韩国文化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们尽量试图避免烦冗的说明文,而是尝试将上述内容融入传说、童话、戏剧、随笔、游记等各种体裁,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 四、在教育方法方面,一改先前理论为主的语法教育模式,通过贴近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对话,提高语法的实用性,使学习者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语法。通过这个方法,可以使学习者能够在日常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更为努力地学习此教材,从而避免了高级班授课容易出现的艰难生硬的感觉。 《韩国语口语教程高级(下)》共由15课组成,每课的构成如下: “对话部分”由三位主人公及其它附属人物通过对话的方式揭示主题,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有速度感和生动感的对话,并通过个性和幽默加强对话的现实性。 “课文部分”主要是介绍各种体裁的文章,以培养学习者的韩国语素养,并通过介绍与韩国相关的内容,使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韩国和韩国语。课文部分的内容往往与对话部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单词”部分将对话和课文部分出现的新单词加以注解,使学习者在木查字典的情况下轻松学习。 “回答问题”部分提出与课文部分相关的问题,主要是用于检测学习者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深化学习和作文练习”部分通过讨论或作文的形式,引导学习者对每课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练习题”部分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习者熟练掌握所学的单词、俗语、语法和句型等内容,强化学习者的读解能力。这不仅是每一课学习的最后巩固阶段,而且也是应对韩国语能力考试的准备阶段。一些教育机构的教师们还把这一部分作为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复习资料。 此外,教材中还穿插了字谜游戏。通过填写单词,学习者可以轻松地复习和掌握每课所学的单词。另外,在教材最后的“索引”部分可以检索到教材中出现的单词。 为了便于学习者练习听力,本教材还附有CD,包含会话和课文部分。
编辑推荐
《韩国语口语教程(高级下)》浅显易懂的语言知识点解析,生动有趣的图片,以及纯正首尔发音的CD,让您与韩国人轻松自如地交流! 帮您快速掌握韩国语会话的核心攻略 带您轻松迎战各种难度的韩国语会话 附有详尽而通俗的语法分析和例句 听说读写,适用于各级韩国语能力考试 以句型为中心反复练习;以对话为形式身临其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