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欧陆哲学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Simon Critchley  页数:274  译者:江怡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一个时期,英国的学院派哲学大多都只是讨论逻辑和知识论,倾向于把哲学限定在这一范围,而将其传统上与一般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之间的联系看作是一种错误。这种趋势很强,但是地域性很明显。  ——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关键词》  1999年10月5日,撒切尔夫人(MargaretThatcher)在被要求就欧洲联盟的前景发表她当时的观点时说:“我有生之年的所有问题都来自欧洲大陆,而所有的解决办法都来自英语世界。”

内容概要

哲学,就是爱智慧,这种智慧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充满价值。这本小书的核心即是希望可以将哲学置于文化生活的核心,从而复苏对哲学最古老的定义——对智慧的热爱。
本书从两百年前的康德谈起,就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哲学大家——道来,对欧陆哲学的历史演变、主要特征及其与分析哲学之间关系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精到的阐述,解答了大家心中的问题:欧陆哲学到底是什么。

作者简介

西蒙·克里奇利,现任纽约新学院大学哲学教授,著有《解构的伦理学》(1992)、《很少……几乎没有》(1997)、《伦理学、政治学、主体性》(1998)等。他还主持编辑了大量文集,包括《布莱克威尔欧陆哲学指南》(1998)。

书籍目录

图目
前言
第一章 知识与智慧的鸿沟
第二章 欧陆哲学的起源:如何从康德走向德国唯心论
第三章 视物的眼镜和眼睛:哲学中的两种文化
第四章 哲学可以改变世界吗?批判、实践、解放
第五章 怎么办?如何回应虚无主义
第六章 有关误解的案例研究:海德格尔与卡纳普
第七章 科学主义与蒙昧主义的对立:避免传统的哲学困境
第八章 运用你自己的理性:理论的枯竭和哲学的前景
附录
译后记.
点击查看目录

章节摘录

  Two cultures in philosophy In summary,I have made two historical claims for Continental  philosophy:it is a professional self-description and it is a cultural feature.As a selfdescription,Continental philosophy is a necessary but perhaps transitory-eviI of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discipline.As a cultural feature,Continental philosophy goes back at least to the!time 0f Mill.and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his views is that the division betwee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is the expression of a conflict(and moreover a sectarian conflict)that is internal toEnglishnessand not a aeographical opposition betwee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and the Continent.As such,the gulf between analytic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 is the expression of a deep cultural divide between differing and opposed habits of thought-lets call them Benthamite and C0leridgean,or empirical-scientific and hermeneutic-romantic.Mill’s deeper point is that the philosophical and cultural truth of matters,whatever that might be。is not to be found by choosing sides。and thereby mistaking a part for the whole.Rather,in Hegel’s words,the true is the whole,and the whole has to be understood in its systematic movement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This book is hopefully a contribution to such understanding.It is my belief that much of the hostility and suspicion shown by analytic philosophers to Continental philosophy takes place because these two claims-professional and cultural-are unhelpfully conflated and sides are chosen.But this hostility is not always one-sided.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读欧陆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英汉双语结合,既可练习英语,又能掌握欧陆哲学的大体纲要,很爽的是携带方便,随时都可以看一下
  •   这本书做的很好,但是难度也很大。我只能先从中文部分下手,然后再拿着英汉大词典慢慢啃英文部分。给自己加油,相信会有不小的收获。
  •   小册子既能增长知识还是双语的挺不错的一本书
  •   书有点大,还不错,等待阅读后再评论
  •   点赞点赞!
  •   好书慢慢研究。
  •   内容精悍。。。
  •   需要一些毅力来看完哲学书~~~
  •   外研社的一中英对照小本,内容挺有启发性的,不失为一家之言,推荐!
    只是英语原文那块的字体有点小,尽管是很清晰,看起来稍感不方便。
  •   内容不错,装订不好
  •   印刷质量很好。
    开卷有益啊!
  •   书的内容不错,但翻页不方便,留给装订的空间太小,看起来很不舒服!
  •   好薄一本小书,内容比较少,有点空泛,当当网的服务还是很好的
  •     假期最后半个月的计划里 我是打算一周内看完的 事实却是我几乎用掉了这全部的半个月才在此刻的深夜读完它 马不停蹄想写点儿什么 这本书陪伴了我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书 几乎无时无刻 哪怕出去玩 不在我手上 对它的喜爱之情让我几乎不忍将它读完 正如译者在译后记中提到的那样 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可以让人一口气看完的小品书 虽然它的确不长 我本人对哲学的爱更加的无以复加 这本书带给我的知识与思考还有启发 难以用语言来概述
      
      五颗星来评价它一点儿都不过分 这本书既回溯了康德后几乎全部的哲学历史 详尽阐释了现代化的哲学学科的主要流派与关注的问题 却不同于课本那种只涉及主流 只关注知识要点而不关注思考的做法
      
      光看名字会以为这本书只是沿着德国古典-20世纪初-战后 来讲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弗洛伊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 实际上完全不是 作者以极高的专业水平(年轻的我实在无法企及的高度)细致入微 娓娓道来 不乏诙谐幽默 旁征博引 或许这正是由于它受到了极高的英国分析哲学教育的影响 但作者却倍加推崇欧陆哲学 努力站在中立的 高于两派的位置阐释两派的观点 渴望合之而有所突破 为未来哲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第一章 知识与智慧的鸿沟 讲述了哲学的古希腊起源 和后世人对古希腊人初衷的偏离 即从关注智慧到关注知识 对知识的过度解读却拥抱科学抛弃了哲学 也就是极端的科学主义 如此的危害十分巨大 生命的全部意义一定不可能被纯粹的还原为经验与科学 只有获得智慧而不单只有知识才是哲学真正的终极意义这让我想起来在章集阳看我推荐的那本《西方哲学导论》前他对人类历史和形而上学价值的态度 他否定了这两者的任何意义 认为一切都能通过物化生的科学来解决 形而上学如今完全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 向历史(如古希腊)反思并学习也没有任何价值 但实际上 人类的认识就是有局限的 逻辑实证主义 现代科学主义等自我产生的悖论不胜枚举
      
      第二章 欧陆哲学的起源 如何从康德走向德国唯心论 首先作者提出了公认的是否是欧陆哲学的判断标准 明确了康德作为现代哲学之父与分析哲学欧陆哲学分野处的地位 之后作者重点提到了雅可比和哈曼对康德包括费希特的理性主义的批判 引出了泛神论无神论作为理性主义过度使用的最终结果 即虚无主义 而这也是分析哲学自身的根本弊端 最后表明如何统一康德遗留下来的许多二元对立的概念则是后世哲学家的最主要人物
      
      第三章 视物的眼镜与眼镜 哲学中的两种文化 作者首先解释了地理分化并不是两派哲学分野的根本原因 艾耶尔与梅洛庞蒂 巴塔耶的观念冲突 穆勒黑格尔辩证法式地阐释了边沁与柯尔律治的观念对立的例子 在最后形成了两种文化 而两者抖没有做到充分的自我描述 作者以穆勒自比 借用前期钟情分析哲学后期关注欧陆哲学的穆勒的话讲 我们不单单需要眼睛(分析哲学的观点) 更需要眼镜(欧陆哲学的帮助)
      
      第四章 哲学可以改变世界吗?批判、实践、解放(我承认这章我不太抓得到作者的思路)作者认为 分析哲学是问题 欧陆哲学是专名 虽然以偏概全但说明了一些问题 那就是想真正理解一个非自己母语写作的哲学家的观点必须要先去学会他写作的语言 本章内容或许可以认为是作者认为研究哲学所应该的做法 也就是如何弥合分析与欧陆 传统与历史的区分也并不是划分哲学派别的根本因素 后人诉诸传统并不是一味的继承而是进行阐释和改良的 因为批判而产生危机 因为危机而进行阐释与改良 从而实践 再产生危机 如此循环 最终运用为解放 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我们研究哲学应该的过程是按着批判实践解放的流程进行的 这也是欧陆哲学致力而分析哲学忽略的
      
      第五章 怎么办?如何回应虚无主义 针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的虚弱 后世哲学家对其进行了持续而不同的批判 康德把人类置于道德律的约束下 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价值 随着人们对基督教道德价值为代表的一系列质疑反思等为代表的思考 继而产生了否定人类一切价值的虚无主义 认为我们应当怀疑一切 抛弃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受俄国文学影响的尼采把虚无主义推到了哲学思考的顶峰 至高的价值贬低了自身 上帝死了 一切康德视作超验的东西被视作了虚无 理性主义并没有创造出神话式的解读 它失败了 基督教引导人们求真却导致了自身被怀疑而自杀 正如理性主义叫我们运用理性却引发了理性自身的被怀疑 这是一种现代斯多葛学派的价值自我异化 尼采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几乎没有批判者 更在于他的超越与启发 欧陆哲学某种程度说就是为了化解虚无主义危机的存在 为了回应虚无主义后世或积极或消极 积极如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的西方现代马克思主义 消极如沃尔夫劳伦斯海德格尔的废墟 此乃欧陆哲学
      
      第六章 有关误解的案例研究 海德格尔与卡纳普(这章看得也相当混乱 分析哲学实在过于专业晦涩) 海德格尔巨著《存在与时间》就是采用浪漫主义 阐释学回应虚无主义的代表 无来自于无 无意义来自于焦虑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存在这一根本 卡纳普与维也纳学派对此嗤之以鼻 黄色小册子就是他们为分析哲学的正统性所写出的最具攻击性的辩护 但维也纳学派之所以最终失败也正是在于他们所提倡的逻辑并无法完美解释自己的学说 维特根斯坦绝对是最传奇的人物 早期的他和晚期的他完全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他代表着克服对形而上学的克服 维特根斯坦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分析哲学自身的局限 迷信科学的哲学家们也渐渐意识到了极端的科学主义的弊端 如果一个理论是可以反驳的 它就是科学的 如果它无法反驳 它就是形而上学的 彻底的将经验陈述还原为关于事实或给予物的陈述无法实现
      
      第七章 科学主义与蒙昧主义的对立 避免传统的哲学困境 第八章 运用你自己的理性 理论的枯竭与哲学的前景 反科学主义并不是认为科学是胡扯与罪恶 而是认为他只是一种人类解读世界的方式 但并不是唯一一种 对知识的关注与它带来的成功让人们忽略自身对智慧的追求 因为人类毕竟无法认识到太多东西 把人类从这种幻觉中解放出来才是哲学与形而上学的根本任务 现象学是对于先于反思的东西的反思 现象学意味着要重新学习看待以可感觉的和实践的方式呈现的世界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 我们必须看而不能想 因为一想我们就会落入思维和习惯的圈套 让我们无法意识到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隐蔽起来的东西 我们身处的环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错觉 让我们因为过于熟悉而忽略 因此我们所处的环境并不一定是这个世界的全部 但科学主义却默认了生活世界等于全部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正是为此而生 与此同时现象学的反科学主义有着滑向纯粹神秘色彩的蒙昧主义的危险 作者在全书最后回顾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哲学的代表学派与人物 摆出了理论枯竭这一尴尬的事实 如我在新闻上听到霍金所说(我从他说了这句话以后就特别他妈反感这人) 哲学没有根上科学的步伐 所以他该被淘汰了 但事实就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 分析哲学家并没有好好虚心研究欧陆哲学家的理论就自以为是的妄加评论 如果有一天科学被证明真的不是无所不能呢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像黑格尔一样辩证的看问题才是发展哲学的唯一途径 这也就是作者全篇的结论
      
      知识与智慧 虽然并不是二元对立的概念 但引发了完全对立的两派哲学内容 说起来的确奇妙 但鸿沟过去在现在在以后也会在 如何弥合这个鸿沟 或者说在如今英美分析哲学 科学霸权的统治下 欧陆和形而上学如何寻求成功有力量的反击呢 作者号召分立两派的哲学家们消弭分歧 像穆勒向作者自己一样不要不成熟的拒斥对方的思想 尤其是以英语写作的英国作家们
  •     尽管将西方哲学分为欧陆哲学和分析哲学的说法颇具争议,且其中多有纠缠之处,但这两种哲学传统确有明显不同的面相。持不同哲学立场的哲学家几乎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对另一哲学传统中哲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则要么不甚了了,要么嗤之以鼻。在这种大背景下,有哲学家力图找到两个哲学传统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并试着做了一些沟通。比如罗蒂就认为分析哲学更多面对问题,而欧陆哲学则多讨论专名。英国哲学家达米特认为:“分析哲学的源泉是一些主要或专门用德语写作的哲学家的著作;而且,如果不是由于纳粹制造的灾难驱逐如此之多讲德语的哲学家跨越大西洋,这种情况就会保持下来,并对每一个人都是显而易见的。”[1]也就是说,最初从事分析哲学研究的,恰恰是欧洲大陆的哲学家。达米特还认为:“弗雷格是分析哲学之父,胡塞尔是现象学学派的创立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运动。比如在1903年,弗雷格和胡塞尔是如何出现在任何知道他们两人著作的德国学生面前的呢?当然不是作为两个非常对立的思想家,而是作为两个方向异常接近的思想家,尽管有一些兴趣差异。可以把他们与莱茵河和多瑙河进行比较,只是最终分出完全不同的方向,流入不同的海洋。”[2]
      
      英国哲学家克里奇利在《解读欧陆哲学》这一小书中提供了一个更为宽阔的视野。哲学本为“爱智慧”之学,而在分析哲学的传统中,哲学的主要功能变成了求知;但“欧陆哲学的吸引力就是,它似乎更为接近人类存在的细微之处。它似乎更忠实于生活的戏剧、人类的希望和恐惧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3]也就是说,欧陆哲学的思考方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离得更近,带有某种古老智慧的特征,而不像带有明显科学倾向的分析哲学那样“冰冷”和“僵硬”。作者进一步指出,欧陆哲学具有批判、实践和解放的功能:“欧洲大陆的许多哲学都可以说是对现代世界中的危机感作出的回应,是怀着解放的目的尝试建立对现实的批判意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欧陆哲学与大部分分析哲学之间最为突出的巨大差别,即其反科学主义。”[4]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引入斯诺有关“两种文化”的区分,指明分析哲学代表了科学文化,而欧陆哲学则是人文文化的代表。两种文化自然有其明显的特点,作者在书中引用斯坦利•罗森(stanley rosen)的话:“精确性、概念的清晰和系统上的严谨,这些就是分析哲学的特性,而欧陆哲学家则沉溺于思辨的形而上学或文化阐释学,或者是依赖于人们的同情,沉溺于胡思乱想、平庸乏味。”[5]毫无疑问,斯坦利•罗森对欧陆哲学有很深的偏见。具体说来,分析哲学更倾向于经验的—科学的思维习惯,而欧陆哲学的思维习惯则多为阐释—浪漫式的,早期分别可以边沁和柯勒律治为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研究路径,分析哲学更多逻辑的哲学论证,而“当代欧陆哲学的著作、文章和讨论,无论是在欧洲大陆还是在英语世界,都倾向于关注某个具体的经典哲学家的文本,或是对两个或更多的哲学家的文本进行比较研究。”[6]从这一角度讲,中国当代学界的研究方法,更多倾向于欧陆一派。两种方法各有其优劣,但如果推向极端,分析哲学会变为科学主义,而欧陆哲学则沦为蒙昧主义。克里奇利认为,现今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仪式与活动,包括瑜伽等等,都是愚昧主义的变种。在政治层面,海德格尔的效忠纳粹,与始终持左派立场的卡尔纳普也形成了对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海德格尔曾与卡尔纳普有论争)。
      
      克里奇利将欧陆哲学的起源推到了康德那里,之后德国的唯心主义更为欧陆哲学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欧陆哲学的骨子里就带有更多的文艺性和社会性,这也就部分决定了它的传播领域和传播方式。作者指出:“欧陆哲学的影响力在英语世界,特别是它最近的法语形式,被认为在哲学系之外比在哲学系之内更为强大,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许多理论创新:文艺理论、艺术史和理论、社会和政治理论、文化研究、历史编纂学、宗教研究和人类学,更不用说在美术、建筑、女性主义和心理分析领域的争论。”[7]应该说,这与中国的情形大致相似。源于德法的后现代诸学,在哲学系之外获得了最热烈的追捧。有关这一点,白彤东在《科学哲学》一文中指出:“欧陆哲学,尤其是诸如德、法后现代哲学,有其自身社会的社会建构。而它们在中国当今学界的流行也许有同样糟糕的原因。比如,我们喜欢它也许是因为其对西方传统的批判满足了我们中国人的虚荣,也许是因为它的宏大架势与我们对中国迅速重新崛起或重新暴发的期望相呼应,或与中国在巨大变革下的浮躁相吻合。宏大体系与宏大解构常常掩饰的是学术上的不严肃。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分析哲学或是科学哲学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8]我大致同意这一说法。
      
      2009-10-6
      
      注 释:
      
      [1][2][英]达米特:《分析哲学的起源》,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3页、26页。
      [3][4][5][6][7][英]克里奇利:《解读欧陆哲学》,江怡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160页、ⅩⅩⅨ页、182页、201页、188页。
      [8]载《世界哲学》2008年第2期,第87页。
      
  •     very brief account of continental philosophy,i love every word of it~illuminating!~~~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