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彭萍 页数:3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伦理视角下的中国传统翻译活动研究》的理论意义就在于:从伦理视角审视中国传统翻译活动模式,着重探讨伦理思想对中国传统翻译活动的影响.为认识中国的翻译规律和特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促使学界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作为文化活动的翻译,以利于中国翻译的理论发展。此外,通过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翻译活动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梳理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翻译活动的特点,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翻译学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中国翻译学的构建不应该通过追随西方翻译学的发展来完成(当然,必要的吸收和借鉴是不可或缺的)。在构建中国翻译学的过程中,除了借鉴和吸收西方翻译学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外,必须突出中国自己的特点,符合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与走向,只有这样,构建出的中国翻译学才能具有自己独立的地位,才能显示出自身独特的价值,从而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否则,中国翻译学只能成为西方翻译学的传声筒.很难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目前,国家在倡导自主创新.倡导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念,因此用中国传统伦理审视中国的翻译活动也是时代的呼唤。
书籍目录
导言一、选题缘起二、本书的创新性和意义三、对论题的思考四、撰写思路和整体结构第一章 当代中西方翻译伦理研究概述一、当代西方翻译伦理研究概述二、中国当代译论对伦理的关注第二章 伦理与翻译活动第一节 伦理概念及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概述一、伦理概念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概述第二节 翻译活动概说第三节 伦理与翻译活动一、伦理与翻译的动机(目的)二、伦理与翻译的具体实施三、伦理与译本的接受和传播第四节 小结第三章 中国传统翻译活动的动机模式第一节 弘法布道型翻译动机模式一、佛典汉译的宗教伦理动力二、明清耶稣会士译述的宗教伦理动力第二节 兴国启民型翻译动机模式一、富国强兵型翻译动机模式二、开启民智型翻译动机模式第三节 小结第四章 中国传统翻译活动中的文本选译模式第一节 宗教伦理型文本选译模式第二节 社会责任型文本选译模式一、富国强兵型文本选译模式二、开启民智型文本选译模式第三节 小结第五章 中国传统翻译活动中的翻译策略模式第一节 屈从适应型翻译策略模式一、佛典汉译中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屈从适应型翻译策略二、明清耶稣会士对中国儒家伦理的屈从适应型翻译策略第二节 借题发挥型翻译策略第三节 小结第六章 中国传统翻译活动中译本的接受和传播模式第一节 伦理相和促进型接受和传播模式一、宗教伦理信仰型接受和传播模式二、伦理契合补充型接受和传播模式三、伦理共鸣型接受和传播模式第二节 伦理相抵排斥型接受和传播模式第三节 小结第七章 伦理视角下的翻译活动个案研究第八章 结论后记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当代中西方翻译伦理研究概述 一、当代西方翻译伦理研究概述 西方翻译界对翻译伦理的重视与西方翻译界对译者的重视密切相关。早在1967年,吉里·列维在他的Translation as a Decision Process一书中曾指出,从目的论观点看,翻译是一个交流过程,其目标就是把原文的知识传递给外国读者。而从译者的工作情况看,翻译又是一个决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系列情况使得译者有必要在很多选择项中作出选择。他把翻译视为一种决策过程的思想启发了后来的部分翻译研究者。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在列维这一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翻译过程中的选择和决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他在Translated!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一个多层次过程;翻译句子时,我们心里不仅装着原文本的轮廓,同时也对要产生的目的语文本有一个大致的设想。即使我们连续翻译,但心里的这一设想不会消失,因此可以说.每个句子的翻译不仅取决于原文的句子本身,还取决于翻译过程中我们心中对原文本和目的语文本的轮廓。里的“设想,,或多或少带有主观的色彩。正是由于对译者主观性认识的逐步深入.西方翻译界开始重视对译者主观性的研究,与主观行为密切相关的伦理研究自然进入了西方翻译界的研究视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