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7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美]埃德加·斯诺 页数:767 译者:董乐山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西行漫记》之所以是一部经典之作,在于它成书的方式。埃德加·斯诺当年只有30岁,在中国已经做了7年的记者。1936年,中国共产党人刚刚完成了他们从中国东南部到西北地区的胜利大逃亡,正在着手推行他们的统一战线策略。他们准备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外部世界听。斯诺有报道这个故事的能力。本书读者应该注意到这一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生于堪萨斯城,他的先辈从北卡罗来纳逐渐地向西部迁移,先是到了肯塔基州,之后又到了堪萨斯州。1928年,斯诺开始环游世界。他到了上海,成了一名记者,从此13年间都没有离开过远东地区。在踏上报道中国共产党人的旅途之前,他已经走遍了西北的饥荒地区,在滇缅公路通车10年之前便穿过了它的路线,报道了1932年不宣而战的战争,成为了《星期六晚邮报》的一名记者。当时他已经成为孙夫人(宋庆龄)的朋友,结识了无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作家。1932年在北平安顿下来之后,他与夫人居住在燕京大学附近,这是一所一流的基督教大学,是在美国教会的资助下成立的。作为活力四射、高度清醒的美国年轻一代,斯诺夫妇广泛了解了1935年末中国学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运动。他们学过汉语,口语比较流畅。除了发表描写日本侵略的《远东前线》之外,埃德加·斯诺还编辑了一部现代中国短篇小说译文集,即《活的中国》。 本书原名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之作。作者在战火纷飞中不畏艰险只身深入红都保安,实地采访了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和苏区人民,亲历了苏区的斗争、生产和生活,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向全世界澄清了关于红色中国的种种谜团,客观公正地传达了红色中国的声音。 《西行漫记》的非凡之处在于,它不仅第一次呈现了关于毛泽东及其同志们的生平、他们的出身,而且描绘了这场鲜为人知的运动的前景,后来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言性的。由于埃德加·斯诺的努力,本书在这两个方面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是作为对历史的记录;二是作为对历史趋势的预见。
作者简介
斯诺(1905─1972),美国作家和记者,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市。1924年在堪萨斯市初级学院毕业后,进入密苏里大学。1926年转入哥伦比亚新闻学院。1927年任《明星报》记者。他曾是纽约《太阳报》、芝加哥《论坛报》和英国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派记者。1928年第一次到中国,任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助编,1933年起任北平燕京大学教授。1936年访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根据地。次年出版《中国上空的红星》(又译《红星照耀中国》或《西行漫记》)。1960、1964和1970年曾3次访问中国,向西方介绍了新中国的情况,另外还撰写《大河彼岸》、《中国巨变》等介绍中国的书籍。著作还有《漫长的革命》、《大河彼岸》、《中国巨变》等,并曾将鲁迅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等译成英文。1972年2月15日在日内瓦逝世。按照遗嘱,将一半骨灰葬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
书籍目录
费正清序 修订版序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 去西安的慢 三 汉代青 四 通过红色大门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 遭白匪追逐 二 造反者 三 贺龙二三事 四 红军旅伴第三篇 在保安 一 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三 论抗日战争 四 悬赏200万元的首级 五 红军剧社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 童年 二 在长沙的日子 三 革命的前奏 四 国民革命时期 五 苏维埃运动 六 红军的成长第五篇 长征 一 第五次“围剿” 二 举国大迁移 三 大渡河英雄 四 过大草地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 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 死亡和捐税 三 苏维埃社会 四 货币解剖 五 人生五十始!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 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 苏区工业 三 “他们唱得太多了”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 “真正的”红军 二 彭德怀印象 三 为什么当红军? 四 游击战术 五 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 政治课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 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 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 四大马 四 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 再谈马 二 “红小鬼” 三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 关于朱德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 路上的邂逅 二 保安的生活 三 俄国的影响 四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 那个外国智囊 六 别了,红色中国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 兵变前奏 二 总司令被逮 三 蒋、张和共产党 四 “针锋相对” 五 《友谊地久天长》? 六 红色的天际后记(1944年)深访毛泽东尾注 关于朱德
章节摘录
实际上这就是说,整个农民阶级的命运是操在乡绅阶级的手中,后者随时可以用拒绝担保的方法来毁掉一个人。保甲制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征收捐税维持民团。民团是由地主和乡绅挑选、组织和指挥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共产主义,帮助收租交谷,包讨欠债本息,帮助县长勒索苛捐杂税。 所以,每当红军占领一个地方,它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敌人就是民团。因为除了出钱供养他们的地主外,民团没有什么基础,红军一到,他们当然就失去了这个基础。中国的真正阶级战争,从民团和红军游击队的斗争上,可以看得最清楚,因为这一个斗争往往就是地主和他们以前的佃农债户之间的直接武装冲突。民团的人数有几十万,足中国200万左右名义上反共的军队的最重要的辅助部队。 如今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在这一条战线上虽已停战,民团对于红军游击队的袭击还是继续不断。在西安、洛川和延安等处,我听说有许多逃到这些城市里的地主,出钱供养或亲自领导白匪在苏维埃边区活动。他们常常利用红军主力不在的机会,侵入红区,烧村劫寨,杀戮农民,把农民领袖带到白区去,作为“共产党”俘虏向地主和白军军官邀功领赏。 民团从事冒险活动,主要是为了进行报复和很快的到手钱财,他们在红白战争中以最富于破坏性著称。 无论如何,我个人是不愿在自己的身上试验白匪的“外交政策”的。我的行李虽然不多,但我觉得如果只须干掉一个孤零零的洋鬼子就可以把我的一点点现钱、衣服和照相机据为己有的话,这些东西还是有足够引诱力,使他们不会放过的。 匆匆地吞下了几口热茶和麦饼以后,我跟分会主席所派的另外一个向导兼骡夫一同出发。我们沿着一条河床走了一个钟头,有时经过一些窑洞组成的小村落,便有毛茸茸的狗恶狠狠地朝我吠叫,站岗的儿童走出来查问我们的路条。接着我们走到了一个巨石围绕、自然形成的可爱的水潭旁边,在这里我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P60-62
编辑推荐
《西行漫记》(英汉对照)(增订1版)原名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之作。作者在战火纷飞中不畏艰险只身深入红都保安,实地采访了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和苏区人民,亲历了苏区的斗争、生产和生活,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向全世界澄清了关于红色中国的种种谜团,客观公正地传达了红色中国的声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